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对于城市金融市场而言,中国的农村金融市场发展还极其落后,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着严重的资金约束。农村居民融资难现象普遍存在:农村居民.特别是农村低收入居民阶层,储蓄能力低,农村发展面临自有资金普遍不足的问题,所以,农村居民增收和改善福利状况需要借助外部融资。现代金融部门和传统金融部门并存。国有银行垄断经营,利率扭曲、资金总量矛盾突出、信用工具不足、信用形式单一,信贷资金配置效率低下。同时由于农业产业所具有的收入的不确定性、投资的长期性、低收益性等特性,使得农村居民也难以成为以利润为目标的商业银行的融资对象。而资金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动力。在中国农业高速增长的年代,农村信贷是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贡献因素。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经济市场化程度提高,信贷的作用更为突出。微型金融作为一种特殊的金融工具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其研究虽然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但是已经融入到金融深入研究之中,在实践方面微型金融的观念已在全世界迅速传播,遍及非洲、亚洲和东欧的发展中国家,甚至在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挪威等,也出现了大量微型金融服务机构。微型金融的发展对农村金融改革有重要的意义。微型金融可以解决需求体系中处于最基础层次,最薄弱的农民借贷,保险等生存,基本发展需求,并可以提供农村微小企业进一步发展所需资金,达到活跃农村经济,改变农村金融供需失衡的目的。微型金融作为一种新型的金融供给方式,其目标对象异于传统银行的借贷对象。传统银行以财务健全,资产配置合理,拥有大量固定资产的优质企业为主要目标对象。微型金融的目标对象则是财务不健全,甚至没有真正意义的财务报表,无抵押,信息严重不对称的微型企业和个人。如何摆脱传统的信贷模式,如何化解风险,如何弥补成本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成为微型金融存在和发展的核心问题。本文试图分别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分析微型金融存在的合理性,并根据现有国内外成功的案例,结合中国特殊的农村金融现状,探讨微型金融在中国的运作模式。本文主要采用理论分析和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本文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回顾小额信贷和微型金融的发展历程,分析国内外微型金融发展动态,以微型金融和小额信贷的理论基础为背景展开对微型金融的研究。第二部分以理论分析为主,并适当描述国内外的微型金融实践,介绍国外的成功模式。第三部分以案例分析为主,首先结合我国农村金融的特点,分析微型金融在中国的发展背景。然后以包商银行成功的案例,村镇银行的发展趋势来探讨适宜我国的微型金融发展模式。第四部分分析制约微型金融发展的因素,包括利率设计,以及特殊的监管模式。第五部分是对全文的总结。微型金融最先起源于小额信贷,而后发展成为包括小额信贷、储蓄,保险,汇款等在内的综合金融服务。关于小额信贷,有不同的界定,但都集中于是一种关注中低收入群体发展的信贷手段。微型金融作为小额信贷的纵深发展模式,继承了其优势并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近年来,微型金融这一非正式的金融方式经过创新发展,出现开始融入正规金融体系的趋势,正规金融组织也开始逐步引入微型金融业务。本文就我国现有的微型金融模式展开探讨,以包商银行为例,包商银行的成功为小额信贷,乃至纵深发展的微型金融提供了经验。包商银行的定位主要是处于成长初期的中小企业。它们大多数位于城镇,代表农村较为先进的生产力,但在资金需求层次上属于最为迫切的群体。2005年11月23日,国家开发银行正式与包商银行合作开办微小企业贷款业务,使包商银行成为国内首批实施微小企业贷款项目的城市商业银行之一。在包商银行开展微型金融业务过程中,取得了包括打开抵押物的限制,采取分期还款方式,有效的定价方式,完善利率定价制度,高效率的运作,取得规模效益等方式,并且资产业务质量高,坏账率低。同时,目前我国的邮政储蓄银行,各地的村镇银行等模式正在探索中,不乏有成功的案例。由于微型金融的运行机制与传统的金融机构不同,我们知道,在世界上审慎性监管已经是金融部门改革的主要手段,监管的条例已经充分的考虑到传统银行部门,但是相对于微型金融业来说,涉及的非常少,对它的监管缺乏一个清楚的理论和实践的操作标准。本文就如何对微型金融特殊监管如何定位,监管方案设计提出建议。合理的利率被经验证明是微型金融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采取商业化利率原则是微型金融机构实现财务可持续性的基本条件。所谓合理的利率是指这样的一种利率,它能补偿管理费用、资金成本、与通货膨胀有关的资金损失以及贷款损失。所以我国的微型金融可持续发展需要更加灵活的利率设计。现阶段利率政策是制约我国微型金融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如前所述,采取商业化利率原则是微型金融机构实现财务可持续性的基本条件。在中国,对微型金融的利率是否市场化历来是存在着激烈的争论。从现有的文献资料来看,理论界在反对微型金融低利率方面的意见是比较一致的,但就是否要实行市场化利率还存在着一定的分歧。主要是担心穷人因投资项目的回报率低而无法承担市场利率。但是有很多研究表明,对中国贫困地区农户的资金投入具有较大的正的边际贡献率表明对贫困地区农户的贷款可以取得较高的回报率。对国外微型金融的实践也表明,只要能够连续获得贷款支持,具有正常能力的穷人完全可以按市场利率偿还贷款并能够从贷款使用中增加自己的收入。利率是金融市场上资金使用的价格。按照经济学的基本观点,价格的高低反映了市场上供给与需求双方的博弈的结果。因此在利率政策上,不应该是进行直接的干预,而应该是对市场上供求进行调节。就拿面向贫困人群的金融产品的供给来看,供给是短缺的,贫困人群金融需要是难以得到满足,因此,国家就应该制定合适的政策改变这种供求不平衡的状况,而不是对利率进行管制.市场能够决定的事情就交给市场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