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速铁路环境下电波传播特性的模型分析

来源 :铁道部科学研究院 | 被引量 : 39次 | 上传用户:zhangqian7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根据陆地移动通信电波传播的基本特性,将无线电波从发射、 传播至接收的具体过程模式化,针对高速铁路的地理和人为环境,把不同的地域地貌特 征、近区移动接收环境中的电波传播共性参数化,提出了高速铁路移动环境下的电波传 播模型的设想。重点放在模型参数的合理化,并和实际移动环境情况有机结合。最终描 述在高速铁路环境下的无线衰落信道,并讨论了模型在衰落特性分析和误码率分析中的 应用。 首先,从理论上探讨了电波传播高速移动台动态接收模型。在综合分析和讨论的基 础上,初步确定了模型结构,定义了重要的参数并指明其各自的实际物理意义。分析了 高速铁路的客观环境和机车台高速移动的特点。从模型的实用生存性出发,把天线方向 图参数、地形分类参数、基站和移动台距离参数、接收机灵敏度指标参数与多径模型的 径数参数、时延参数、衰减系数等融合在一起考虑,即将电波传播中的慢衰落和快衰落 同时考虑。并以此为基础从无线传播系统的角度讨论了电波多径传播、接收电波各个参数的统计特性、以及衰落信道特性对数字信号传输的影响。 在一定客观环境条件下,深入研究和分析高速移动体接收电波的各个参变量的随机性和必然性。根据随机过程的基本理论,采用射线追踪法,从电波散射和绕射原理,推导出高速移动台无线通信多径传播的径数、入射角、散(绕)射次数和衰减系数、多径传播路程和时延等的概率分布。同时本文指出在高速铁路环境下与普通意义上的陆地移动通信(城市、郊区)的电波统计特性的不同之处。 在上述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进行了初步的数值仿真。通过调整模型的参数,模拟多径传播环境,进行了初步的仿真,并得出了具有参考价值的数值分析和仿真结果。在理论分析应用中,本文模型可以分析衰落信道的多径失真、独立误码率和突发误码率。 仿真分析了多路径信号的包络和相位的概率分布。结果表明信道呈现瑞利衰落或莱斯衰落是有一定条件的。在大多数路段或移动时间里,信道并不明显的呈现瑞利衰落或莱斯衰落;同时,衰落信号是否服从莱斯分布,不是取决于是否存在直射波,而是取决于最大入射波的幅度与所有散射波的均方根之比、散射波之间的相对幅值以及最大入射波的概率生存时间等因素。接着,针对衰落信道条件下接收电波的一些特性,如衰落率,时延散布等做了理论上的分析和探讨,并得出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结论。 理论分析和已有的测量结果表明本模型在高速铁路无线通信规划和工程设计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无论是什么年纪什么身份,人们都不应该停止学习、停止自我提升。作为中职校园的语文教师,其承担着为学生授业解惑的重要责任。因此,更需要每时每刻保持警醒,使用科学先进的教
《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指出:高中课程选择必须遵循基础性原则,即学生必须掌握经典知识并灵活运用;注重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旺盛的求知欲、积极探索的精神、坚持真理的态度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众多学科中学生最不喜欢的科目之一,也是学生认为实用性最差的科目之一,学生上思想品德课有着“无可奈何”的感觉。因此,教学中以新课改为契机,深入研究教学理
在当今社会,信息多元化,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交汇一起,提倡素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改变传统中的黑板教学,倡导教学游戏化,减轻小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提倡游戏精神和新
本文以加强未成年人德育为目的,探究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存在的现状问题,从学校、社会和家庭多角度出发,提出了针对性的措施,强化课堂管理,重视家庭社区合作,重视实践性
新接手一个班的教学,开学前一天晚上,小东妈妈从班级微信群里加我为好友,然后给我发了一条信息:“老师,我家孩子没有做数学假期作业,请不要责备他。”我十分讶意:“完全没做?
高考是每名高中生都必须经历的人生洗礼,考查考生学习能力的同时也考验其心理素质。考生能否冲破压力从容迎考,成为社会各界最关心的问题。高三考生心理辅导也因此成为学校心
水泵是水利发电过程中的重要设备,水泵设计的合理可靠对整个水利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至关重要。水泵叶轮叶片出现裂纹甚至断裂,以及水泵轴向力过大,极大影响了水泵的安全稳定运行。因此,对水泵相关组件进行静力学与模态分析,以及对水泵轴向力测量系统的研究至关重要。本文以某型水泵水力模型为研究对象,建立水泵核心组件有限元模型,对叶轮进行静力学分析,分析了干态(空气中)预应力对叶轮固有频率的影响,及预紧力与端面齿几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课程改革的推进,高中历史教学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可以接受到历史文化的熏陶,更可以强化自身思辨的能力。所以,教师在日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实施,新课程探究就成为高中物理所倡导的教与学的主要方式。然而,目前的物理课堂教学仍然存在以“应试”为目标,以学生接受知识为目的;学生的课堂活动大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