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宏观上走的是以国家为主导型的改革路线,教育改革指导思想为其提供明确的改革方向,这些指导思想一方面影响着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具体内容,另一方面,从根本上说更是体现出国家主体对当时的教育价值及教育价值关系的根本看法,即教育价值观,而教育价值观对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的改革具有反作用。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逐步进入深化阶段,作为影响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重大理论问题之一的教育价值观,通过梳理与分析其历史演变以及演变的特点,能够进一步完善我国基础教育相关研究的理论基础,丰富教育价值观的时代特色。 本文基于独特的视角,综合运用历史分析研究法、文献法,借鉴教育哲学、课程论、教学论等理论观点,以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典型措施为论据,较为深入细致地探讨和研究建国以来四个发展阶段—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教育革命”时期、拨乱反正至改革开放初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相应的教育价值观整体表现出初步建立—“异化”—转向—统整的变化过程,其特点一方面体现了由片面性到整体性,包括对工具价值从急功近利到理性看待以及对本体价值的从忽视到正视;另一方面体现了内部价值因素的失衡到动态性平衡,包括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