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流板对双体船水动力性能影响的数值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_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一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人类对于航运、海洋探索和开发的活动比以往的任何时期都更加广泛和深入,因此,对提高和改善船舶的水动力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小型船舶在高航速情况下,船体周围及尾流场的水动力特性将直接影响到船舶的受力和主机所需的功率,在主尺度和主机功率给定的情况下,采取有效的措施改善船舶绕流场,使船舶在不同航速下航行时具有优良的阻力特性和运动性能,是船舶水动力学的热点之一。艉阻流板(stern interceptor)是近年出现的一种附体,它可以有效改变船体水动力性能,若对阻流板做合理的设计,可以通过改变其周围及船体艉后方的流场,提高船舶的快速性和操纵性,对于高速船型有很好的应用价值。阻流板相对于船体是尺度很小的附体,为了对带阻流板的船体的水动力进行模拟,需要一套有效的计算方案,以便准确反映安装阻流板前后流场的变化和效果。因此,首先采用商业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对影响流场CFD计算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计算探讨,针对网格划分方式、数值算法和湍流封闭模型给出适用于双体船及带有阻流板的双体船水动力性能数值计算的方案。经过大量的对比计算和关于适用性的研究,给出了适用的计算方案,针对其中的一些重要参数给出了建议的取值范围。利用提出的方案所得到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了计算方案的正确性和适用性。阻流板和船体是相互干扰的,在对阻流板水动力机理的研究中的第一阶段,为了探讨阻流板邻近的水动力学机理,先做局部化处理:对船体进行了简化假设,以底部为平板的二维船体代替真实船体,对不考虑横向绕流和船体表面弯曲影响的阻流板水动力机理进行了研究。通过对不带阻流板以及带有不同高度阻流板的二维船体分别进行数值计算,分析阻流板的影响效果,进而详细计算对比了不带阻流板和带有阻流板的情况下,在阻流板的主要影响范围内,流场速度和压力的变化,捕捉流场的流动细节,探讨阻流板的水动力机理。在了解阻流板作用的水动力机理之后,尝试通过改变艉部构型以充分利用阻流板的作用来改善船体的水动力性能。随后,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对三维船模带有阻流板前后的流场进行了模拟。首先计算了不带阻流板的双体船和带有不同高度阻流板的双体船的水动力性能,并将各种情况下的船体阻力计算结果与船模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验证了计算的有效性,对双体船安装阻流板前后的水动力性能进行了比较,归纳上述研究,分析安装阻流板对船体作用的水动力机理,探讨阻流板对船体水动力性能的改善作用,研究了船型因素对阻流板作用的影响。通过计算研究,进一步明确了阻流板的水动力机理,了解了阻流板对双体船水动力性能的改善作用,并讨论了三维船体的横向绕流和表面弯曲对阻流板作用的影响。
其他文献
模拟训练的方法由于能够更好更快的训练操纵人员和节省大量实际训练开支,在各种军事及民用部门得到了广泛应用。潜艇航行训练模拟器为模拟真实环境下的潜艇航行以及开展对潜
恭王府花园位于北京西城前海地区,为晚清时期恭亲王的府邸园林,所在基址原为乾隆年间著名贪官和珅的宅园。此园规模宏大,拥有3路轴线,建筑数量多且造型丰富;假山分青石山、湖
人类生存的世界存在着危险,恐惧因此而成为人类的一种本能性情感。教育是人类摆脱恐惧的方式之一,但如今的教育却在制造恐惧。这样的教育学,使病态竞争常态化,助长对人性的不
滨水空间是重要的生态资源,是亲水、休闲、娱乐的物质景观场所,在城市生态系统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当前滨水区域的景观开发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对城市生态系统产生了一定的
如果图G中没有长为4的路是2-边染色的,那么称图G的一个正常边染色是星边染色的.使得G有星边染色的最小颜色数称为G的星边色数,记作χ′s(G).研究了最大度为3的2-连通外平面图
硫化是以钴、钼为主要活性组分的耐硫变换催化剂必须经历的一个预处理过程,预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催化剂的性能。目前工业上通常采用器内硫化的方法,存在开工周期长以及所采
表面活性剂驱油技术能大幅度提高驱油效率,从而提高油田开发的最终采收率,是三次采油中最具吸引力的技术之一。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表面活性剂驱油技术发展很快,已从最初的低
盐酸奈福泮(Nefopam hydrochloride,Nef)是一种新型非麻醉性镇痛药,不具有非甾体抗炎药的特性,亦非阿片受体激动剂。化学结构属于环化邻甲基苯海拉明类,对中、重度疼痛有效,
内河航运是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在我国长三角地区内河航运中建设的船联网,能有效保障航道畅通、船舶安全航行、货物高效运输,对实现优质
随着化石能源的枯竭及环境问题的日趋严重,降低化石能源在船舶中的供电比重,引入清洁能源补充和替代化石燃料已成为大势所趋。然而由于间歇性能源的随机性和不可控性,其大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