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派:在艺术与社会之间——探析比格尔的先锋派理论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200909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比格尔另辟蹊径,借“艺术体制”范畴考察资本主义艺术史,堪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艺术和美学研究领域的一朵奇葩。本文试图以《先锋派理论》一书为中心,辅以比格尔的其它散论,例如《现代主义的衰落》、《文学社会学中的“艺术”体制范畴》、《在波伊斯的影子里》和《先锋派对当代美学的意义》,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力求具体深入地探析比格尔的先锋派理论。  本文由三部分组成,共十一小节。“批判理论的历史化”一章主要探讨比格尔的理论与时代的关系,梳理它的理论资源和整体理论架构,进而指明理论的批判性和历史性特征;“历史先锋派的内在矛盾”一章重点关注先锋派的内在悖论,分析比格尔对“艺术体制”和“艺术自律”的看法,厘清先锋派的定义及其囊括的范围,指明先锋派内蕴的反抗能量,同时也将对比格尔理论所存在的盲点尝试着作必要的补充和修正;“先锋派:失败抑或暂时失败”一章主要论证的是先锋派“融艺术于生活”这一尝试落空之后的问题:先锋派失败了吗?先锋姿态何去何从呢?比格尔的理论对当今艺术研究和美学研究有什么意义?  资本主义社会的艺术发展到唯美主义,接下来就是先锋派,它以艺术自我批判的姿态示人,站在了自律艺术的敌对面,企图将艺术和日常生活实践融于一体。照比格尔看来,这一愿望最终落空了。实质上,从唯美主义到先锋派,这一转折造成了资本主义艺术发展史的“断裂”,但这一裂缝中蕴藏着促发艺术“新生”的力量。波伊斯在这裂缝中自由奔走,意味着先锋派的能量并未耗尽。在笔者看来,比格尔从波伊斯身上找到了理论的突破口,或着说新的可能性。在某种意义上,先锋派依然担着日常生活批判的重任。
其他文献
文章主要运用译介学、接受美学、比较文学、文本细读等理论方法,从研读现有的译文入手,探讨阿索林作品在中国的译介和接受情况,分析其创作特色、文体观念对于中国现代作家的启发
汉语的语气表示手段主要是语序和虚词,因此汉语中的虚词很多,很多虚词的意义很复杂,在生活中的使用频率也很高。尤其现代汉语中的语气副词表意丰富、其用法比较复杂,韩语学生难以
文风近几年国学热,艺术界仿佛人人都是国学家,尤其是国画界,频出国学大师,其中有人宣称:不能用西方理论探讨中国国粹,否则是本末倒置。在21世纪竟然还有这等昏话,实在让人无
二十世纪的西方涌现出了一大批新的文学理论,从形式主义、结构主义到后结构主义,从现象学、诠释学到接受美学以及精神分析理论。同时这一系列的理论生成了多种的阅读模式,这些模
长期以来,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地下诗歌”写作并没有得到重视和充分的研究。“文革”语境下的“贵州诗歌群落”在二十世纪新诗发展史上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却处于被忽视的状态。 
本文主要考察文人趣味与北宋诗话发生之间的内在联系。论文以探讨宋代诗话在中国诗论体系中的地位为起点,追流溯源,分析诗话产生之前的诗论形式特征,从而明确诗话不同于前代各种
《点石斋画报》的诞生标志着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新闻画报的出现,之后发展至晚清达到兴盛。据统计晚清时期共有70多种石印画报出现,仅1898年9月至1911年12月间就有50多种。文章
汉语和英语同为SVO语言,但汉英两种语言的关系从句呈现出不同的结构特点,比如:汉语的关系小句前置于中心名词,英语的关系小句后置于中心名词。本文专门针对E.L.Keenan& B.Comrie
本文对殷墟小屯村中村南甲骨刻辞类纂进行了探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殷墟小屯村中村南甲骨》(以下简称《村中南》)正文部分收录了514片甲骨,另附出自小屯村附近的17
王袆是元末明初名士,文史才兼备,曾师事元代大儒柳贯、黄溍。后仕朱元璋,洪武二年与宋濂同为《元史》总裁,洪武五年招谕云南,次年死节于此。后赐谥忠文,现有诗文集《王忠文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