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酸化对狗尾草和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

来源 :安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ln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耕地土壤酸化是导致农作物的产量降低、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杂草是农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持农田生态平衡以及保持农田可持续利用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探究土壤酸化对小麦和杂草种间关系的影响,本研究选取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和具有较强耐酸性的狗尾草(Setaria viridis(L.)Beauv.)作为实验材料,于室内通过de Wit取代实验设置4种不同土壤酸度(p H 7.3、p H 6.2、p H 5.9、p H 5.3)、3种配置比例(小麦单种、狗尾草单种、小麦和狗尾草按1:1混种),分析土壤p H值的降低对狗尾草和小麦幼苗生长发育、土壤养分及根际微生物结构三方面的影响,为土壤酸化对农田杂草的可持续管理和资源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土壤酸化对狗尾草和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为了探究土壤酸化对狗尾草和小麦生长及种间关系的影响,以叶片酶活(丙二醛MDA、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叶绿素含量、形态学指标(株高、叶面积、根长、生物量等)、相对竞争强度RCI作为土壤p H对狗尾草和小麦生长影响的参数。结果表明:(1)单种时,土壤p H下降显著增加狗尾草和小麦的MDA含量、POD活性,显著增加狗尾草CAT活性。相比于单种,混种时狗尾草MDA含量在土壤p H 5.9时显著降低49.44%,POD活性除在土壤p H 6.2外均显著增加;混种时小麦MDA含量显著降低,CAT活性在土壤p H 5.9~6.2时增加8.32%~84.89%。(2)随土壤p H下降,单种时狗尾草叶绿素含量呈先降低后增加趋势且在土壤p H≤5.9时差异显著;小麦叶绿素a含量降低,叶绿素b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且差异显著。相比于单种,混种时狗尾草叶绿素b含量显著增加47.38%~213.07%,小麦叶绿素b含量显著降低9.72%~30.28%。(3)随土壤p H下降,单种时狗尾草除根冠比、叶面积外,其他形态学指标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且差异显著;小麦的株高、根长、生物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其他形态学指标均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相比于单种,混种时狗尾草株高在土壤p H≤6.2时显著降低35.07%~46.92%,根冠比在土壤p H≥6.2时显著增加202.33%~1025.51%,其他形态学指标均显著降低;小麦株高在土壤p H 6.2时显著降低7.90%,生物量在土壤p H 6.2时显著降低13.03%,根冠比在土壤p H 6.2时增加7.90%。(4)狗尾草各土壤酸度下的RCI值均处于0~1。小麦RCI值在土壤p H5.3和土壤p H 6.2大于0,在土壤p H 5.9和土壤p H 7.3小于0。2.土壤酸化对土壤养分的影响为了探究土壤酸化对土壤养分的影响,于植物收获后采集土壤样品,土壤样品混匀、风干后过筛,进行理化性质分析。结果表明:(1)在植物种植前,随土壤p H值降低,有机质含量显著增加0.18%~9.96%,有效养分含量先降低后增加。(2)混种有机质含量在土壤p H 5.9~6.2时低于单种,混种铵态氮含量在土壤p H>5.9时高于单种时,混种速效磷含量除在土壤p H 5.9外均显著高于单种,混种速效钾含量在土壤p H≥5.9时低于显著单种。相比于种植前,混种在土壤p H 5.9时和小麦单种在土壤p H5.3时有机质含量显著降低,其余处理的有机质含量均增加;混种、小麦单种、狗尾草单种的铵态氮含量分别降低16.16%~60.56%、24.24%~67.75%、35.98%~71.50%;混种在土壤p H 5.3时速效磷含量增加3.58%,其余处理的速效磷含量均降低;混种、小麦单种、狗尾草单种的速效钾含量分别降低8.03%~14.37%、7.97%~10.53%、0.58%~12.15%。(3)全磷和速效磷与土壤p H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144、0.767,其余土壤养分与土壤p H呈负相关。有机质、速效磷、全钾与土壤p H的相关性最大。3.土壤酸化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对植物根际土壤进行取样,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1)细菌的物种数目、丰富度、均匀度和多样性随土壤p H值降低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且差异显著。与混种相比,狗尾草单种、小麦单种时土壤细菌的丰富度增加;物种数目在土壤p H 5.3时显著增加8.97%、3.38%;Shannon指数在土壤p H6.2时降低0.36%、0.26%。土壤p H下降导致真菌物种数目和多样性降低,单种的丰富度和均匀度升高,混种的丰富度和均匀度降低。与混种相比,狗尾草单种、小麦单种时土壤真菌的丰富度在土壤p H≥6.2时均降低;物种数目在土壤p H≥5.9时降低1.93%~12.26%、7.45%~11.86%;Shannon指数在土壤p H 7.3时降低4.98%、12.04%。(2)混种的共有细菌物种数比狗尾草单种和小麦单种分别降低6.90%、1.27%,混种共有真菌物种数比狗尾草单种和小麦单种分别提高1.92%、6.83%。细菌主要优势菌群有变形菌门、放线菌门、绿弯菌门、酸杆菌门和厚壁菌门,真菌主要优势菌群为子囊菌门、unclassified-k-Fungi和被孢菌门。(3)土壤p H、铵态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和全钾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有显著影响,对真菌群落结构有显著影响只有速效磷。
其他文献
同时高效去除放射性阳离子和阴离子是核废料修复和环境保护的一个重要的和具有挑战性的研究。在放射性废物中,235铀(235U)作为当前核能的主要来源而普遍存在。235U通常以UO22+的形式存在于环境中,其放射性和毒性会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生存构成严重威胁。U(VI)的裂变会产生较长半衰期的99Tc,会极大地干扰乏燃料循环过程中铀的提取,99Tc具有较强的放射性和流动性,因此高锝酸盐(99Tc O4-)的
学位
三唑酮类杀菌剂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的同时,其农药残留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微生物修复技术是实现产地绿色修复的重要途径,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可以解决传统微生物修复技术有效浓度低、环境竞争力弱、抗毒性污染能力差等不足,近年来受到研究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以课题组前期通过富集培养法对肠道菌群进行分离纯化筛选出的三唑酮降解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命名为SM3)作为固定
学位
砷(As)和镉(Cd)是两种对人体有着强烈毒害作用的重金属元素,常共存于矿区周边土壤。随着地表径流和地下渗流,这些有毒物质进入农田生态系统,威胁着农业安全生产和人体健康。水稻是我国乃至亚洲地区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因为先淹水后排水的种植方式以及独特的生理特性而更容易富集As和Cd,稻米中As、Cd污染问题也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作为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硫(S)也影响土壤中As、Cd迁移转化。稻田硫肥的
学位
染料废水的安全、高效处理已成为印染、纺织等工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近年来,以硫酸根自由基为基础的高级氧化技术(SR-AOPs)在难降解有机污染物治理方面受到广泛关注。钴基催化剂被认为是活化过一硫酸氢盐(PMS)最高效的催化剂,但是泄漏的钴离子易对人体健康产生风险,限制了其应用。而碳-金属限域催化剂通过将金属颗粒限制在碳材料构成的空间内部,可有效抑制金属离子浸出的问题。本论文分别通过自组装法和硬
学位
本文优化了植物螯合肽的提取方法,研究刚毛藻植物螯合肽对铅胁迫的亚细胞响应,研究了不同Pb2+胁迫浓度(0、0.5、1.0、2.5、5.0、7.5、10.0mg/L)下Pb2+在刚毛藻植物螯合肽中的分布。探讨了刚毛藻中非蛋白质态巯基总量(NPT),谷胱甘肽(GSH),植物螯合肽(PCs)对Pb2+的吸收情况,分析了Pb2+在刚毛藻植物螯合肽中的吸收浓度及在刚毛藻Pb吸收中的占比。通过FTIR并拟合出
学位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抗生素的大量使用以及滥用的情况已经越来越普遍。自然水体环境中常检测到超过安全浓度范围的抗生素存在,由于抗生素不易被完全吸收且在水中具有难降解的性质,会导致水体中抗生素的不断积累。抗生素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后会对肾脏、造血系统造成损伤,甚至产生致癌、致畸等效应,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安全。吸附法因其成本低廉、高效稳定、无毒无害副产物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金属有机框架(MOFs)因其具有高比
学位
植物入侵对中国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威胁,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推进,酸雨现象频发,被认为是全球三大生态环境灾害之一,我国已经成为继欧洲、北美之后第3个主要的酸雨污染地。酸雨及其酸性物质的沉积对植物入侵的影响是复杂多变的,因此,研究入侵植物在酸雨胁迫下的生态适应能力和耐受力,以此了解在酸雨发生地植物的入侵机制,对酸雨发生地入侵植物的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试验以入侵植物喜旱莲子草(Alternant
学位
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是最常用的抗抑郁类药物。由于大量的使用以及在污水处理厂无法完全去除,SSRIs不断地进入水环境中,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健康与稳定构成威胁。其中,氟西汀(FLX)和舍曲林(SER)是目前临床应用中最为广泛的两种SSRIs。微藻作为水生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之一,是评估污染物生态风险的重要指示生物。同时,微藻能够有效去除多种环境污染物,具有固碳、环境友好、经济附加值高等优点,在
学位
本文基于电极生物膜法和人工湿地技术的工艺特点,将生物电化学系统引入人工湿地,构建电解强化潜流人工湿地(E-CW),探求E-CW异/自养反硝化作用条件的优化控制,提高系统对含有高浓度硝酸盐氮、低碳氮比(C/N)废水的反硝化脱氮效果。研究不同电压强度、电极放置形式、不同C/N比及光能电势波动对反硝化脱氮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的影响,并将其与传统潜流人工湿地运行性能进行对比。获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
学位
中华文明,植根于农耕文明。中国在千百年的历史长河中,经过不断发展创造出丰富多彩、独特鲜明的人类农业活动遗迹,即农业古遗址。当前关于农业古遗址的研究还只是在局部或微观层面,缺乏对农业古遗址时空分布规律的系统总结与研究。研究农业古遗址的时空分布规律,可挖掘出历史进程中隐藏的人类活动信息,同时对今后保护、传承和利用这些重要农业文化资源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与农业、农耕相关的古遗址为研究对象,基于GIS技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