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含敏感关系社会网络的匿名模型及算法研究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lj12345678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Web技术的进步,使得社会网络(比如facebook(facebook.com)、 twitter(Twitter. com)、myspace(myspace.com)、hi5(hi5.com)等)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社会网络的快速发展也给人们的交流带了来极大的方便。然而,社会网络中含有大量的个体隐私信息,其发布和共享会对个体的隐私构成威胁。因此,研究社会网络中的隐私保护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社会网络的隐私保护技术中,匿名化方法以其安全、有效成为目前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匿名化方法的思想是通过对原始社会网络进行某种变形变换,从而保护存在于社会网络中的个体隐私。现有的社会网络隐私保护方法大多是针对社会网络中的个体,不能有效地保护社会网络中的敏感关系。本文从匿名化模型及算法两个方面,对含敏感关系社会网络发布中的隐私保护问题进行了研究,主要工作有:(1)提出l-敏感边匿名模型,实现了对含敏感关系社会网络中敏感关系的有效保护。现有的敏感关系保护的方法是通过删除敏感边实现的,该方法使网络的变形大,匿名网络的可用性差。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l-敏感边匿名模型,该模型要求每个含敏感关系结点的敏感关系至少为l个,使攻击者确定地标识出个体间敏感关系概率不高于1/l,从而保护了个体隐私。实验表明,l-敏感边匿名模型与删除敏感边的方法相比,在保护敏感关系的同时,能够更好地保持匿名网络的可用性。(2)提出(k,l)-匿名模型,在l-敏感边匿名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了度匿名化约束,从而保护敏感关系的同时,抵制了度攻击。现有的针对敏感边隐私保护的(k,2)-匿名发布方法可以抵制邻域攻击,不能抵制度攻击。为此,本文提出(k,l)-匿名模型,该模型要求每个含敏感关系结点的敏感关系至少有l个,且要求度相同的结点至少有k个,从而在保护敏感关系的同时,抵制了度攻击。论文也提出了实现(k,l)-匿名模型的匿名化算法。实验表明,在k和l满足用户需求的情况下,(k,l)-模型可以在保护个体间的敏感关系和抵制度攻击的同时,有效地保持匿名网络的可用性。(3)提出(k,l,m)-匿名模型,实现了社会网络敏感关系及结点敏感属性的有效保护。现有的敏感关系匿名模型无法保护网络中属性中的敏感信息。为此,本文提出(k,l,m)-匿名模型,该模型在(k,l)-匿名模型的基础上,添加敏感属性的泄密约束,要求在满足(k,l)-匿名的等价类中,结点的敏感属性值满足m-多样性约束;并基于加权层次距离,提出实现(k,l,m)-匿名模型的(k,l,m)-聚类算法以及信息损失的度量方法。实验表明,对于结点带有属性的含敏感关系社会网络,(k,l,m)-匿名模型可以有效地保护网络中的敏感属性和敏感关系。
其他文献
miRNA是近几年生物信息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它在人类疾病的产生、发展等过程中都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虽然可以通过生物实验的方法挖掘出某些致病miRNA,但是这里面往往会存在两
背包问题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而且在实际问题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与企业效益密切相关。在经典的背包问题中,物品的价值是事先给定的,与放入的背包无关。但是对于一些实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网络协议的重要性日渐突出。协议是通信各方能够正确互联的保证,是各个通信实体间需要遵守的一系列规则。然而,多数协议的文档都是通过自然语言进行书
目前主流的虚拟化技术厂商都实现了虚拟机监控器的内存页共享功能,虚拟机之间内容相同的多个内存页只占用一份实际的机器内存页,这一技术能够降低单个物理机的内存消耗。但是
近几年,由Facebook和Twitter所引领的社交类网站迅速发展,已渗入普通网民的日常生活。社交网络以“六度分离”理论为基础,使得人们能够在除现实世界外不断拓展自己的朋友圈子。
全文检索技术不仅可以实现情报检索的绝大部分功能,而且还能直接根据数据资料的内容进行检索。当今以全文检索为核心技术的搜索引擎已成为网络时代的主流技术之一。全文检索的
近年来机器翻译研究进展显著,但译文的质量仍存在很大的改善空间。如何在统计机器翻译模型中有效融合深层语义知识,如时态、语态信息等进行翻译,是研究热点之一。日语属于黏
图形处理器GPU善于处理大规模密集型数据和并行数据,通用并行架构CUDA让GPU在通用计算领域越来越普及。由于GPU集群的高性价比,高性能计算领域中GPU集群的使用越来越普遍,但GPU
作为云计算的核心基础设施,数据中心网络是一个连接了数万级、十万级甚至百万级的大规模服务器群来进行大型分布式计算的桥梁,因此更成为了互联网研究热点中的热点。随着网络
人脸识别是一个融合了数字图像处理,计算机图形学,特征提取,模式识别等多门技术的学科。由于人脸识别技术只需要用户的少量配合,具有非接触性的优点,已广泛使用在国家安全,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