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与生物质共热解过程中碱金属的迁移及催化作用研究

来源 :太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chinatobacco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煤催化气化具有操作温度低、能量转化率高、低投资及具有产气选择性等优势。其中碱金属盐作为煤气化的催化剂存在着成本较高、对气化炉腐蚀严重等问题;而可再生能源生物质在生长过程中会吸收碱金属作为其营养物质,在热化学转化过程中会释放出来。煤与生物质共热解过程中,生物质碱金属的释放、传递及对煤催化气化作用的研究对于研究共气化的反应机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选取了晋城无烟煤和水稻秸秆作为研究对象,在两段/单段式流化床反应器中分别进行了煤与生物质共热解、酸洗煤与生物质共热解、原料单独热解实验,利用微波消解法消解所得到的焦样,采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对碱金属含量进行分析,由此得到了煤与生物质共热解过程碱金属K/Na的迁移方向和迁移方式;并且考察了共热解温度、不同煤粒径及煤中矿物质对碱金属迁移规律的影响;最后利用热重分析仪对所得到的焦样进行了气化反应性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在水稻秸秆、晋城无烟煤、酸洗晋城无烟煤单独热解过程中,在700-1000℃的范围内,水稻秸秆中碱金属K/Na的释放量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1000℃时KJNa释放量达到65%。晋城无烟煤从700-900℃,因为热解程度比较低,碱金属的释放量都很低,在1000℃时K的释放量为15%,Na的释放量为10%,而酸洗晋城煤在700-800℃,K的释放量增加较明显,大于800℃后,K的释放量几乎不变;Na的释放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2)煤与生物质共热解实验中,在700-1000℃范围内,碱金属K/Na向气相中的释放量小于计算所得的原料单独热解的算术平均值,即煤与生物质共热解过程抑制了生物质碱金属向气相中的释放;较高的热解温度、煤中矿物质的存在以及较小煤粒径均有利于碱金属K/Na固定在共热解焦中。(3)两段式流化床实验表明,生物质碱金属主要通过气-固方式被煤焦固定。(4)碱金属K和Na表现出几乎一致的释放规律,二者之间只有量的差别,在释放规律上没有不同。(5)热重分析表明:700℃共热解焦比1000℃共热解焦气化速率快,800℃共热解焦和900℃共热解的气化速率介于二者之间;粒径的不同对于焦的气化速率没有影响;共热解焦气化反应性与焦中碱金属的含量成正比关系,表明热解过程中生物质释放的碱金属对于煤气化过程具有催化作用。
其他文献
提出一种基于直流母线互联的电网功率可控型太阳能电池、电网以及蓄电池混合供电的不间断逆变电源。详细分析了该系统的结构组成及工作机理,建立了系统的功率模型。进一步提
"情色电影"在各种非学术文体中被广泛使用和传播,而学术界对此却非常冷淡,相关研究尚未开始。世俗语境对此的热衷和学术话语对此的冷漠形成一种巨大的反差。种种迹象表明,"情
普鲁兰酶是一类淀粉分支酶,在淀粉加工等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利用平板涂布法从淀粉加工厂附近土壤中分离到一株产普鲁兰酶的细菌H4,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试验及16S rDNA分类
新课程改革就是要将课程从“文本课程”转变为“体验课程”,所以,“体验”自然也就成为新的学习方式的一个重要特征。所谓体验,是指“由身体性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感情和意识”。对学生体验的重视,其实就是将学生的内心世界以及生活世界纳入到学生的学习当中来,发挥它们对学习的促进作用,引导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成长。在体验性学习中,学生学习的不仅仅是认知方面的知识,而且还有情感、态度、价值及实践方面的知识。教师要树
研究了当前手持设备中电源系统设计的常用设计方案,分析了它们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优化设计方案,并结合一个具体手持设备的电源系统需求给出了实现方案。
通过土介质中爆破地震作用的沟槽效应测试,得出爆破地震波经过沟槽时质点振动具有分区特性的结论,并对爆破震动原理、频率特征、波型作用权重进行了详细讨论,深化了对沟槽隔震作
由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和学关系、教师传授方式和学生知识获取方式都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这对教师队伍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信息化对
本试验旨在探讨饲粮中添加丁酸梭菌对蛋用仔公鸡生长性能、免疫指标及空肠组织相关细胞因子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选择240只1日龄健康海兰褐蛋用仔公鸡,随机分为6组,每组4个重
本报讯(记者 石芳)昨日,市人大常委会召开优化企业发展环境情况调研座谈会。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饶作勋、副主任张树溪等人大调研组成员,市政府副市长毛高良、市直有关部门及厦龙山
报纸
《汤姆叔叔的小屋》是美国著名女作家斯托夫人的代表作,自问世以来一直是文学界人士评论的焦点。本文试图分析作品中几位主要人物的形象,解读作者的多重矛盾心理在作品中的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