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学”视野中的《故事新编》文类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325z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论是在鲁迅作品谱系还是鲁迅研究领域,《故事新编》都是一个极具独异性的存在。自鲁迅1922年以《不周山》开启其《故事新编》写作以来的百年间,学界围绕其文类归属、“油滑”评价、创作方法等问题展开了激烈论争。其中,对《故事新编》文类的讨论与研究由来已久,堪称《故事新编》诸多争议中的难点之一。《故事新编》文类研究的基本悖论在于:《故事新编》在一定程度上是鲁迅抵抗现代性“纯文学”文类制度与观念的“反文类”写作,然而一旦在现代学术体制内部对其展开某种精细化、专业化的文类界定,便难免将其重新纳入某种“纯文学”文类制度之中。规避这一悖论的研究路径在于,研究者应首先在研究过程中时刻反思自身的现代知识立场,警惕现代知识的理论陷阱,不再将既有的“纯文学”认知视为理所当然之物,而是将其充分问题化、历史化,在此基础上探究“纯文学”制度的建构过程,真正从“文学概论”中逃逸而出。由此,在“纯文学”制度与“杂文学”意识的对照性视野中重新探讨《故事新编》的文类问题。本文试图以阶段性研究代替整体性研究,探讨《故事新编》写作的原发、重启与完成这三个阶段中的文学制度因素、文类意识脉络、文本形式特质与作家主体精神,以此重新激活鲁迅《故事新编》写作的反抗性与行动力,凸显《故事新编》之“杂”的独特贡献。第一章以创作于1922年的《不周山》为中心,考察《故事新编》写作的原发阶段。将《不周山》放回《呐喊》—杂感时期的历史现场考察,可以发现“油滑”并非如鲁迅所说开端于《不周山》,它在此前依托《晨报副刊》“开心话”栏目发表的杂感《智识即罪恶》、小说《阿Q正传》第一章中已经萌芽,“油滑”正是以杂感笔法介入小说世界的“杂文学”实验的产物。《不周山》的写作受鲁迅阅读经验、学术研究以及厨川白村文艺理论的启发,本意在于恢复神话作为“文章之渊源”的本色,但“油滑”的意外发生使《不周山》重新落入鲁迅以往小说、杂感的窠臼,还显示出某种时空错乱的突兀感,引发了鲁迅的不满。这表明在这一阶段,鲁迅仍试图“认真”进行“纯文学”创作,尚未意识到“油滑”这一“杂文学”文类形式的独特价值,《故事新编》写作的原发阶段随之告一段落。第二章以创作于1926年至1927年的《眉间尺》《奔月》为中心,考察《故事新编》写作的重启阶段。《眉间尺》中“黑色人”的复仇精神,以《工人绥惠略夫》为思想资源,上承《孤独者》《复仇》与《复仇(其二)》,它既是鲁迅开拓短篇小说新可能的尝试,也是他向内心的悲哀与人事的纠葛作“绝望的抗战”的契机。在这一过程中,鲁迅注意吸取《不周山》的教训,试图压抑“油滑”、“认真”创作,《眉间尺》的前三节由此呈现出崇高静穆的独特风格。然而,在思想分歧与种种误会的交互作用下,高长虹与鲁迅的冲突意外爆发,这使得鲁迅中断了《眉间尺》的创作,转而写作《奔月》和高长虹“开了一些小玩笑”,《故事新编》又一次从“认真”转向“油滑”。但“高鲁冲突”只是促使鲁迅意识到“油滑”审美价值的一个契机,对“踱进研究室”与“搬入艺术之宫”等思潮的观察、反思,才是《奔月》文类风格转变的深层原因。古今杂糅的“油滑”笔法,使得鲁迅可以兼顾“文明批评”与“社会批评”,最大限度地冲破逐渐僵化的“小说作法”与“文学概论”。自此,鲁迅的“杂文学”意识走向自觉,“足成八则《故事新编》”的写作计划也随之逐渐明确下来。第三章以写作于1934年至1935年的《非攻》《理水》《采薇》《出关》《起死》为中心,考察《故事新编》写作的完成阶段。随着1920年代“文学概论”课程在高中、大学预科与规模较小的大学的普及,以“主情论”与“三分法”为特征的“纯文学”日益转变为某种具有权威性、排他性的文学常识、文类制度。1930年代初,“纯文学”/“杂文学”的区别逐渐被置换为“文学”/“非文学”的分界。这促使鲁迅反思文学过度“纯”化对其实用性与行动力的损害,其“杂文学”意识由此在1930年代走向成熟。在生命的最后阶段,鲁迅对“油滑”笔法的运用愈发大胆直接,一方面,在“认真”与“油滑”的矛盾背后,是纠缠着“愤世之情”“游戏精神”与“脆弱情感”的鲁迅晚年心境;另一方面,在“纯”与“杂”的张力背后,是鲁迅借由《故事新编》写作抵抗“纯文学”制度、激活文学实用性与行动力的“抗议的力量”。《故事新编》正是鲁迅文脉中的“中间物”:它既是鲁迅对其学术研究中历史“故事”的钩沉与重构,也是对《呐喊》《彷徨》所开创的现代“小说”范式的反拨与超越;它一方面拒绝进入所谓“纯文艺的宫庭”,另一方面又以“杂”之精神承担起“文明批评”与“社会批评”的责任。最终,鲁迅通过“油滑”的眼光,创造出了介于纯文学/杂文学、小说/杂文、历史故事/现代小说、文明批评/社会批评之间的《故事新编》,并由此完成了对历史的审视、对现实的批判以及对“纯文艺”的超越。综上,本文试图在一个问题化、历史化的语境中,重新审视《故事新编》这一“杂文学”写作对“纯文艺”制度的抵抗,其用意在于,在对“纯”“杂”互动过程的动态考察中,重新激活、释放被过往研究压抑的《故事新编》写作的驳杂力量。毋庸讳言的是:一方面,在“杂文学”视野中展开论述,可能简化“纯”“杂”相互纠缠的复杂状态;另一方面,如果不能进一步以《故事新编》之“杂”为方法,观照历史与当下,那么这一系列论述最终仍将落入鲁迅一再警惕的“学院化”与“去政治化”的陷阱。还有大量问题可以在这一“杂文学”视野中重新探讨,因此,本文也必然只是“进化的链子”上的一环——与其说它是一个结束,不如说它只是一次梳理、一次展望以及一个新的开始。
其他文献
随着全球范围内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发展节能环保的新能源汽车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其中,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lug-in Hybrid Electric Vehicle,PHEV)融合了纯电动汽车低排放以及传统内燃机汽车长续驶里程的优势,成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三纵三横”研发布局中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能量管理策略作为PHEV关键技术之一,其通过在发动机和电动机之间优化分配功率流,从而实现整车高
学位
介绍了农业机械自动化的应用和农业机械自动化维修技术,探讨了农业机械自动化应用与维修管理的强化措施。
期刊
在国家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以及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要求下,我国风电渗透率逐年提高。而风电转子转速与系统频率解耦,且同步机数量减少导致系统惯量降低,仅依赖传统同步机承担系统调频任务已不能满足频率安全的要求,电网频率安全遇到了挑战,因此系统要求风电具有一定调频能力。同时风电机组桨叶中蕴含着可观的转子动能,调频经济性较高,有潜力成为未来电力系统的调频主力。抽水蓄能因其具有经济性优、可大规模发等特点是十分优秀
学位
直流充电系统是电动汽车的重要支撑系统,是解决“充电难”、“充电慢”和实现电动汽车进一步推广发展的关键条件。直流充电系统多为两级式结构,即前级AC/DC+后级DC/DC,其中,后级DC/DC变换器与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直接相连,是直流充电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对充电系统性能、安全和可靠性都有重大影响。LLC谐振变换器因具有软开关范围广、功率密度高、EMI干扰小等优势,多被应用作为后级DC/DC拓扑,在电动
学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抗生素等有机污染物近年来在水环境中被广泛地检测出来,给人类健康及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地威胁。作为一种新型的高级氧化方法,等离子体水处理技术综合了活性粒子氧化、高能电子轰击、光催化及强电场电解等多方面作用,具有反应迅速、非选择性、处理效率高、无二次污染等优点。目前已经在实验室条件下对其进行了深入探究并实现了局部范围的应用。然而能耗高、产物不明确等缺点限制了等离子体水
学位
随着现代工业的巨大进步,传统燃油车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但同时也带来了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节能减排的呼声越来越高。新能源汽车是我国发展的重点领域,也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手段。目前,电动汽车(Electric Vehicle,EV)是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主流,前景广阔。锂离子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能量来源与储能装置,易受环境温度影响,特别是低温环境下电池性能急剧下降,电动汽车续航里程大打折扣,严
学位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家用机器人被越来越多地投入到人们的家庭生活。近年来,用户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逐步提高,导致服务需求愈发复杂,环境布局愈发多样。面对复杂多样的服务需求与家庭环境,如何通过用户自然语言请求获得详细具体、贴合环境的任务流程相关文本描述,即服务策略,是家用机器人提高服务质量的关键所在。因此,本文对面向家用机器人的环境适应性服务策略进行了相关研究,提出任务解析-策略生成-优化验证框
学位
手语是聋哑人与社会交流的主要方式,它以视觉为媒介,主要包括人的手势、身体姿势和面部表情等,通常以视频的形式展示和收集。视频手语识别旨在将手语视频转换为单词(孤立词手语识别)或句子(连续手语识别),以促进普通人与聋哑人之间的沟通交流。此外,随着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手语识别在人机交互中的应用也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如面向聋哑人的机器人服务认知。手语识别存在以下难点:(1)手语动作的正确识别依赖于对手语视
学位
芳香族化合物(Aromatic Compounds,AC)是分子中含有苯环的碳氢化合物的总称。动物植物体、煤炭和石油生产及人工合成等过程都可以产生芳香族化合物。它们结构稳定,不易分解,且毒性很强,可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危害人类健康。芳香族化合物部分是合成有机的重要中间体和原料,其中许多产品已被广泛用于生产医药、农用化学品、染料、香料、各种添加剂、工程塑料和功能性聚合物,部分是在高温和热解过程中无
学位
随着服务机器人技术不断提高,家庭服务机器人正在逐步走入人们的生活中。作为家庭服务机器人的基础,基于SLAM(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实时定位与建图)技术构建的度量地图可用于执行基本的导航任务,但面向包含高层语义信息的家庭服务任务的执行时,机器人无法理解语义信息,难以应用度量地图执行相应指令。为此,在传统SLAM技术基础上,融合基于深度学习的物品检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