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是家庭成员间的一种情感联结,是在家庭各发展阶段中成员们面对问题处变不惊、积极应对的能力。抑郁是个体在遇到挫折时常常出现的一种消极情绪,它可能自行恢复,也可能迁徙加重。进食态度则是与饮食有关的一系列看法、情感和行为,正常的进食态度使我们的生存本能和社会功能有序进行,偏离常态的进食态度则增加了进食障碍的患病风险。家庭功能发挥不良加重了个体的负性情绪,它可能直接对个体的问题行为产生影响,也可能通过个体的内在因素起作用。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法对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抑郁与进食态度的发展现状及关系分析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1.以中国大学生为被试,修订后的进食态度问卷(EAT-19)包括4个因子:节食、补偿行为、食物内容的知觉以及贪食与食物关注。问卷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结构效度和效标效度,达到心理测量学的要求,适用于中国大学生进食态度和行为的评估。2.大学生的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均处于中等水平,家庭亲密度高于家庭适应性。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存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和城乡的差异。3.大学生抑郁情绪的得分总体处于正常水平,非独生子女的抑郁情绪高于独生子女,农村大学生的抑郁情绪高于城镇大学生。4.大学生进食态度的特点主要表现在节食方面,并且这种节食的信念或行为总体处于中低水平。进食态度存在性别和城乡的差异。节食因子存在性别、城乡和年级的差异,贪食与食物关注因子存在性别、城乡和是否独生子女的差异。5.大学生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抑郁与进食态度之间存在相关关系。6.大学生抑郁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与进食态度之间起遮掩作用,家庭亲密度对进食态度的预测力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