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改进城乡二分法的城市群热岛效应时空异质性及其影响机制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9080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地区的地表温度比农村或者郊区的温度高的现象被定义为地表城市热岛(Urban heat islands,UHIs),是由城市化引起的最重要的城市环境问题之一。城市群作为新的城市形态,具有空间组织结构紧密、经济联系密切等特征。如何理解城市群发展模式下热岛效应及其影响机制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了解不同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的热岛差异,厘清热岛强度的影响机制随空间尺度发生变化的规律性是城市群热岛研究的重要任务。城市热岛强度常采用城乡二分法进行评估,即城市与郊区、周边乡村的实时或累计的地表温度的差值。然而,传统的城乡二分法难以适用于城乡一体化或城市之间距离缩短甚至消失的城市群热岛研究。因此,本文引入区域热岛(Regional Heat islands,RHIs)的概念,突破单一城市的边界,改进城乡二分化,以像元为评估单元,提取受城镇化影响最小的周边背景,构建适用于区域热岛强度评估的方法。以长三角城市群作为案例,选取2003-2017年的EOS/MODIS热红外遥感数据,从城市群和单个城市两个角度研究长三角城市群热岛强度的时空格局和特征,重点分析各城市热岛强度的共性和差异以及核心城市与各城市之间热岛的相互关系;选取生物物理因子,社会经济因子以及气候因子探讨其对长三角城市群热岛强度的影响。基于逐步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不同影响因子的相对重要性,进而明确不同季节热岛强度的主导因子;从像元尺度扩大到城市尺度,检验空间尺度对影响因子与长三角城市群热岛强度的相关性的影响,进一步理解长三角城市群热岛强度空间异质性的成因和空间分布模式。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提出改进城乡二分法的区域热岛强度评估方法。基于土地覆盖类型、海拔、年最大植被指数和人为热排放四个指标提取受城镇化影响最小的周边背景,以1 km×1 km为最小评价单元,构建区域热岛强度(Surface Regional Heat Island Intensity,SRHII)评估方法,并将其应用于长三角城市群热岛强度评估。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2017年夏季热岛强度为5.97℃,是运用传统城乡二分法评估结果(2.44℃)的2倍,这说明传统的城乡二分法一定程度上低估了长三角城市群的热岛强度,主要是由于城市热岛对周边乡村产生影响,传统的城市热岛强度忽略了热岛之间聚集效应。(2)从2003到2017年,长三角城市群夏季白天热岛区域面积从21.74%增长到31.03%;夏季白天弱热岛(2℃<SRHII≤4℃)、中热岛(4℃<SRHII≤6℃)和强热岛(SRHII>6℃)区域面积分别增长了1.28%、4.18%和5.74%。夜间年平均热岛区域面积(SRHII≥2℃)从2003年的7510 km2增加到2017年20097 km2。分析各城市热岛强度和形态的变化特征,结果发现白天大部分城市春季(县级城市个数N=28)、夏季(N=24)、秋季(N=24)、冬季(N=22)平均热岛强度分别为2-3℃,4-5℃,1-2℃和<0℃,夜间平均热岛强度低于白天。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和南通市强热岛区呈现向上海方向转移的趋势,绍兴市、余姚市和慈溪市的强热岛区呈现向杭州方向转移的趋势。(3)长三角城市群热岛强度的主导因子存在一定的季节差异。白天热岛强度的主导因子在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分别为增强型植被指数(解释度为33.27%)、归一化建筑密度(37.28%)、归一化建筑密度(26.83%)和降水(26.16%)。夜间,春季、秋季和冬季长三角城市群热岛的主导因子均为改进的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54.12%、52.62%和24.19%),夏季的主导因子为增强型植被指数(42%)。改进的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对长三角城市群热岛强度的影响在白天表现出降温作用,夜间表现出增温作用,这表明水体不是热岛降温的最佳选择。此外,白天热岛强度从弱热岛、中热岛到强热岛的增强,归一化建筑密度、地表反照率和人为热排放的增温效果变得更加明显,而植被和水体的降温作用则更强烈。(4)生物物理因子、社会经济因子和气候因子对长三角城市群热岛强度的相对重要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空间尺度。城市尺度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为热排放和人口密度与热岛强度的相关性比像元尺度分别高0.18(p<0.01),0.24(p<0.01)和0.34(p<0.01)。气温和降水与热岛强度的相关性在城市尺度比像元尺度高0.07和0.34。这表明人类活动和气候背景对热岛强度的重要性在较粗的空间尺度上更加突出,城市群热岛集聚效应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将加剧区域环境的压力,控制人为热排放对缓解大尺度上的热岛强度是有效的措施。(5)长三角城市群热岛强度与主要影响因子的空间关系表明其回归系数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性。运用最小二乘回归模型计算夏季长三角城市群热岛强度的局部R2为0.79,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的局部R2为0.91,表明地理加权回归模型能更好的识别空间异质性。归一化建筑密度指数与热岛强度的回归系数随归一化建筑密度指数递增而增加,说明城市化程度对热岛强度有重要影响。气温和降水与热岛强度的回归系数的空间异质性表现为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从而制定重点突出的热岛缓解措施和生态环境管控方案。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一个基于空间声学可视化技术的沉浸式交互空间设计案例和相关课程教学的回顾总结,展示了信息和数字设计时代,智能感知技术和互动式技术在建筑空间中的新型应用可能。文章以不可见的声音信息为研究对象,有针对性地介绍了相关的智能感知技术、一体化设计平台架构、可视化技术和基于交互平台的设计方法,从而将无形的声音数据转化为可体验的沉浸式展示空间。声学可视化交互设计是一次针对传统媒体的新型呈现方式的探索,本研
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启,农村地区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乡村要振兴,物流要先行。它不仅事关农村居民的福祉问题,更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的通道问题。要从根本上缓解农村物流发展与经济发展的不匹配问题,着力提升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的配送质量。本文就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配送质量提升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并对当前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优化中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梳理,提出了"快递配送+超市经营"的当期发展策略,以通过对网
期刊
目前,黑龙江省农村电商交易规模增长迅速,交易渠道日益多元化,本土品牌培育力度也不断加大,但农产品电商上下行发展不均衡、品牌效应不强、配套的服务和物流体系不完善、农村电商人才匮乏等因素阻碍了农产品上行的发展。为此,黑龙江省应结合自身的特点,把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机遇,完善县乡村三级农村电商服务体系,优化农产品上行的物流配送体系,不断深化本土农产品品牌培育,形成品牌规模效应,充分整合社会各方资源,
本文主要从基础设施、物流体系、信息化技术、物流专业人才四个方面分析了在"互联网+"背景下广西农村电商物流配送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应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及信息化建设、增设农村配送服务网点、优化物流配送体系及培养专业农村物流人才等具体建议。
目的:探讨冬病夏治穴位敷贴辅助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的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60例RRT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29例)和观察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冬病夏治穴位敷贴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和免疫功能。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3.55%,29/31)高于对照组(72.41%,2
提出基于多特征融合的异质信息搜索推荐算法。利用知识图谱技术提取异质信息特征,选取多视图机模型;利用协同注意力机制学习融合多特征异质信息的局部信息,通过softmax函数归一化处理融合得到信息的重要性向量;利用全部局部信息整合最终节点,获取分值函数;利用用户与商品间相应元路径交互获取多标签分类的全局信息推荐优化目标函数,结合分值函数与全局信息推荐优化目标函数实现异质信息的搜索推荐。算法测试结果表明,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科学技术也不断创新,推动了计算机行业的进步。目前,计算机成为未来最具有发展前景的行业,国家对其也加大了重视程度。从事计算机专业的人员有许多来自中职院校,属于技术类人员。因此,中职教师也要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保证计算机人才符合社会需求。阐述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措施。
过去的劳动教育,有着浓浓的农耕文明的特点,以吃苦耐劳为目标,简单的体力劳动就成为了劳动教育最重要的实现形式。《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从"日常生活劳动教育""生产劳动教育""服务型劳动教育"三个方面对育人价值进行定位,明确指出"劳动教育是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活动"。
期刊
黄岩区是浙江台州市所辖三个区之一,位于浙江黄金海岸线中部,全区总面积988平方公里,人口66余万。黄岩素有"黄岩熟,台州足"的誉称。农业以种植水稻、柑橘为主,特产黄岩蜜橘驰名中外,为世界柑橘始祖之一,具有2300余年的悠久历史,在唐代便被列为贡品,现有180多个品种品系,有"中国蜜橘之乡"美誉。
期刊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奠基石。其中,义务教育更是一国教育体系的基础。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在“效率优先”的发展理念下促进义务教育的快速发展,至本世纪初,政府逐渐将均衡作为义务教育发展的方向。近年来,如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的,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与之相对的,公众对义务教育发展的需求转化为“公平而有质量”的优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