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RS-CoV-2感染人群的病毒脱落规律及抗体动力学研究

来源 :南方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vhua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由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冠状病毒2型(SARS-CoV-2)引起的2019年冠状病毒病已迅速在世界各地传播,对人类健康和经济构成重大威胁。目前,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病毒脱落和血清抗体反应的长期数据仍然有限。研究目的:1.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病毒脱落规律和抗体动力学;2.新型冠状病毒无症状感染者病毒脱落规律和抗体动力学。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0年3月收治洪湖市人民医院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的病例资料,包括姓名、年龄、性别、发病日期、症状、入院时辅助检查等。利用针对SARS-CoV-2的ORF1ab和N基因的引物和探针采用实时荧光PCR测定咽拭子的SARS-CoV-2的RNA载量分析病毒脱落规律。利用化学发光微粒免疫分析法检测的总抗SARS-CoV-2抗体水平及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的抗SARS-CoV-2 N 蛋白 IgM、抗 SARS-CoV-2 N 蛋白 IgG、抗 SARS-CoV-2 S 蛋白RBD IgM和抗SARS-CoV-2 S蛋白RBD IgG水平分析不同人群的抗体动力学,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病毒脱落规律和抗体动力学:根据筛选标准共有112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纳入该研究,男性62例(55.36%),轻症87例(77.7%),年龄范围为22-89岁,发热(体温≥37℃)是最常见的症状。重症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水平(中位值51.57 mg/L;IQR23.99-113.50 mg/L)显著高于轻症组(中位值 6.27 mg/L;IQR 1.45-22.62 mg/L;P<0.001)。大部分患者的咽拭子病毒RNA载量在发病时达高峰,重症患者的咽拭子病毒载量(Ct中位值31.48;IQR24.03-36.64)较轻症患者(Ct中位值 36.39;IQR31.62-37;P=0.002)高。抗 SARS-CoV-2N 蛋白 IgM在发病2周内达峰值,发病后4-6周下降至检测限,男性、老年及重症人群的抗SARS-CoV-2 N蛋白IgM水平更高。抗SARS-CoV-2 S蛋白RBD IgM在发病2-4周内达峰值,男性及重症人群的水平更高。抗SARS-CoV-2 N蛋白IgG及抗SARS-CoV-2 S蛋白RBD IgG均在发病2周内达到相对稳定的水平。发病后5-7个月轻重症患者的总抗SARS-CoV-2抗体水平相对急性期均有显著下降,中位下降百分比轻症组为46.31%(IQR 5.37%-68.96%),重症组为 46.02%(IQR11.01%-65.75%)。2.新型冠状病毒无症状感染者病毒脱落规律和抗体动力学:根据筛选标准共有18例新型冠状病毒无症状感染者纳入该研究,年龄中位值为38岁(IQR23-55.75 岁),男性 7 例(38.89%)。77.78%(14/18)的无症状感染者的病毒核酸脱落时间小于10天。无症状感染者的总抗SARS-CoV-2水平明显低于有症状患者,抗SARS-CoV-2 N蛋白IgG阳性率在首次核酸诊断阳性后的3周内明显低于有症状者,3周后与有症状患者差异不大。无症状感染者的抗SARS-CoV-2N蛋白IgM阳性率较有症状患者低。结论:重症患者病毒载量峰值较轻症患者高,重症患者的抗体水平较轻症患者高,且SARS-CoV-2感染后抗体可至少持续至发病后6个月;无症状感染者总抗SARS-CoV-2抗体水平较有症状患者的低,IgG血清学转换延迟,对SARS-CoV-2感染的免疫反应较弱。
其他文献
背景1959年Boucher首次将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应用于腰椎融合手术。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现代医学的发展,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因其具有三柱内固定、生物力学合理、稳定性好等特点在脊柱手术中得到广泛应用,其可纠正冠状面、矢状面和轴面畸形。然而,如何实现椎弓根螺钉的精准置入仍是临床医师较为困扰的难题,文献报道误置率介于21%至41%。椎弓根周围重要结果较多,螺钉误置可产生十分严重的后果,由此引发的
近几年来,多分类器融合模型(Multi-Classifier Fusion Model,MCFM)在临床诊疗决策任务中应用广泛,例如疾病的诊断和预后预测,有效的MCFM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挖掘影像数据中的信息以及临床治疗参数与疾病的内在联系,为临床诊疗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更好地帮助临床医师为病人进行准确的诊断和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MCFM通过融合多个基分类器获得比单一分类器更好的分类性能。在MCFM
目的分析椎管内分娩镇痛后产时发热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深圳市妇幼保健院2020年10月-2021年1月进行无痛分娩的产妇128例为研究观察对象,将分娩时体温≥37.5℃的产妇纳为实验组(43例),未发热产妇为对照组(85例),对两组产妇的麻醉及产科情况进行对比,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硬膜外分娩镇痛产时发热的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产妇体重、BMI
第一部分 肿瘤微环境对CD8+T细胞胆固醇代谢及其抗肿瘤活性的调控作用研究研究背景和目的以T细胞为基础的免疫疗法,包括免疫检查点阻断疗法和CAR-T细胞治疗等方法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取得了重要突破,然而肿瘤微环境的复杂性限制了免疫疗法的疗效和临床响应率。肿瘤微环境能从多方面抑制T细胞的免疫应答,除了免疫抑制细胞和细胞因子,还能通过代谢调控T细胞介导的抗肿瘤免疫应答。肿瘤微环境可以重塑T细胞的胆固醇代
天麻素(Gastrodin)为中药天麻的主要有效成分,尽管为水溶性药物,但其吸收快且完全,生物利用度高达86.1%。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天麻素在肠道可经葡萄糖转运途径吸收,并且是现有报道中经此途径吸收口服生物利用度最高的药物。这提示葡萄糖转运载体是天麻素肠道吸收的重要途径,值得深入研究。本论文选取了与天麻素类似结构的化合物:水杨苷、熊果苷和4-甲氧基苯基-β-D-吡喃葡萄糖苷。这三种化合物与天麻素
膝骨关节炎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同时也是越来越突出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是影响人体结构功能、活动和社会参与的重要问题。随着人群结构老龄化,我国膝骨关节炎患者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增。尽管膝骨关节炎的治疗方法众多,但是并不能逆转膝关节软骨退行性变。因此,探索一种新的能够有效改善膝关节内环境及结构的治疗方式至关重要。富血小板血浆是通过离心全血后获得的富含高浓度血小板的血浆,通过膝关节注射富血小板血浆不仅可以促
研究背景:血小板减少是化疗后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可导致重要脏器出血并危及生命,重症血小板减少患者预后差。血小板的生成不仅依赖造血干细胞,更依赖完好的骨髓微环境。化疗后患者骨髓微环境的破坏是化疗后血小板重建不良的原因之一,其中骨髓内皮祖细胞的损害更是血小板重建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如何提高血小板数目、减少出血事件、缩短血小板重建时间是临床需要攻克的难题。目前临床治疗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方法包括血小板的
背景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感染除发热出疹外,可见呼吸道感染、心肌损伤、脑炎等,部分可发展成系统性疾病。不同地区在不同时间流行的EV血清型有所不同,一些地区可出现特定血清型EV的局部流行。血清型鉴定目前主要用于流行病学监测,临床实验室较少开展。EV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其中5’-UTR序列高度保守,是检测通用靶标,适于初筛。衣壳蛋白VP1区是最准确的分型靶标,但该靶标检测敏感度低
目的:探究在颈伸位三维重建头颈结构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31例已经由病理结果证实的甲状腺疾病患者在颈伸位和平卧位的CT图像,应用三维重建软件3DVWorks,对甲状腺、甲状腺结节、甲状软骨、下颌骨、锁骨、无名动脉和皮肤等组织进行三维重建,测量多个空间角度及径线以评估疾病及治疗方案。结果:通过在头颈三维重建模型中对下段气管所在的不同平面与甲状腺手术相关解剖结构的角度与距离测量,综合评估
研究目的: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急性白血病细胞表面抗原CD71的表达水平,分析CD71表达状态与急性白血病患者临床特征、疗效与预后的相关性,探索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8年02月-2020年12月期间就诊于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血液科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共169例,对照组选取我科住院非血液肿瘤患者骨髓标本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标本共24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方法对标本进行CD71表面抗原检测及平均荧光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