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早期典籍中的孔子言论,众多“哀公问孔子”的材料会给人们留下突出印象。这些材料的来源如何?这些材料对孔子研究的价值怎样?关系到孔子、儒学与中国思想文化研究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关系到对中国学术史上一系列问题的认识,值得深入细致进行考察。 孔子周游列国归鲁后,鲁国为哀公主政。此时,孔子已经到了晚年,哀公很尊重孔子,经常与孔子交流,从而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记录。这些孔子晚年思想学说的记录,在研究孔子思想方面应具有特别的价值。然而,在中国特殊的学术背景下,人们对这些材料的认识还存在重大差异,认真弄清这些材料的具体来源、整理形成、意义价值等,对于孔子、儒学乃至整个中国思想文化的研究,其意义不言而喻。 对于孔子思想的研究,古今学者多将目光局限于《论语》等少数材料,这使人们容易用“典范政治”去框定《论语》之外的材料,从而造成对孔子及其学说认识上的偏颇。随着学术研究的深入和地下文献的问世,有关的许多问题得到了进一步认识,如《孔子家语》就是一个重要的例证,人们原来认为它是“典型的伪书”,现在看来决非如此!从孔子与鲁君哀公的对话材料(主要是“鲁哀公问孔子”的材料)之中,便可有具有特殊意味的收获,这便使孔子晚年辅佐鲁国国君、孔子作为政治思想家的形象更加充实、更加生动。 “鲁哀公问孔子”的材料,采用哀公问、孔子答的宾主问答体形式记录对话,是关于孔子王道政治思想集中而系统的阐发。这些材料与新近出土文献相互印证,是孔子研究难得的新角度、新思路、新开拓。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对这批材料心存疑虑,对其可靠性难以把握,因此有必要对其方方面面进行仔细检讨。 首先综合运用文献校勘、二重证据等多种方法,对材料所涉的《孔子家语》、《说苑》、《荀子》、《礼记》、《大戴礼记》等近二十部文献典籍的六十九处征引进行研究,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本文还涉及三处出土文献,特别是上博竹书和郭店楚简等早期文献,给本文的研究提供了很多有益的思考。对这些文献我们考察的主要方面有:文献典籍的成书、思想内容、与出土文献的关系、材料的来源以及具体的文献校勘等,如针对同一思想主题的材料所涉及的多种文献,进行了相关的版本、文本、学派、成书等多方面考察,以考究古书文本的优劣,研究其存有大量重文的缘由,探究这些材料的可靠性。 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从社会历史的角度研究这些材料。通过再现当时的对话情景考察彼时的鲁国状况,借此对孔子晚年成熟形态的政治思想进行全面考察。孔子的政治思想不是孤立的,是与天道、心性论、鬼神祭祀、军事刑罚、人本、仁德等内容环环相扣而有机统一。质言之,孔子的思想以民本为归结点,强调君主的道德修养,主张行礼乐、重仁德,恢复礼乐文明。所有这些,使孔子的思想学说更加圆通,整体性更强。 通过对“鲁哀公问孔子”材料综合的、个案的研究,对孔子研究资料的基本面貌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这些材料显然不是出于人们的向壁虚构,都有一定的依据或因革演变轨迹可寻。“鲁哀公问孔子”的材料十分重要,周秦时期的人们已经十分珍视这些材料,引用传抄,借重孔子,造成众多的重文,这批材料最早当然都是来源于孔子弟子、时人或史官的记录,有的虽带有后人的增损、加工的痕迹,并非全无问题,但在认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可以用于孔子思想的研究与认识,是记录孔子言行、反映当时社会状况的重要资料,不可熟视无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