浆膜动态性能研究及其在蒙脱土掺杂浆料改性效果评价中的应用

来源 :东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ballba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织造工艺研究中,提高经纱上浆质量一直是作为核心课题受到纺织业界的广泛关注。近年,新型浆料和浆纱助剂研发、上浆工艺优化,特别是纳米、微纳米掺杂浆料的开发和利用,为提高浆纱质量开辟了全新的广阔前景。但是,在浆料研发、上浆工艺优化进程中,如何进行过程质量控制,并对最终结果作出科学、准确的预测和质量评价,长期以来围绕这一命题的研究甚少。   本文全面归纳分析了传统的上浆工程质量体系,认为传统的过程质量控制及评估方法虽然在实际生产和研究工作中已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其测试方法和手段仍属于表观、与事物本质有所偏离的实验方法范畴,基本上游离于现代材料科学的成就之外。特别是传统的浆膜性能测试通常采用静态的、形式单一的外力作用方式,因此测试结果和浆膜实际的工作状况具有很大差异。   本文认为,浆纱表面以及内部部分纤维之间黏附的浆膜对浆纱的可织性起着最为重要的作用。浆纱和浆膜随着织机的运行始终处于动态的变化过程中,这些动态变化不仅包括自身的结构性能渐变,而且包含各种外部条件的变化。为此,应当从动态的角度,从材料科学角度对浆膜进行测试、审视,并以此建立起各种因素间的相互关联,客观而综合地表征浆膜的特点与性能。本文在研究中摈弃了传统的从宏观到宏观的研究路线,按照高分子材料性能的特征,遵循从微观、细观再到宏观的现代材料科学的研究路线及方法,根据织机上浆纱、浆膜的实际工况,建立起相应的、科学的浆膜性能表征和测试新方法。进而,在动态变化条件下,从浆膜拉伸力学性能、耐磨性能、耐疲劳性能、浆膜与浆纱的拉伸模量适配性能、浆膜和浆纱的受热软化性能和再粘性能、浆膜和纤维的亲和性能、浆纱强伸性能等方面客观地描写浆膜乃至浆纱上浆质量的优劣。上浆工程质量体系是一项内涵十分丰富的系统工程,需要一个长期探索,逐步完善的过程,本文仅围绕合理、科学的浆膜性能评价、表征作一些初步的开拓性研究。   基于近年来纳米科技取得的成果,以本文所提出的浆膜性能的测试新方法为过程质量控制手段,开展了新型微纳米蒙脱土粉体掺杂PVA/磷酸酯淀粉混合浆料的研发和多方位的性能表征。同时,通过这些研发工作来验证所提出的测试新方法的必要性及科学性。本论文主要进行了下列研究。   一、参考传统的浆膜性能测试方法,嫁接现代材料科学与工程的理论和研究成果,本文选择了几种具有代表性的主浆料:变性淀粉、PVA和聚丙烯酸酯类浆料,从浆膜动态拉伸力学性能、动态的耐疲劳性能、动态耐磨性能、动态过程中浆膜软化和再粘现象等五个方面,提出相应的比较完整的浆膜性能评判方法和测试手段。   1.使用动态力学热分析法(DMA)进行浆膜和浆纱的动态拉伸力学性能测试,反映浆膜的动态应力与应变的关系和动态模量变化。通过静态和动态应力作用两种模式,对浆膜和其浆纱进行拉伸力学性能测试、比较,凸显了动态拉伸力学性能分析的重要性和写实性。   研究发现,在动态应力条件下,浆膜的动态模量值要远大于静态拉伸测试的浆膜小变形弹性模量值,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必须考虑浆膜与浆纱动态模量的适配问题。   2.采用DMA仪进行浆膜拉伸蠕变-回复性能测试和动态拉伸应力测试,两种测试方法均可评价浆膜的动态耐疲劳性能。浆膜拉伸蠕变-回复性能的测试,衡量材料在反复拉伸加载、卸载下的应变回复能力和蠕变特性。本文对传统的浆膜回弹率R的计算公式加以改进,提出了动态蠕变-回复评估指标。   拉伸动态应力测试则是在动态交变载荷作用下,测定材料的时间-动态应力-应变曲线,交变频率及测试温度参考织机运行的转速和织造车间温度选定。测试中,以一定次数交变外力作用之后材料累积的应变量,来表述材料耐疲劳性能。   对浆膜及其相应浆纱进行拉伸蠕变-回复性能测试和动态拉伸应力测试,测试结果表明了浆膜与浆纱耐疲劳性能的一致性,可以用浆膜预测它所对应浆纱的耐疲劳性能,与传统的测试方法相比,更贴近浆膜与浆纱的实际工作情况。   3.自制了动态拉伸条件下纺织浆膜磨损试验装置,该装置可根据测试的需要设置不同的浆膜变形量、磨损载荷以及浆膜变形速度等参数,能够比较真实地模拟织机上浆膜的实际工作条件。测试得到样品磨断次数,以此评判浆膜在动态拉伸变形状态下的耐磨性能。   通过对动态条件下的磨损浆膜的表面形貌观察分析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法DSC对磨损浆膜的热学性能测试,可以获知:浆膜在反复动态拉伸下经受摩擦比无拉伸状态下的摩擦产生更为严重的磨损,前者反映了实际的浆膜摩擦、磨损情况。   4.浆膜玻璃化温度Tg,可以作为衡量浆膜受热软化的重要特性参数。采用动态热机械分析法DMA测试浆膜玻璃化温度值,以此来评估和推测在实际织造工况下浆膜软化发生的可能性和程度。在研发新型浆料时,可以控制其浆膜的玻璃化温度,保持织造条件下浆膜适当的强度和刚柔性,保证织造正常进行。   5.在织造车间的高温湿度条件下,浆膜乃至浆纱会发生再粘现象。本文首先测量去离子水在浆膜表面的接触角,用以判断水分对于浆膜的浸润性能。接触角小,浆膜浸润性能越好,则越容易吸收水分并引起再粘现象。   通过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法(DSC)进行浆膜和水的混合物热学性能测试,可以定量地确定浆膜开始发生再粘现象的溶胀温度Tn,以及从溶胀温度Tn开始到此后⊿T温度变化范围内,浆膜溶胀所发生的焓变,从而综合地描写材料的形态结构变化和“再粘”现象的明显程度。因此,接触角、溶胀温度和⊿T温度范围内焓变被列为比较各种浆膜再粘性的指标。   上述五方面浆膜动态性能的测试,比较完整、真实地刻画了浆膜直至浆纱的特点与性能,为各类浆料研发、上浆工程优化提供可靠的过程质量评估依据。   二、本文针对涤棉浆纱上浆研制了微纳米蒙脱土粉体掺杂的PVA-1799/磷酸酯淀粉混合浆料,采用浆膜动态性能的五个方面测试方法,辅以浆膜和纤维亲和性能、浆纱强伸性能测试等,对浆料的微纳米蒙脱土掺杂改性工艺进行过程质量控制、优化以及改性效果评估。   首先,采用低温等离子体方法对市购纳米蒙脱土粉体进行表面处理,借助超声粉碎方法调制微纳米蒙脱土分散液,确定了它们的优化工艺条件。经优化工艺所获得的微纳米蒙脱土分散液中,微粒的平均粒径为472nm。   选择PVA-1799和磷酸酯淀粉作为主浆料。由于PVA-1799/磷酸酯淀粉混合浆液与配制的微纳米蒙脱土分散液Zeta电位均为负值,两者混合、掺杂后不会因电性相反而造成异质聚沉或微纳米粉体颗粒二次团聚。微纳米蒙脱土掺杂浆膜经过红外光谱的结构分析,证明微纳米材料的掺杂不会引起浆料化学性质的变化。通过微纳米蒙脱土掺杂浆膜XRD分析,说明磷酸酯淀粉和PVA-1799除了作为主粘着剂外,还可作为微纳米蒙脱土的插层剂,混合、掺杂的结果进一步改善了微纳米蒙脱土粉体的分散程度。   文章以微纳米蒙脱土改性前后的浆膜动态拉伸力学性能、动态耐疲劳性能、动态耐磨性能、浆膜软化性能和再粘性能、浆膜和涤棉纤维亲和性能、涤棉浆纱强伸性能来优化掺杂工艺(微纳米蒙脱土掺杂比例),并且综合评判其浆料的改性效果。优化及评判结果表明:微纳米蒙脱土掺杂有利于提高PVA-1799/磷酸酯淀粉混合浆膜及其浆纱的性能,其中以微纳米蒙脱土掺杂比例3%的综合效果较好。   论文基于浆膜动态拉伸力学性能、动态耐疲劳性能、动态耐磨性能、浆膜软化性能和再粘性能的测试方法,组合传统的浆膜和纤维亲和性能、浆纱强伸性能的测试方法,提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隶属于上浆工程质量体系的子系统,用于浆料研发和浆纱工艺过程改进的过程质量控制、优化以及效果评估,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和明显的可行性。同时,通过这一子系统的研究,也为今后上浆工程质量体系的逐步完善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服用和家用纺织品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各种特种功能纺织品应运而生,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然而,这些特种功能纺织品的问世,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种有害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往往在纺织品的使用中,对人体造成危害。因此,针对这些有害化学物质,找到具有广泛适用性的标准检测方法是控制纺织品质量,保护消费者的重要措施。双酚A(Bisphenol A,B
在“中国制造2025”的背景下,社会对中国的职业教育要求更高了。职业教育负责培养数以万计中高级技能型人才,中职教育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随之而来,社会对中职教育的要求也越发提高。提高中职教育办学质量的必要途径就是开展学校与企业间的合作。目前社会体制、企业转型升级,单一性的校企合作思维观念已不能够适应复杂多变的时代要求。本研究就以永康市职业技术学校的职业教育四融机制中职学校校企合作模式为主题开展相关
学位
非完整约束是指同时限制受控对象的空间位置和运动速度,但运动速度上的约束不能通过积分转化为空间位置上的约束,含有非完整约束的系统称为非完整系统。由于非完整系统的运动
数控机床是现代制造业的关键核心装备,数控机床运动链设计是机床方案设计的重要部分。本文针对现有数控机床运动链设计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位姿求解和误差分析的数控机
学位
越来越多的时装设计师在服装的结构和廓形上推陈出新,让人从中感受到建筑的坚固和硬挺,但又不失服装的流动和柔韧特点,被称为建筑风的时装风格。究其相互的关系,服装与建筑的文化
农机化教育是实现农业机械化生产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是为农业生输送技术人才的重要平台,为进一步加强发展全县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本文对全县农机化教育培训与农机学校发展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学位
随着社会智能化的程度越来越高,磁流变液以其响应快、能耗小、可控性好、可逆性强、屈服强度大等优点,在未来社会有着更为广泛的应用前景。磁流变阻尼器是应用最广、也是最典型的磁流变技术产品,本文针对磁流变阻尼器进行性能分析和模型研究,有利于优化和提高磁流变阻尼器性能与质量,研究磁流变阻尼器动力学模型对阻尼减振系统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主要架构和逻辑关系如下:首先,对磁流变阻尼器的结构形式和设计要素等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