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内斯特·海明威作品中“他者”女性人物形象刻画研究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hi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欧内斯特·米勒·海明威(1899—1961)于1954年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海明威的简洁文风在世界文坛的影响十分深远。海明威其人其作在过去的数十年中已经广受批评家关注,但他的多重身份——“爸爸”、传奇人物、文化英雄、男性沙文主义者以及双性作家等均表明,无尽的海明威研究中总充满着挑战和机遇。本文以海明威作品中的女性人物为研究对象,探讨海明威是如何通过文本策略将其女性人物刻画成“他者”以提升其男性人物形象的。纵观近百年的海明威批评史,海明威的女性人物形象通常被简单地二分为两种类型:即要么是“女神”,要么是“泼妇”。埃德蒙·威尔逊是对海明威女性人物形象做出二分法的先驱批评家,认为这些人物形象要么是“致命的女性”,要么是“女圣人”。自威尔逊以降,批评家从未挑战过这种二元对立模式。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复兴的女性主义批评家认为,海明威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和他的男主人公—样重要。但是,这些批评家试图颠倒海明威作品中人物性别的等级次序的批评路径最终同样陷入男性沙文主义窠臼。女性主义批评家不仅声称这些女性人物形象才是海明威作品中的主角,甚至还将这些女性二分为“准则女英雄”(如凯瑟琳·巴克莉)或“变形虫”(如玛利亚)。并且,持二分法观点的批评家与女性主义批评家都否认海明威在女性人物刻画方法上的不断实验。本文认为,海明威的女性人物不是简单的“好女人”或“坏女人”,而是劣于海明威英雄但又是其不可或缺的陪伴者,即“他者”。海明威将其女性人物刻画为“他者”的不同方式是其实验创作的基本特征之一。围绕中心论点,本文正文包括三章,另含一个绪论和结论。本文引言概述海明威的生平经历、文坛贡献、文学成就,以及论文的研究范围、研究目标、理论与方法,详细梳理并评述与海明威女性人物相关的文献,同时阐明本研究的学术价值。本部分尤其重点论述了女权主义先驱西蒙·波伏娃在其《第二性》中如何批判将其女性人物形象刻画成“他者”的几位男性作家,旨在引出本文的理论,并阐明海明威重建父权之努力与波伏娃致力于解构父权之间的相关性。本文接着详细研究对海明威影响最大的三位女性,即他的母亲格蕾丝·霍尔·海明威,初恋艾格尼丝·冯·库洛斯基以及第一任妻子伊丽莎白·哈德莉·理查逊,旨在论证这三位女性是海明威不愉快经历的根本原因,并阐明他是如何将其作为女性人物形象刻画的原型的。本文认为,对海明威而言,文学创作既是其重构父权力量的一种努力,也是其不愉快经历的一种宣泄。这可视为他进行创作的双重动机。通过对其人物形象的情感投射,海明威成功地实现了这一动机。服务于这个双重动机,海明威短篇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通常被刻画成“第二性”,即“他者”。也就是说,他通过对海明威英雄们的道德提升将其女主人公刻画成“诱惑型女性”和“致命型女性”。这部分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论述海明威的短篇小说及其核心人物尼克·亚当斯与海明威本人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论述海明威如何在其短篇小说中将女性人物刻画成“他者”的创作实验。在普通的两性关系和具有爱情婚姻的两性关系中,海明威都将女性人物刻画成具有各种缺陷的“他者”、劣等的女性等,以使其男性人物能够成长完善、体验优越感并实现道德提升。这一切都必须有女性的在场才得以实现。本文指出,在海明威的小说和非小说、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中,女性人物都是“语境”而不是“文本”,是“客体”而不是“主体”。本质上,海明威的故事都是关于男性的故事。他从没有将其女主人公置于与其男主人公一样平等的地位。在他的主要小说中,海明威通过对女主人公的命名、出场安排、对其进行非女性化或过度女性化刻画、使其成为“隐形人”或者“失声人”,以及转移叙述地点等文本策略继续将女性人物刻画成“他者”。对海明威的“四大小说”,即《太阳照样升起》(1926)、《永别了,武器》(1929)、《丧钟为谁而鸣》(1940)和《老人与海》(1952))中女性人物形象刻画的分析进一步加强本文的论点。本文指出:《太阳照样升起》中的勃莱特·阿什莉被刻画成一个过渡性的人物形象,《永别了,武器》中的凯瑟琳·巴克莉则被刻画成一位过度女性化的女人;海明威在《丧钟为谁而鸣》中尝试将一名女性分割成两个不同部分以表达他对女性的恐惧与愿望,与此相对应,比拉尔和玛利亚被分别刻画成阉割男性气质的女性形象和爱情奴隶形象。尽管女性最终从《老人与海》中被“轰走”,但她们仍是“缺席的在场者”,是“海明威英雄”圣地亚哥身边必须的“他者”,注视着他如何在不利环境中英勇而又优雅地进行自我展示,也即如何保持“压力下的优雅”。总体而论,这四部小说不仅是海明威在不同创作阶段艺术成就和持续实验创作的标志,也可以说是海明威创作生涯中的一个艺术统一体。如将这四大小说当作一个整体来看,就会强烈地感到海明威意在告诉人们他是如何将其女性人物形象刻画为“他者”的:从将《太阳照样升起》中的勃莱特刻画成有“新女性”倾向的过渡型女性到《老人与海》的女性被“轰走”。这也是本文将这四部小说放在一起讨论的重要缘由之一。结论重申采用二分法对海明威的女性人物形象进行研究过于简化。海明威英雄们离不开女性,他们是一群“有女人的男人”。海明威的女性人物被刻画成一个个不可或缺的、劣于海明威英雄的形象,目的是帮助这些英雄实现道德提升。正是海明威的女性人物形象帮他们成就了英雄的身份。海明威在短篇小说和“四大小说”中将他的女性人物形象刻画成“他者”的不同方式显然是其实验创作的可靠证据。
其他文献
铆接技术作为一种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领域的连接技术,铆钉孔易产生应力集中和增加了飞机重量等问题,采用回填式搅拌摩擦点焊(RFSSW)技术取代铆接技术。针对1.0mm 2A12-T42铝合金RFSSW搭接接头的显微组织、维氏硬度、静力学性能、单焊点疲劳性能、组合焊点疲劳性能和组合焊点细节疲劳额定强度(DFR)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并且对铆接的静力学性能和疲劳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为RFSSW技术在航空航天
争点是当事人展开诉讼程序、法官进行审理程序的逻辑起点,争点整理对于民事诉讼程序而言具有基础性的重要地位。在立法层面,我国并未明确争点整理的概念,更无谓争点整理体系
甲苯是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中典型的芳香烃类苯系代表物,危害人类环境安全。在各类甲苯处理技术中,催化燃烧技术因无二次污染、净化效率高而备受关注。研发成本低、热稳定性高和催化活性好的催化剂,是催化燃烧技术的关键。锰氧化物是一种具有储氧释氧能力的材料,在催化燃烧领域有广泛应用。但是,单一的锰氧化物在稳定性和活性方面仍待提高,表面氧作为甲苯催化氧化反应M-V-K机理中重要因素,是调控催化活性的途径
私塾是推行中国传统教育的重要机构之一,是儿童破蒙启智的重要场所。到明清时,私塾已遍布城乡,私塾教育发展到顶峰。当清末以至民国时期,新式小学在全国推广时,作为旧式教育的私塾并没有立刻消失,因新式小学一时难以推广而私塾又无法一时取缔,故形成了新式小学和私塾二元并存的局面。为了普及初等教育,改变私塾落后的教学模式,使私塾向新式小学靠拢转化,私塾改良活动应运而生。私塾改良最先是在清末民间发起,继而,191
二维纳米材料作为21世纪的新材料,为后摩尔定律时代的电子器件提供了新的选择。以二硫化钼(Mo S_2)为代表的二维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TMDCs)由于具有半导体特性、特殊的能谷结构以及优异的机械性能等,在纳米电子器件、光电子学和谷电子学等诸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成为了近年来二维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半导体能带结构是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的理论研究基础,获得能带结构的一般形式需要求解薛定谔方程。k·p方
在人类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环境问题和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危及人类生存的两大问题,所以,开发可持续发展的清洁能源是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自开发出来就因其
空间环境是一种具有广能谱与多辐射类型的复杂环境,空间辐射环境能诱发明显的生物学效应,但空间不同能量粒子和生物学效应之间的关联以及microRNA(miRNA)参与的转录后调控机制仍然不清楚。为研究空间飞行中不同的传能线密度(linear energy transfer,LET)粒子辐射对水稻的生物学性状和转录后调控机制的影响,本课题利用实践十号(微重力科学实验卫星SJ-10)生物辐射盒中搭载的辐射
玉米是世界上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籽粒中的贮藏淀粉是它的主要利用产物。玉米淀粉的生物合成是在一系列淀粉合成相关酶的协同作用下催化完成的。参与淀粉生物合成的关键酶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汽车保有量的激增,城市道路的交通拥堵呈现出了区域特性,这种趋势提高了对城市交通状态分析与把握的要求。近些年研究发现,路网宏观基本图是反映城市
电解锰渣具有物质组成复杂、粒径细小、排放量大等特征。电解锰渣的大量堆存不仅占用国土资源,制约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电解锰渣长时间堆放在自然环境下,其渗滤液会污染当地的水资源,电解锰渣中的重金属等进入土壤中,进而对生态系统造成危害。硫化氢(H_2S)是一种剧毒的腐蚀性气体,不仅会腐蚀采矿设备,还会引起眼睛刺激和呼吸问题,损害神经系统,并增加呼吸道疾病的风险。磷化氢(PH_3)是一种有恶臭味、剧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