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养血祛风方通过调节肠道脆弱拟杆菌缓解特应性皮炎的作用研究

来源 :云南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ji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现研究发现人体胃肠道既是消化器官(具有分解、转运、消化、吸收等功能),也是机体内最大的免疫器官,可以通过胃肠黏膜屏障进行激素分泌、免疫调节等作用。现有学者发现人体肠道内的微生态系统与机体的免疫功能系统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前者可诱导T细胞激发人类肠道的免疫炎症反应,尤其对于遗传易感人群可应激肠内或者胃肠道外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如特应性皮炎等。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又名遗传过敏性湿疹,是与遗传及免疫相关的易复发性的炎性皮肤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表明AD发病率与国家经济和工业化的发展呈正相关,尤其是与饮食结构的改变密切相关。饮食结构的改变,常引起消化道免疫作用的改变。现学者已证实口服益生菌可影响AD患者的肠道免疫调节机制,并可缓解其皮肤瘙痒等过敏症状,延迟复发时间。中医认为AD的发病是脾虚湿盛、湿郁化热等因素引起的,急性期为脾失健运、运化失司、湿浊内蕴,慢性期为脾虚血燥肌肤失养。故认为脾胃虚弱是AD患者的体质特征。湿邪是AD发病的重要病理因素,恢复脾的功能是治疗AD的关键。健脾养血祛风方是我院治疗特应性皮炎的经验方,其方健脾以滋养气血运行,津液濡润肌肤腠理,祛风止痒改善皮肤屏障功能。目的及意义:中药汤剂多经过肠道屏障而吸收,健脾养血祛风方可能通过调节AD患者肠道菌群改善肠道的免疫功能并激活免疫信号,从而引起肠道多个环节协同调控CD4+T细胞中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cells,Treg细胞)的免疫抗炎作用。本研究探讨健脾养血祛风方调节肠道脆弱拟杆菌来影响免疫细胞因子,从而改善AD作用机制的可能性,进一步为健脾养血祛风方治疗脾虚型特应性皮炎提供科学的临床依据,并为健脾养血祛风方的临床应用和脾虚型特应性皮炎的临床治疗方向提供新的思路。方法:1.临床上收集我院门诊及住院部的脾虚型AD患者及健康志愿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健脾养血祛风方组和酪酸梭菌双歧杆菌二联活菌散组(阳性对照组),观察口服健脾养血祛风方通过脆弱拟杆菌改善AD的皮损症状及免疫功能,揭示其调节肠道菌群的丰度值来影响AD发生的潜在机制。2.采用化学药物激发和抗生素灌胃的方法建立肠道菌群紊乱的AD小鼠模型,研究口服健脾养血祛风方通过调节脆弱拟杆菌来干预AD发病发展进程的机制,为健脾养血祛风方可通过肠道免疫功能治疗AD提供理论基础。结果:1.实验一:(1)健脾养血祛风方组治疗后患者症状对比,各周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各项症状均有所改善,且治疗4周后症状改善明显。(2)益生菌组治疗后各症状均有所改善,各周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8周后症状改善显著。(3)健脾养血祛风方组和益生菌组治疗后SCORAD评分比较,t=7.375,P=0.0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中药组和益生菌组治疗后粪便SIg A水平表达,t=-34.560,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粪便SIg A水平表达有明显差异,中药组在升高粪便SIg A水平方面明显优于益生菌组。(5)中药组和益生菌组治疗后血清Ig E水平表达,t=4.987,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Ig E水平表达有明显差异,中药组在降低血清总Ig E水平方面明显优于益生菌组。(6)中药组和益生菌组治疗后TGF-β水平表达,t=-11.256,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TGF-β水平表达有明显差异,中药组在升高TGF-β水平方面明显优于益生菌组。(7)粪便中脆弱拟杆菌的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Z=-6.698,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脆弱拟杆菌丰度具有明显差异,中药组在提高脆弱拟杆菌丰度方面明显优于益生菌组。2.实验二:(1)给药后,各组小鼠体重均较实验前增加,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相比较,实验各组小鼠体重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小鼠背部皮损评分健脾养血祛风方高、中、低剂量治疗组和口服益生菌对照组小鼠显愈率分别约为100%、85.71%、71.43%、71.43%,与模型组(A组)相比,给药其余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与A组小鼠相比较,阳性对照组(P组)小鼠和健脾养血祛风高、低剂量组小鼠的血清Ig E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4)与A组小鼠相比较,健脾养血祛风方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小鼠的血清IL-17A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健脾养血祛风方中、低剂量组小鼠的血清IL-17A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与A组小鼠相比较,除空白组(NC组)以外,其余各组小鼠的粪便SIg A水平显著升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6)与A组小鼠相比较,健脾养血祛风方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P组)小鼠的血清TGF-b1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健脾养血祛风方中剂量组小鼠的血清TGF-b1水平明显升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脾养血祛风方低剂量组小鼠的血清TGF-b1水平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NC组)小鼠相比较,模型组(A组)小鼠的血清TGF-b1水平显著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7)与NC组相比,A组的Muc2(富含黏蛋白-2)、Occludin(紧密连接蛋白)和ZO-1(闭合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P<0.001)。与A模型组相比,健脾养血祛风方低、中剂量组的Muc2、Occludin、ZO-1的m RNA表达量均有所升高,但均无显著性差异。健脾养血祛风方高剂量组及阳性P组与A组对比,Muc2、Occludin和ZO-1的表达量均有所升高,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与NC组相比,A组的Bacteroides fragilis丰度显著降低(P<0.001);与A组相比,益生菌组及高剂量健脾养血祛风方组小鼠的Bacteroides fragilis相对丰度显著回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治疗后小鼠各组的Bacteroides fragilis相对丰度较NC组仍较低。结论:1.实验一:中药组与益生菌组在治疗脾虚型AD过程中均可明显缓解患者皮损,在临床上具有明显疗效。在观察患者8周治疗过程中,发现中药组在早期治疗中的干预作用明显。益生菌组在长期治疗过程中,脾虚型AD患者的症状也有明显改善。通过观察其血液免疫学指标,可知中药组在治疗上明显优于益生菌组。在观察肠道免疫方面,发现健脾养血祛风方在改善肠道免疫屏障上,具有同益生菌的作用。同时发现AD患者肠道脆弱拟杆菌的相对丰度较健康人水平低,经治疗后有明显升高,表明健脾养血祛风方可调节肠道脆弱拟杆菌的相对丰度,并改善肠道免疫屏障功能。2.实验二:(1)给药后,各组小鼠体重均较实验前增加,说明中药健脾养血祛风方与益生菌均可以改善小鼠脾胃功能,缓解腹泻、便溏等脾胃虚弱的症状,增加小鼠体重。(2)P组小鼠表皮皮损有明显缓解,健脾养血祛风方高剂量组小鼠皮损改善情况显著。小鼠表皮皮损的病理变化与背部皮肤评分显示正相关,中药组与益生菌对照组均可以改善脾虚型AD小鼠的表皮炎症反应,减少搔痒等症状,且中药组整体疗效优于益生菌组。(3)健脾养血祛风方与益生菌均可以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改善肠道脾胃功能,能有效降低机体血清Ig E的高表达,抑制机体内的高敏反应,对改善脾虚型AD小鼠的皮损有显著效果。(4)从小鼠血清IL-17A、TGF-b1细胞因子表达水平观察发现,中药高剂量组在发挥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方面体现了明显的优势。考虑中药成分中含有蜈蚣,蜈蚣具有一定的毒性,后续应增加中药毒性成分指数对治疗指数影响的分析研究。(5)通过观察反应肠道免疫功能的SIg A和肠道黏膜屏障的蛋白m RNA表达水平,综上所述,健脾养血祛风方及益生菌药物组能够修复AD小鼠的肠道屏障受损和肠道稳态失衡,重建肠道免疫平衡,促进肠道功能恢复。(6)健脾养血祛风方可调节小鼠肠道脆弱拟杆菌的相对丰度值。
其他文献
目的:探究决明平压方对于原发性高血压痰湿壅盛证患者的治疗功效,研究该患者在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血压、血脂情况、人体成分分析以及脉图指数的变化,并评价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根据纳入标准并考虑到脱落因素,选择68例原发性高血压痰湿壅盛证患者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均给予内科基础治疗,治疗组予决明平压方(每剂3袋,1次1袋,每日3次,兑水100ml冲服。)加内科基础治疗。通过总共28天的治
目的:观察云南红药胶囊治疗NPDR眼底出血(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课题病例来源于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于云南省中医医院内分泌科、眼科就诊的84例明确诊断为NPDR、有眼底出血、辨证属气滞血瘀证、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加服羟苯磺酸钙胶囊,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云南红药胶囊。疗程为8周。通过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眼底出
研究目的:通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骨质疏松症状分级量化评分、VAS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实验室指标变化,探讨逍遥通痹汤对肝郁肾虚型围绝经期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作用。研究方法:收集中医辩证为肝郁肾虚证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共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6例患者使用逍遥通痹汤,对照组36例患者使用骨力胶囊。2周为1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和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骨质疏松症状分级量化评分、VA
目的:研究定眩平压方对原发性高血压风痰上扰证患者的疗效及脉图的影响,探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风痰上扰证时定眩平压方与强力定眩片以及单纯内科基础治疗相比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考虑病例脱落可能的情况下,挑选符合本试验条件的原发性高血压风痰上扰证患者108例,治疗组A、治疗组B、对照组C随机各分配36例患者。治疗组A予口服定眩平压方加内科基础治疗,治疗组B予口服强力定眩片加内科基础治疗,对照组C予内科基础
目的:观察凉营解毒方对恶性肿瘤靶向治疗后热毒蕴结型皮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上治疗靶向药物引起的皮疹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更大程度的保障肿瘤患者靶向治疗的顺利进行及完成。研究方法:选取云南省中医医院肿瘤科(光华院区)自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符合靶向治疗相关性皮疹热毒蕴结型诊断标准的住院患者和门诊患者60人,由统计学分析软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名患者,治疗组予中药自拟凉
目的:通过观察具有运脾平肝作用的导师临床效验方青术饮治疗小儿积滞脾虚肝旺证的效果,探讨及评价运脾平肝法治疗积滞脾虚肝旺证的临床疗效,为小儿积滞的治疗提供治法及方药经验,为临床选方用药提供参考和思路。方法:将符合脾虚肝旺的72例积滞患儿运用随机法平均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青术饮,对照组予化积口服液,4天1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分别在各个疗程结束后进行症状量化评分,最终运用统计软件SPSS23
目的:通过对益肺补脾汤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肺脾气虚证患者进行临床观察,进一步探索临床疗效,评估安全性。为COPD稳定期患者提供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及临床依据。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72例,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予西药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肺补脾汤,疗程为4周。治疗结束后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肺功能、CO
目的:观察导师“补益脾肾以固其本,清利湿热以治其标”的治疗理念,对导师经验方银芪通淋汤治疗反复发作性尿路感染脾肾亏虚兼湿热型进行临床观察,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收集到的反复发作性尿路感染脾肾亏虚兼湿热型患者按照同期对照试验的原则,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抗生素治疗,治疗组予以李琦教授自拟的银芪通淋汤治疗,两组各治疗2周,对比治疗前后两组病例的实验室指标、中医症候积分及
目的:通过应用盆炎通络汤(易修珍主任经验方)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慢性盆腔痛(chronic pelvic pain,CPP)湿热瘀结证,观察CPP患者治疗前后、治疗后的慢性盆腔疼痛的程度、各中医证候评分及妇检局部体征积分、盆底肌力等指标的改善,评价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中药盆炎通络汤加减治疗CPP的临床疗效,为治疗湿热瘀结型CPP提供更有效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方法:按照本课题的纳入标准共收集72例
第一部分:经验挖掘目的:通过古今医案云平台挖掘云南吴氏扶阳流派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蕴结证的用药规律,为传承和发扬吴氏扶阳思想以及为临床治疗AGA提供思路。方法:经过云南省中医医院计算机室检索符合纳入条件的医案,并导入古今医案云平台,利用该平台分析医案中药物的使用频次及剂量、四气五味归经、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等,分析处方的用药规律及核心处方。结果:共纳入1518例病例,使用频次较高的有薏苡仁、甘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