机电伺服系统自适应鲁棒动态跟踪控制器设计与实现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xiaoqingd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机电伺服系统的动态跟踪精度受到结构不确定性(参数波动)和非结构不确定性(未建模动态、外部干扰、非线性摩擦)的影响。自适应鲁棒控制是一种解决不确定性控制问题的先进控制方法,在很多领域都得到了应用,然而当动态跟踪精度要求较高时,该方法由于对扰动辨识精度不够精确,导致系统的动态跟踪精度不理想。扩张状态观测器在自抗扰控制中,用于观测扰动。本文以机电伺服系统为研究背景,提出一种基于扩张状态观测器的自适应鲁棒控制方法。利用扩张状态观测器来观测扰动,并对其进行补偿,采用自适应鲁棒控制提升系统的动态跟踪性能。论文在理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完成了仿真和实物实验验证,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论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首先,阐述了自适应鲁棒控制的标准问题,对二阶系统应用了自适应鲁棒控制。设计自适应鲁棒控制器,理论分析与仿真验证表明,自适应鲁棒控制对系统中的不确定性辨识精度不高,导致系统动态跟踪性能不理想。其次,在理论分析系统扰动组成的基础上。分别设计了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和非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给出了两种扩张状态观测器的表达式,利用带宽法对两种扩张状态观测器进行参数整定,并对两种扩张状态观测器进行了稳定性分析。然后,将扩张状态观测器与自适应鲁棒控制相结合,给出了基于扩张状态观测器的自适应鲁棒控制结构及控制律的表达式,并对该控制方法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在多种实验条件下,分别对改进后的自适应鲁棒控制与古典控制的动态跟踪仿真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以典型的机电伺服系统——仿真转台为应用对象,设计改进自适应鲁棒控制器,针对不同正弦输入指令,多种扰动的实验条件下,完成了实验验证,并与古典控制结果相对比,证明了论文方法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传统的脑中风手部康复是康复师对患者的手部关节进行放松训练,这种方式是非标准化的,其康复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是由康复师的专业水平素养决定。随着长时间的康复进行,康复师体能的不足也会直接影响康复效果。目前普遍采用的手功能康复机器人采用电机驱动刚性杆件带动手指关节进行被动的屈曲和伸展运动,这种刚性结构只能在专业的康复人员的陪同看护下使用且个性化定制成本高,而且存在安全隐患阻碍患者的康复意愿度,很难推广应
在当前严峻的国际形势下,高端军用器件的自主研发迫在眉睫。拇指力传感器作为武器装备操控手柄的核心器件,可完成飞行员拇指力的实时测量,辅助完成搜索、瞄准、定位等功能。目前国内重点型号武器装备上的拇指力传感器主要以进口美国、法国的产品为主,国内产品的灵敏度、可靠性与操控感均与国外产品存在差距,无法满足使用需求。在国内政策的支持与市场需求的刺激下,本课题研究了一款高灵敏度、高可靠性的拇指力传感器,同时该传
在现代化战争、多传感器协同作战的大背景下,利用信息化手段对弹道导弹真弹头进行有效识别,成为了提高反导系统作战能力、巩固国防的重要前提条件。将人工智能方法引入弹道中段目标,尤其是真假弹头目标的识别领域,可与经典信号处理方法相互补充,克服后者在不同观测条件下的识别率瓶颈。本文着眼于真假弹头的动力学特征差异,以深度学习为核心技术手段,开展了一系列研究,主要工作包括:(1)研究了真假弹头的运动形式及参数解
传统的火炮将火药燃气压力作用于弹丸,加速弹丸发射,由于气体的膨胀限制,传统的火炮弹丸发射速度几乎不能达到1300米/秒。电磁轨道炮是采用电磁发射技术,利用洛伦兹力加速弹丸,使弹丸能够达到超高速发射的装置,电磁轨道炮相对于传统化学能发射炮弹有着诸多优势。为了获得电磁轨道炮弹道多目标的最优化,需要对其进行多目标优化,然而电磁轨道炮的真实物理模型中含有不确定参数,不确定参数的波动会影响多目标优化的效果,
随着数据库系统理论研究与技术实践的快速发展,数据库系统的调优与维护日趋复杂,对各个子模块子任务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在以深度神经网络为代表的统计学习方法于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的同时,将统计学习理论与方法应用于数据库系统任务的智能数据库系统成为了新的研究热门。智能数据库系统将统计学习模型应用于数据库配置的智能化、数据库优化的智能化、数据库设计的智能化等各个层次与角度,在大量具体任务上取得了新的指标突破
为实现机器人的自主运动,针对室内机器人的定位与路径规划问题进行了研究。由于GPS信号在室内情况下会失效,在室内情况下选取其他传感器来进行机器人的定位,激光雷达与相机两种传感器都包含丰富的信息,同时激光雷达和相机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多线激光雷达价格昂贵,性价比不高,而单线激光雷达只能测量一个水平面内的障碍物信息,信息不够全面,而深度相机左右范围较小,建图较慢并且精度更低,本文采用深度相机与激光雷达融
本文基于螺旋理论建立了多自由度机械臂的运动学与动力学模型,设计模糊控制系统以逼近机械臂动力学模型中的不确定性,同时设计自适应滑模控制律以跟踪期望行为并证明控制系统的稳定性,以六自由度UR5机械臂为仿真对象,实现了各个关节的期望位置与速度跟踪。本文从李群李代数理论出发,研究了在刚体运动中最重要的两个李群——特殊正交群和特殊欧几里得群及其李代数并给出其定义、性质等,再利用指数积(Product of
气动连续体机器人是一种没有刚性关节、由柔顺性材料组成的机器人,其具有极高的灵活性与操纵能力,对于复杂结构环境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并且可以进行非常安全的人机交互。本文研制的机械臂属于气动连续体机器人的一种,作为一种执行器,可以应用于工业、农业、家庭环境与护理等应用场景下的操作辅助、抓取搬运等任务。本文开展了对于气动连续体机械臂的研制以及控制方法的研究,设计并制作了机械臂样机,提高了机械臂运动的位姿精
由于足式机器人与环境之间通过离散的落足点运动,相比于其他形式的移动机器人拥有更好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这就注定足式机器人在一些相对复杂环境下运动拥有更大的优势。从上世纪80年代第一款单足跳跃机器人到后来Boston Dynamics推出Big Dog四足机器人,对足式机器人领域的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其广阔前景也吸引了众多学者投入到相关研究工作中,国内对于四足机器人的研究起步较晚,主要集中在863计
柔性外骨骼是一种新型的穿戴式智能机电系统,是外骨骼系统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方向。相较于传统的刚性外骨骼,由柔索、气动肌肉等柔性部件驱动的柔性外骨骼能够更好地适应人体特殊的解剖结构,具有运动自由度高、机械系统重量轻、人机交互性能好等优势,在航天、医疗、军用、工业等多个领域均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从外骨骼机械系统设计、肌声信号采集与特征提取、人体关节力矩辨识等角度对柔性外骨骼系统展开研究。本文首先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