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究消化道肿瘤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后发热的危险因素及原因,探讨ESD术后24小时最高体温与其手术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研究2012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我院同一资深主任行ESD的100病例,共有98例符合标准纳入研究。依据术后有无发热(T≥38℃)分为两组。分析发热组和未发热组间患者一般情况,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等。分析ESD术后发热的危险因素,ESD术后24小时最高体温与其术后并发症的相关性,及ROC曲线分析ESD术后24小时最高体温对ESD术后并发症的预测价值。结果:发热组(n=33)与未发热组(n=65)之间,两组患者在一般情况(性别比例、年龄、体重指数)、大体分型、术后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上均无显著性差异。胃ESD患者术后发热的发生率21.2%明显低于食管和结直肠组59.4%(P<0.05)。发热组的手术时间124 min (35-90 min)明显长于未发热组86 min (36-260 min) (P< 0.05).发热组的病灶大小4.0 cm (1.2-10.0 cm)明显大于未发热组1.9 cm(1.0-6.5 cm)(P<0.05),发热组的并发症发生率39.4%明显高于未发热组4.6%(P<0.05)。发热患者中30.3%患有肺炎。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我们发现病灶大小(OR:1.797, 95%CI:1.174-2.750, P< 0.05)是ESD术后发热的独立危险因素。在ESD术后无肺炎的患者中,病灶大小(OR:1.725,95%CI:1.118-2.660, P< 0.05)仍是ESD术后发热的独立危险因素。使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ESD术后24小时最高体温与肺炎,抗生素使用,禁食时间显著相关(P<0.05)。通过Roc曲线分析,病灶大小对消化道ESD术后发热的曲线下面积为AUC=0.786,以2.70cm为cutoff值,敏感度为72.7%,特异度为73.8%。Roc曲线分析在消化道术后24小时最高体温对ESD术后并发症的曲线下面积为AUC=0.845,以37.95℃为cutoff值,敏感度为86.7%,特异度为75.9%。结论:ESD病灶大小是其术后发热的独立危险因素,对病灶大小≥2.70cm的患者需要警惕术后发热。ESD术后24小时最高体温可成为预测其术后并发症的预测因子,要警惕ESD术后24小时体温≥38.0℃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