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明清时期与现代医案数理分析的黄疸病证治用药规律研究

来源 :广州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dusamat1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以明清与现代这两个不同时期的黄疸病医案为切入点,挖掘隐藏其中的证治用药规律,提炼黄疸病的主要症候群、证型以及核心药团、核心药物群,并对证型与药物的相关性以及黄疸指数与药物剂量的相关性等证-药关系进行研究。综合分析比较两个时期黄疸病证治用药的异同并探寻其原因,探索更为黄疸病病机实质的治疗理念和科学的研究方法体系。  方法:收集明清和现代这两个不同时期的黄疸病医案,整理其症状、病位、病性、方药及剂量,建立数据库,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频数、聚类、因子及logistic回归及Pearson相关分析。结合理论分析,归纳总结清代与现代医家治疗黄疸的证治用药规律,分析两者异同,探寻更为切合黄疸病病机实质的证治用药。  结果:查阅医案著作共102部,期刊38种;收录验案1375个,其中明清医案230个,现代医案1145个。本研究对医案的发病诱因、临床表现、病位、病性、证型、药物等方面进行研究,主要结果如下:  一、明清时期黄疸病证治情况如下  1.发病诱因主要为饮食和外感,情志与劳倦次之。  2.临床表现方面:以目黄、尿黄、身黄为主症,其中又以目黄出现频率最高(97.8%)。在伴随症状方面,明清黄疸病医案中常见的伴随症状是腹胀(32.6%)、纳差(28.7%)、疲乏(20.9%)、发热(20.9%)、大便不调(16.1%)、神志异常(11.7%)、恶心(10.0%)、口干(9.6%)等。  3.病位主要分布在脾胃,与肝胆有密切联系,和肺、心、三焦、膜原也有一定关系。  4.病性方面,以阳证、热证和虚实夹杂证居多,在阴黄证中寒热错杂和虚实夹杂的情况较阳黄证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证型方面,高频证型包括脾胃湿热、湿困脾胃、脾胃气虚、肝胆湿热、脾胃阳虚、肺郁水停、热毒炽盛、血瘀化热等证型。  6.在药物使用方面  (1)药物归类,通过对高频药物按药物归类进行频数分析,发现明清时期黄疸病用药以利水渗湿药、补益药、清热药为主,辅以理气、化湿、解表等药,提示利水渗湿、顾护脾胃正气、清热等为主,辅以理气化湿、解表驱邪等的治疗大法。  (2)药物性味归类,药味以苦、甘为主,药性则以寒性和温性为主;药物多归脾胃经。  (3)药物组合:通过对高频药物进行因子分析发现类似茵陈五苓散的F1组合(泽泻、茯苓、猪苓、茵陈)和类小柴胡汤的F7组合(柴胡、半夏、黄芩)等药物组合,发现一些清热、理气、祛湿等常用的药物组合以及寒温并用、气血并调、攻补兼施的特殊组合。  (4)核心药物群:通过对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归纳出茵陈五苓散和栀子柏皮汤为主的核心药物群,具体药物包括:茵陈、茯苓、猪苓、白术、厚朴、陈皮、栀子、甘草等。  二、现代黄疸病的证治情况如下  1.发病诱因:主要为饮食和劳倦,还与情志、外感、妊娠或产后、相关用药史和接触史等有关。  2.症状方面,以目黄、身黄、尿黄为主症,常见的伴随症状有纳差(65.7%)、疲乏(59.3%)、大便不调(51.4%)、腹胀(51.5%)、恶心(39.2%)、发热(26.9%)、口干(25.2%)、呕吐(23.4%)、腹痛(16.3%)、口苦(16.2%)、神志异常(15.7%)、畏寒(12.3%)等。  3.病位主要在肝胆和脾胃,以肝胆所占比例较多,此外还与肾、心、三焦、膜原也有一定关系。  4.病性方面,以阳证、热证和实证居多,在阴黄证中寒热错杂和虚实夹杂的情况较阳黄证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证型方面,高频证型包括肝胆湿热、脾胃湿热、湿困脾胃、脾胃气虚、肝胆湿热、热毒炽盛、肝郁脾虚、寒凝阳衰、血瘀化热、肝郁血瘀、瘀血停积等证型,提示湿热内蕴、瘀血内生、脾胃气虚等主要的病机改变。  6.在药物使用方面  (1)药物归类分析,以利水渗湿药、清热药、补益药为主,辅以活血、理气、化湿、解表等药,提示利水渗湿、健脾益气、清热解毒等为主,辅以活血理气、化湿解表等的治疗大法。  (2)性味归经方面,药味以苦、甘为主要,药性则以寒性和微寒为主;药物归经以脾胃经为主,与肺、肝、胆等有关。  (3)药物组合:通过因子分析挖掘出类五苓散的F2组合(泽泻、茯苓、猪苓、桂枝)、茵陈蒿汤合栀子柏皮汤的组合F3(茵陈、栀子、大黄、柏皮)等,同时还发现活血化瘀、清热、理气、祛湿、补益、温里等常用的药物组合。此外还发现一些通淋消石的药物组合。  (4)核心药物群:通过高频药物聚类分析归纳出茵陈蒿汤为基础、辅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药物的核心药物群,具体药物包括:茵陈、栀子、大黄、郁金、车前草、甘草、白花蛇舌草、白术、白英、赤芍、茯苓等。  (5)证型与药物之间的关系:通过证型与高频药物的Logistic回归分析,挖掘了一些与证型密切相关的用药;针对肝胆湿热证的药物依次为泽兰、柴胡、茵陈、大黄;脾胃湿热证中依次为猪苓、薏苡仁;湿困脾胃证依次为苍术、桂枝、生姜、白术;脾胃气虚证依次为人参、甘草;热毒炽盛证依次为石菖蒲、金银花、生地、黄连、牡丹皮;肝郁脾虚证依次为薏苡仁、白芍、虎杖、郁金、丹参;血瘀化热证依次为赤芍、茜草、桂枝;寒凝阳衰证依次为:附子、干姜、人参;肝郁血滞证依次为瓜蒌、桃仁;瘀血停积证依次为桃仁、泽兰、海金沙、白术、白茅根。  (6)基于黄疸指数和中药剂量的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使用剂量与黄疸指数呈中度相关的中药是莪术、三棱、茜草、桂枝、丹皮、赤芍、桃仁、红花、葛根;使用剂量与黄疸指数低度相关的中药有:金银花、秦艽、瓜蒌、木通、神曲、通草、白豆蔻、半夏、石菖蒲、茯苓、黄芪;使用剂量与黄疸指数微弱或无相关的中药有:当归、黄连、杏仁、丹参、板蓝根、茵陈、陈皮、栀子。  结论:  一、明清时期与现代黄疸病证治规律的总结  1.明清时期黄疸病的证治具有以下特点:在病因方面,可分为外感和内伤两类,外感以湿邪为主,湿邪有多与热邪相兼为犯;内伤则包括饮食、劳倦、情志等。病机方面,黄疸病的致病因素主要为湿邪,兼有热、虚、毒、瘀为犯;病位主要在脾胃,涉及肝胆、心、肺、三焦、膜原;病机变化包括脾胃湿热、湿困脾胃、脾胃气虚和肝胆湿热等,其中以脾胃湿热为主。用药方面,具有立足祛湿、重视脾胃、寒温并用、攻补兼施等鲜明的特点,其中祛湿之法包括利水渗湿、清热利湿、健脾化湿、理气运湿、解表祛湿等综合治湿之法。可见明清医家对黄疸病的证治是继承先贤的基础上有所发展,通过运用多种方法祛湿以治黄,同时重视脾胃,寒温并用和攻补兼施,体现出重治法而不重成方,用药均衡平和的特点。  2.现代黄疸病的证治具有以下特点:在病因方面,以内伤饮食为最多,劳倦次之,情志再次。其中情志因素诱发或加重黄疸的比重上升。病机方面,黄疸病的致病因素主要包括湿热、瘀血、疫毒、痰浊等四大因素;病位主要在肝胆,与脾胃有密切关系;病机变化以肝胆脾胃湿热为主,兼有瘀血内阻、疫毒内蕴和痰浊阻滞等,其中以肝胆脾胃湿热为主要病机。用药方面,现代医家采用肝脾同治、清热祛湿、活血祛瘀、解毒化痰等方法综合治黄。可见,现代医家在继承前人治疗黄疸病的经验基础上,更多地接受了现代医学的影响,提出了肝脾相关、重视瘀血与疫毒的研究新思路,并从实证科学的角度展开了研究和探索。此外,本研究还发现了现代黄疸病的一些特殊用药规律。本研究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发现了与证型相关的药物使用规律,基于中药剂量与黄疸指数的Spearman秩相关分析提升活血化瘀类或具有活血通络的药物其用量与黄疸的深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二、明清与现代黄疸病证治规律的对比分析  1.两个时期黄疸病证治的共同点为:明清和现代医家都遵循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提出的“黄家所得,从湿得之”的湿邪是黄疸病最主要的致病因素。其主要病机认为各种内外因素,如饮食、劳倦、外感等诱因可导致湿邪外袭或内生,影响脾胃运化,导致升降失常,从而影响胆汁疏泄,使胆液不循常道、泛溢肌肤而发为黄疸。临床以身黄、目黄、眼黄为主症,其病位主要在脾胃,涉及肝胆、肾、心。以阳证、热证居多。两个不同时期的医家对疾病的共同认识使治疗用药也颇有相同之处。两个时期在高频药物的归类、性味归经以及药物组合都有很多相同的地方,如以利水渗湿药物为最多,寒性、苦、甘药物居多,归脾胃经药物居多,这些均印证了祛湿为先、顾护脾胃是两个时期的相同的治疗思路。总括而言,其共同点可概括为以下4点:外感内伤,湿邪为犯;病在脾胃,阳热证多;祛湿为先,酌加清热;顾护脾胃,贯穿始终。透过上述共同点不但可以揭示黄疸病的基本疾病规律和治疗大法,还体现了两个时期医家对于传统中医黄疸病理论的传承。  2.本研究发现了两个时期黄疸病证治的不同点为:在病性方面,明清黄疸病以虚实夹杂为多,现代黄疸病以实证居多;在病位方面,明清黄疸病病位在脾胃,现代黄疸病则是肝脾并病;在病机方面,明清黄疸病病机为脾胃湿热,现代黄疸病则是肝胆脾胃湿热;在治法方面,明清黄疸病以祛湿为主,现代黄疸病则是瘀毒兼治;分析这些差异形成的原因,考虑是由于时代变迁,生活环境、气候、人民的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疾病与健康意识、医疗条件等方面这些都发生显著的改变,加上现代医学对中医学的巨大冲击,这诸多因素的合力作用使明清与现代这两个不同时期的黄疸病在病因病机和证治用药胆囊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地改变,故而导致差异的形成。  三、新的治黄理念的提出  通过对两个时期黄疸病医案的研究可以发现,明清时期是古代理论的集成和完善;现代医家则借鉴了科学研究发展的成果,提出了从肝胆论治、重视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新观点,从中医学学术发展和时代需求的角度来看确有其必要性。本研究在深入分析对比两个时期的黄疸病证治规律基础上,提出了“重视脾胃、肝脾相关;祛湿为先,瘀毒兼治”治疗理念,期望能对今后黄疸病的治疗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四、特殊的用药规律的发现  在药-证关系方面;挖掘了一些与证型密切相关的用药,如针对肝胆湿热证的药物依次为泽兰、柴胡、茵陈、大黄;脾胃湿热证中依次为猪苓、薏苡仁;等等。在药物剂量与黄疸指数的相关性研究方面,发现莪术、三棱、茜草、桂枝、丹皮、赤芍、桃仁、红花、葛根等药物是相关程度较强的药物。以上结果可为临床治疗和中药机理作用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线索。  五、科学的研究方法体系的建立  本研究所构建的方法体系涵盖了病因、病位、病性、证型和用药等中医医案涉及的常见要素,能够较有效地挖掘证治和用药规律,研究结果与现行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基本相关,并能以量化的数据较好地展现出来;这提示了该方法体系比较严谨和完善,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是现代数理分析方法和技术在中医文献研究领域的有益尝试和创新,可推广应用于其他疾病的古今中医病案的证治用药规律的对比研究。
其他文献
【摘要】 初中英语教学中,老师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那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包括诵读的习惯,听写的习惯,写作的习惯,听力的训练,造句的能力,合作学习等多个方面,同学们一旦有了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就会增强他们学习英语的自信心,掌握学习英语的基本方法,那么他们的英语成绩就一定能提高。  【关键词】 初中英语教学 培养 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的成败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大多
"风弄林叶,态无一同;月当流波,影有万变"。客观事物具有多面性的特征,我们的思维也必须发散开来,与之相适应。就语文教学而言,无论是教学指导思想、教学方法,还是信息输送,乃至各个教学环节,都应该重视以发散思维的开放性,引导学生到更广阔的天地去探索,去摘取新的认识之果,获取创造的能力。   下面就发散思维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谈点粗浅的体会。   一、突破模式化。  人们受已有知识、经验
期刊
年初以来,勃利县创新推行社区居民议事联络员工作制度,在畅通居民诉求渠道上进行了有效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起到了典型引路、以点带面的积极作用。严把程序关,在选人用人上
语文作为一门具有很强人文性的学科,就决定了它拥有其他学科所没有的艺术性。新课程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是每个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而要做到让学生的语文水平得到跨越式提高,关键在于教师的教育和引导。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
期刊
【摘要】 加强学科之间渗透,发挥融合作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对小学语文与思品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对二者教学中的有机融合提出了自己的几点实践经验和看法。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思想品德 融合 策略   小学是启蒙教育的重要阶段,是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基石。我国小学教育的基本思想要求德育教育为先,因为这是成为现代社会合格公民的基本准则,更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因此
目的:  观察温针在治疗膝骨关节炎大鼠的过程中对大鼠行为学的影响和对滑膜组织形态学改变的影响;通过检测膝骨关节炎大鼠滑膜组织中的TP53和Map2k3基因的表达情况,探讨温针
【摘要】 如何学好英语,提高英语水平,是当前很多中学生困惑的问题。其实,学好英语并不是一件难事,关键在于要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其实方法本身无所谓好与坏,关键就看它是否适合自己,如果一套方法能够激发你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话,以后要做就是坚持下去。  【关键词】 词汇 语法 交流 阅读   比如在我们学生当中有这几种情况:有的学生整日埋头书案,学得很辛苦,但成绩仍不理想;有的学生则懂得"有
目的:  全国名老中医秦亮甫教授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主取督脉,以治四肢疾病”的学术思想并广泛应用于临床。本研究拟初步探讨秦氏“主取督脉,以治四肢疾病”的学术思想对肩
【摘要】 语文阅读属于学生的个性化的行为,学生需要自己在阅读过程当中总结,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阅读来拓展自己的思维,要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且受到熏陶,获得启迪。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的教学要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 培养 小学高年级 语文 阅读能力   语文课文的阅读分为三类,分别为精读、泛读和选读,所以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要做到循序渐进,要从实
【摘要】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是语文的基础环节,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所在,在小学低年级的识字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能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自学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独立的识字能力,并且要能够掌握识字的技能,让学生能够轻松识字,主动学习,带给他们识字的乐趣。  【关键词】 小学 低年级 语文教学 识字方法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把学生所熟知的语言作为教学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