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是中国的微博元年,自该年开始,微博促使“两会”新闻生产和消费逐渐走向大众化和社会化,微博成为今后尤其是2013年社会各阶层人士生产和消费“两会”信息的重要渠道。新浪、腾讯、人民、新华等微博均设置“微博两会”专题,构建了主流媒体、两会代表和网民多方联手报道“两会”的信息格局,形塑了“两会”报道的真实性和立体感。本文选取2013年新浪网、腾讯网、人民网、新华网等网站的“微博两会”新闻报道专题为观察研究对象,在学理和实证层面分析“微博两会”的传播主体、信息内容生产、传播形式与方法等互为作用而形成的新闻报道机制,包括传播者、信息文本、传播途径及接收者等方面的综合影响。文章认为,“微博两会”报道构建了传受互动的交互型新闻传播主体。从事“两会”报道的专业媒体和职业记者,创建微博,观察、报道“两会”信息,提升了报道的专业水准;而“两会”代表和党政部门创建微博,公开、透明地传播政策信息和主流话语,凸显“微博两会”报道的权威性;同时,微博用户身兼传者和受众的双重角色,参与“两会”信息的生产与消费,不仅丰富了“两会”的资讯传播,而且拓展了“两会”的舆论影响力。传播主体的多元化及微博自身的媒体属性影响着新闻报道的内容生产,新闻文本呈现内容精简化、表达通俗化、视角多元化和载体多样化等特性。微博140个字以内的字数控制,使“微博两会”的信息日益精简;自媒体的传播技术与平台,传受的信息互动,增强了新闻的通俗性和趣味化,实现了大众媒体专业视角、参会代表官方视角和普通受众平民视角的结合;微博集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等全媒体形态于一体,形塑了“边听边看边说”的媒体语境新模式。微博传播主体多元化、信息内容多载体化的属性,在一定程度上建构了“微博两会”双向互动和合作共享的信息传播方式。在2013年“微博两会”新闻报道中,“@”的信息交流方式、链接博客的方式、粉丝转发的方式,扩大了“两会”报道的影响范围,提升了“两会”新闻的深度。2013年“微博两会”报道机制的形成,构建了传播主体去中心化、准入门槛低、裂变式传播等优势,但也导致报道主体地位不平等、报道重复现象严重、报道缺乏跟踪延续性、报道内容碎片化等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