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暴期间磁尾场向电流的观测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daqizz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基于多卫星探测方法对亚暴期间极区和磁尾区域场向电流进行了研究和分析,论文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涵盖前两章,第一章中简要介绍了亚暴现象及物理过程,并介绍了极区场向电路、越尾电流和亚暴电流楔大尺度空间电流相关背景知识;第二章中对MMS和Swarm卫星计划进行了简要说明,并介绍了多点卫星探测方法和卫星数据来源。  在第二部分分析了2016年7月1日07:00UT-10:00UT发生的一次中等亚暴事件。在此次亚暴事件中,MMS四颗卫星在磁尾午夜区距地球11RE位置处呈四面体结构,而Swarm三颗卫星以90分钟左右的周期在极轨轨道运行。在亚暴发生后,在电离层高纬度Swarm卫星依次观测到极区场向电流的突然增大,并且夏季半球数值明显高于冬季半球,单卫星和双星联合观测的结果是几乎一致的,原因是极区电流片的运动主要是沿着极轴运动,移动幅度不大,而且近地卫星的飞行速度远大于电流片的移动速度,所以单卫星就可以测得场向电流的方向和大小,MMS卫星在亚暴膨胀相峰值期间测得磁尾磁场扰动,磁场梯度急剧增大,并产生场向电流。单位磁通磁尾场向电流密度远大于单位磁通极区场向电流密度,磁尾电流完全可以驱动极区场向电流。  在第三部分探讨了磁尾涡旋运动与场向电流形成之间的关联,从理论上分析,涡旋运动是驱动亚暴电流楔中惯性电流形成的原因之一,本文利用多卫星探测方法计算出卫星中心处的涡度。在MMS运行第一阶段,我们利用电漂移速度计算涡度,发现场向电流与涡度有着很好的对应关系,即顺时针运动的涡旋产生向上的电流,逆时针运动的涡旋产生向下的电流,但是在数值上没有看到明显的对应关系,利用固体旋转模型计算得到的电流密度与实测数据差距很大。在2017年6月16日的亚暴事件中,我们利用电漂移速度、电子速度和离子速度分别计算了涡度,但是发现利用电漂移速度可以看到涡旋运动,而利用电子和离子速度并不能看到明显的瞬时涡旋运动。  本文尝试利用多卫星联合观测就不同区域场向电流之间的关联及驱动原因展开研究,其结果可以为亚暴电流楔的起源与特征提供新的线索和思路。
其他文献
九五“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系统建设和地震前兆台站(网)技术改造”完成后,数字化地壳形变台网已正式运行三年有余,数字化观测资料精度高、使用方便,并以每天多于模拟时期60倍的速度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1999年4月20日,在迎接武汉解放50周年之际,我随武钢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的部分新四军老战士到革命老根据地红安参观。车行县速。清晨从武汉出发,眼前的景物随着高速公路的延伸,转眼
高温高压原位电导率实验研究是高温高压下原位测量物质基本性质的一个重要手段,可以用来合理地解释地球内部的深度-电导率剖面,也可以帮助凝聚态物理学家、矿物物理学家以及材
地质基础研究和金属矿藏、油气勘探对研究构造细节提出了要求。重力梯度因其固有特性,在反映局部地质构造方面优于重力。国内外,重力梯度的测量得到复兴和发展,重力梯度在地质构
学位
大地震、火山爆发等诸多激励均能激发地球产生整体的连续振动,这就是地球的自由振荡现象,通常表现为驻波形式的全球整体振荡。自由振荡是地球的本征振荡形式,其振荡类型受地球的
近年来,随着新闻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新闻舆论监督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笔者从泰兴广播电台充分发挥广播和中国·泰兴网两大媒体优势,开展舆论监督的实
电离层物理是以探测为基础的实验科学,对电离层的探测研究在该学科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电离层科学的发展历史表明:新的探测手段和探测方法总是不断地推动电离层物理研究的发展,而
磁通量传输事件(Flux transfer events,FTEs)的研究对于理解磁重联具有重要意义。FTEs自被提出以来已有将近40年的研究,并且许多研究均表明太阳风的条件对该事件的发生具有很大
本文研究海上多分量地震勘探资料的波场分解。当上行P波和S波分别入射海底时,通过研究它们引起的水平和垂直位移,把地震记录的水平和垂直分量进行分解,得到纵波和转换波;在已知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