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灶的全外显子组测序研究

来源 :北京协和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iscoh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甲状腺乳头状癌是十分常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其特点为发病率高但预后较好。甲状腺乳头状癌易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但由于转移灶经常较小,难以被术前超声或术中触诊发现。因此为了降低疾病复发的可能风险,相当部分的术前未发现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接受了预防性的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术。但该手术会增加喉返神经损伤以及甲状旁腺损伤的风险。一个新的判断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的检查可以帮助检查为阴性的患者避免进行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术,从而降低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近年来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研究发现了多个与疾病发生相关的突变,但淋巴结转移的机制和驱动基因尚未被发现。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可以发现与疾病相关的大量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位点以及可能的基因突变。对淋巴结转移灶标本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既可以帮助阐明转移的机制,又可以指导基于疾病相关SNP的诊断工具的开发。因此本研究的目的包括:(1)通过对甲状腺乳头状癌原发灶及转移灶的全外显子组测序获得与肿瘤转移相关的突变与SNP;(2)解释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机制。方法本研究纳入通过术前超声、术中触诊和术后病理检查证实存在多个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并通过手术留取肿瘤原发灶和转移灶的标本。通过DNA提取、纯化、杂交、捕获等步骤,对样品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对测序获得的结果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最终获得的与甲状腺癌转移相关的SNP位点经过多种生物信息学方法的筛选以及同已知的与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病相关的SNP数据库进行比对分析,获得最终可能对转移有重要意义的SNP和突变。结果共获得来自3个患者的淋巴结及原发灶样本共9份。外显子组测序平均深度为122×,每个样品获得SNP总数超过40000个。经过筛选以及与已知数据库对比分析后,获得可能与转移相关的SNP位点53个。进一步筛选得到出现频率较高的SNP位点14个。对测序结果的分析表明,BRAF突变在淋巴结的转移中可能不起主要作用。而CHEK2突变可能对该过程有重要的影响。此外,涉及PDE4DIP, SPTB, TBC1D32等多个基因的SNP改变均可能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转移相关。结论甲状腺癌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均含有大量SNP,与淋巴结转移相关的SNP超过50个。CHEK2可能在淋巴结转移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TBC1D32、 PDE4DIP、SPTB等基因的SNP可能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其他文献
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发病率及死亡率逐年提高。手术、放疗与化疗仍是治疗肿瘤的三种常规手段,但这些治疗手段常难以获得理想效果,为了提高对肿瘤的治疗效果,人们不
2019年11月21日,在东京召开的亚广联大会上,我在致辞的时候问四百多名会议代表,今天是属于我们自己的节日,为什么?场下鸦雀无声,没人知晓。我告诉大家,今天是世界电视日,会场
药疹即药物性皮炎,是临床诊疗过程中韵常见病和多发病,是药物经过口服、注射或其它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的皮肤或粘膜的反应。临床上常将重症多形红斑型、大疱性表皮松解型、红皮
[目的/意义]本文旨在探索我国城市居民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的影响因素并构建概念框架模型,以期为完善现实健康信息服务、提升健康信息使用效率提供理论借鉴,从而进一步提升城市
目的 探讨血清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病人72例,以肝硬化病人70例和健康志愿者70例作为对照,检测各组血清GPC3
近年来,江苏广电总台围绕提升整体传播力和复合影响力,在全面探索的基础上重点突破,推动媒体融合、节目创新不断向纵深发展。2020年1月1日,《江苏新时空》和江苏公共·新
小檗碱(berberine)属于季铵型异喹啉类生物碱,又称黄连素。临床上用于治疗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胃肠道疾病。近年来研究发现,小檗碱具有良好的抗肿瘤作用,但由于其脂溶性差,难以
我们可能都见过这样的情景,汽车因水箱开锅或是水箱渗漏而被抛锚在半路上,驾驶员在一边长吁短叹,既延误了办事又浪费了时间。现代汽车发动机故障,很多都是由于冷却系统问题而
<正> 在初到国际米兰的时候,巴乔满怀憧憬。这是一组难得的老照片,也是一段难得的记忆,佛罗伦萨的淳朴造型、AC米兰的传奇时刻、家庭的温馨、罗——罗的遗憾都是巴乔心中永远
期刊
笔者是一名新媒体老兵,从2000年到2010年,担任了10年浙江在线总编辑,有幸亲历了新媒体前期的发展过程。其间最难忘的是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对浙江在线的关爱。2002年12月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