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甘膦对晋大73和RR1代谢的影响及抗草甘膦大豆新品系的选育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rlsa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母本晋大73和父本RR1及其杂交后代34个品系为实验材料,首先在苗期时对母本—晋大73与父本--抗草甘膦大豆RR1喷施草甘膦溶液(浓度为1%),之后通过每天采集叶片测定晋大73和抗草甘膦大豆RR1两者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之后检测了亲本及34个后代对草甘膦的抗性;然后对亲本及34个后代的农艺性状进行了分析。最后利用了Quantity One、Excel、SPSS等软件,对亲本及34个杂交后代的产量、品质和抗性的遗传特性进行了研究,为今后能够培育出适合本土生长的优质高产抗草甘大豆新品种提供依据。
其他文献
本试验于2012和2013年在江西省南昌县广福乡广福村进行,旨在探究双季稻早籼晚粳栽培模式的高产可能性及其原因。主要结果如下:早籼晚粳模式周年平均产量比常规高产模式分别增产6.59%、3.87%,差异均显著;早稻产量差异均不显著;晚稻产量早籼晚粳模式比常规高产模式分别增产10.11%、4.08%,差异均显著,其产量高的主要原因是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常规高产模式。从产量构成因素来
学位
水稻是全世界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水稻恢复系的选育不仅满足了不同生态地区的不同要求,而提高了杂交水稻的抗性、产量和品质。根据中科院国家基因研究中心利用第二代测序技术测得的4个水稻恢复系品种的全基因组测序结果,对4个水稻恢复系品种全基因组SNP分析发现4个品种有SNP标记528468个,SNP标记密度为1.3829个SNP/kb,4个恢复系两两之间在全基因组的SNP标记数量和标记密度中昌恢T025和
学位
以杂交水稻组合珍汕97A/浙恢963、博优A/萍恢141(夏制)、岳4A/华恢4号、中3A/中恢286、博优A/萍恢141(秋制)和K18A/明恢77为试验材料,通过对盛花期母本进行喷雾处理,研究了1.0mmol/L MeJA、1.0mmol/L MeJA+50mg/L ALA、1.0mmol/L MeJA+500mg/L ABA和1.0mmol/L MeJA+0.025mg/L epiBR等Me
学位
苜蓿是世界上种植最广泛的优质牧草,不仅草质优良,而且具有改良土壤和水土保持等生态环境作用。在实现苜蓿的社会、经济与生态效益过程中,对苜蓿生长发育规律和其与环境间相互作用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基于植物功能-结构模型中功能与结构互反馈的机理,构建了紫花苜蓿地上地下一体化的功能-结构模型。具体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构建统一模式下紫花苜蓿地上与地下部功能-结构模型:通过地上地下分枝特征,划
学位
东乡野生稻具有极强的耐寒能力,宿根能在最低达-12.8℃的极端气温下安然越冬,同时其还具有很强的抗病,抗干旱等抗逆境胁迫能力,分蘖能力极强,是我国宝贵的野生稻种资源,因此,挖掘其优质的抗逆性状基因对改良水稻品质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本研究通过筛选东乡野生稻冬季宿根的全长cDNA文库,获取了一个带有完整ORF的泛素类蛋白基因RUB1,该基因全长462bp,编码一个Ubiquitin-NEDD8-lik
学位
谷子对环境反应比较敏感,为了研究播期和密度对谷子光合生产特征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以农大10号为研究材料,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以播期为主区(五水平,分别用B1、B2、B3、B4、B5表示),密度为副区(六水平,分别用M1、M2、M3、M4、M5、M6表示),通过对生育期、形态特征、光合荧光特征、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测定并作统计分析,主要得出如下结果:1播期和密度对谷子生育期的影响谷子农大10号的平均
学位
突变体是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重要工具之一。鉴于谷子全基因组测序已经完成,而对其基因功能的探索急需丰富的突变体群体,本论文利用不同剂量(4Gy、8Gy、16Gy和32Gy)的快中子对豫谷一号进行辐射处理,从M1代收获谷穗保存,4个剂量各收获株系6000、7000、6000和5000株,构成突变体库基础资源。M2代按剂量分别播种,并从苗期到成熟期观察突变,发现的表型包括:白化、黄化、小穗、高秆、矮秆等。
学位
近几年环境变化剧烈,极端天气出现频繁,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气候干旱,从而引起农作物减产。尽管许多作物在长期进化中具有一定的抗旱性,相比其他作物,大豆是需水量较高的作物,因此深入研究其应答干旱的分子机制为将来选育抗旱型大豆品种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转录因子在植物抗旱机制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而C2H2型锌指蛋白转录因子在大豆干旱应答的机制中起到何种重要作用目前尚不清楚。本实验室基于RT-PCR技术克隆得到
学位
本文以二倍体亚洲棉(Gossypium arboreum L.)为材料,采用秋水仙碱琼脂糖凝胶涂抹幼苗茎尖生长点的方法对其进行多倍体诱变,研究亚洲棉同源四倍体种质创新的诱变浓度与诱变时间,并对获得的诱变株进行形态学、解剖学、细胞学鉴定。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最佳诱导参数:浓度0.1%、时间1d,诱变率达42.31%,效果最好。2与对照相比,诱变株幼苗中胚轴瘤状凸起,部分真叶成簇出现,子叶大且厚,真
学位
本文以晋旱125×昔野501杂交后代群体85个材料为研究对象,以其亲本及其他有亲缘关系或有野生种质的材料22份为对比,对它们的表型性状和SSR分子标记进行了系统的分析。通过研究它们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与各种性状变异的关系,来指导后代群体中优良株系的选择。研究结果如下:1.晋旱125×昔野501杂交后代群体各性状变异丰富且幅度较大,有很大选择潜力。但在许多重要性状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很难从群体中选择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