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师创新观现状及其对创新教学行为的影响研究 ——以江苏省小学为例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hun1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技强国,教育为先。科学教育对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培养起着关键作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离不开科学教师的创新教学。观念指导行为。科学教师自身是否拥有正确的创新观,对其创新教学行为有着影响。另外,以往对教师创新观的研究,对象较为笼统,很少对具体学科展开研究,科学教师创新观的研究几近为零。基于上述背景,确定科学教师创新观现状及其对创新教学行为的影响为本研究核心内容。本研究选取江苏省科学教师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和问卷调查法进行研究。发放问卷310份,其中有效问卷306份,有效回收率98.71%。本研究结论如下:1、江苏省科学教师创新观和创新教学行为整体水平较高,但各维度发展不均。2、科学教师创新观各维度在性别、职称、是否教毕业班、是否学科负责人、骨干称号上差异不显著;在教龄、学校来源上差异显著;科学教师创新实质观、创新能力培养观、创新型学生观在学历上差异不显著,科学教师创新构成观在学历上差异显著。3、科学教师创新教学行为各维度在教师是否教毕业班、职称上差异不显著;在教龄、学校来源、是否学科负责人、骨干称号上差异显著;创新教学行为理念维度、能力维度在性别、学历上差异不显著,创新教学行为策略维度在性别、学历上差异显著。4、科学教师创新观各维度和创新教学行为各维度两两之间都存在显著正相关。5、回归分析发现,科学教师创新观对创新教学行为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其中,科学教师创新构成观对创新教学行为各维度影响均最大。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伴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高等教育改革事业取得了伟大成就,在进入21世纪之后,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逐步实现了从精英型人才教育向大众化人才培养的转变。高等教育不再是一个公益事业,高校必须独立面对全社会依法自主招生,遵循市场优胜劣汰的规则。与此同时,高等院校财务管理工作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困难,原有的财务管理观念和财务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如何面对新形势下的新问题,为高等院校重构新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20世纪后半叶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使人类社会逐渐转向信息化,各学科都以信息技术为新载体发展出新的研究方向;同时,发展于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的系统科学理论方法也从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的应用向哲学社科广泛地转移。从20世纪末至今的设计学科也正借助计算机技术开拓新的领域,不断更新设计的概念与载体。然而,尽管从早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到如今的参数化设计都从实践层面极大地提高了设计流程的效率与质量;但设计学科对各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