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设备状态监测声电传感阵列虚拟扩展与信号优化处理方法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nds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力设备是电力网络的基础组成单元,电力设备的安全运行对电网的供电可靠性有着决定性的影响。针对电力设备运行状态的在线监测不仅能够及时监测设备中的各类异常电气量以及非电气量,而且可以对电力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全面、系统地分析,及早发现设备中潜在的故障,近年来已被广泛研究。基于声电传感阵列的电力设备在线监测方法具有覆盖范围广、监测效率高以及抗干扰性能强等优点,已在部分变电站中开展试点应用。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存在部分亟需解决的实际问题,包括1)传感器阵列针在多源信号情况下的方向及分辨性能不足;2)高频电磁信号对阵列采样率要求过高;3)变电站现场噪声干扰传感阵列监测准确性以及4)传感阵列信号的时差计算以及空间定位误差等问题。面对上述实际应用中的问题,本文对声电传感阵列的监测原理、性能指标以及阵列信号处理方法针对性地进行研究与分析,在不改变阵列硬件参数的情况下,提出了电力设备监测声电传感阵列的虚拟扩展以及信号优化处理方法,尝试解决上述实际应用中的困难。针对传感器阵列针在多源信号情况下的方向及分辨性能不足问题,本文研究发现声电传感阵列的性能不仅取决于算法性能,而且还取决于阵列硬件参数(即阵列孔径,传感器数量等)。通过硬件方法提升阵列性能往往会增加成本;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高阶累积量的阵列虚拟扩展方法,无需改变硬件或增加额外成本即可提高声电传感阵列的性能。该方法通过将阵列中的低阶累积量替换为由泰勒展开式建立的高阶累积量实现,由于后者包含了在低阶累积量中被省略的高阶项,因此具有信号源的更高阶的方向信息,从而可以提升传感阵列的定向性能。此外,由于高阶累积量仅包含非高斯分量的信息,因此扩展后的阵列显示出更好的抗高斯噪声性能。本文针对不同的变电站应用场景,提出了两种扩展类型,包括孔径扩展和传感器数量扩展可以分别提升阵列的多源信号方向分辨力以及降低空间谱的旁瓣水平。针对高频电磁信号的采样问题,本文对传感阵列的信号欠采样及重构问题进行了研究,针对关键的传感器阵元信号采样模式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压缩感知的信号欠采样及重构的信号优化处理方法,能够在采样率低于奈奎斯特采样率的条件下,通过信号重构算法获得原始信号。传统模拟信号采样方法的差别在于,该方法的采样模式从等间隔采样转变为高斯随机变量的非等间隔采样,从而将欠采样时本应出现的信号频率混叠转化为在整个频段的能量泄露,从而能够识别并恢复出原始信号。随后在欠采样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适用于传感阵列的导向矢量提升方法,通过信号稀疏表示、观测矩阵选取以及信号重构,将原始2维导向矢量提升为3维以及4维导向矢量,提升传感阵列的定向精度,实验结果进一步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上述研究为后续的传感阵列信号源定位提供了前置理论与技术支撑。针对变电站环境中复杂的环境噪声干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功率最大似然估计的信号源空间定位信号优化处理方法,提升了声电传感阵列的抗噪声干扰能力。区别于传统的依赖于信号波形的处理方式,本文利用最大似然估计的统计方法来分析信号源的分布特征,从而将传统的信号波形处理转换为统计分析的新视角。所提出的方法显著提高了传感阵列空间定位的准确性,尤其是信噪比(SNR)在[-5d B,5d B]范围的低信噪比条件下显示出更好的抗噪能力。在110k V变电站(SNR约为5d B)中进行的现场测试表明,与传统方法相比,信号源检测精度可提高70%。针对基于时差法的传感阵列的空间定位误差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传感阵列定位误差的数字校正方法,通过机器学习的方法训练两个多重径向基函数(Radial Basic Function,RBF)网络RBFt以及RBFp,其中RBFt为时间修正网络,用于校正阵列信号时差计算误差,RBFp为空间修正网络,用于校正由信号源空间位置引入的定位误差,且两者均采用了多神经网络结构以提高其误差校正能力。现场测试证明,修正网络RBFt和RBFp具有较强的学习和拟合传感阵列的误差分布的能力,经过误差校正和补偿后,传感阵列的距离定位误差从3m减小到0.5m,方向角误差从12°减小到小于5°。通用性实验还表明,该方法对不同的时差算法和不同类型的传感阵列均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其他文献
在机械维修中,机械装配是十分重要的步骤,直接关系着机械设备后续的使用情况。大量实践表明,一旦机械装配环节出现问题,极易引发安全隐患,负面影响较大。因此,人们要高度重视机械装配,而钳工操作在机械装配中十分重要。分析结果表明,在机械装配中提升钳工操作技能,能够为机械设备后续的使用提供可靠的保障,降低安全事故出现的概率,进而带动我国机械维修技术水平的持续提升,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综合国力的提升提供可
期刊
近年来,为满足配网负荷需求,提升供电可靠性、经济性,以及响应低碳经济的要求,用户侧建设了大量分布式发电、储能、需求响应资源。在国家政策扶持下,掌握各类用户侧资源资产或运营权的利益主体正在形成;然而,随着分布式资源补贴逐年下降,用户侧利益主体收益渠道单一,投资回收周期长的问题开始呈现。各利益主体迫切需要进入电力现货市场谋求收益。然而在市场机制上,用户侧各类利益主体所拥有的分布式能源规模小,无法参与电
学位
为了应对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发电集成入电力系统所带来的巨大挑战,需要充分利用电力系统的灵活性。通过对发电侧、输电网和用电侧等环节的优化均可以实现电力系统的灵活性提升。本文的主要着眼于挖掘电力输送环节的灵活性,以实现电力系统的最佳运行。首先,提出了考虑最优线路开断(optimal transmission switching,OTS)的两阶段随机机组组合(Stochastic Unit Commitme
学位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已经在世界范围内达成了共识,高效节能电机在新能源车中得到了大力发展和推广。为了进一步提升功率密度,驱动电机必然朝着高转速、高频率和高服役温度的趋势发展,制造工艺对电机磁性能和安全性能的影响更加显著,不合理的制造工艺参数容易导致电机铁芯发生结构破坏或使得电机效率过低。因此,研究制造工艺对电机磁性能和安全性能的影响规律对于改善电机性能,提升行业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定子铁芯的制造
学位
<正>吴门医派是我国中医学流派中一个重要的学术流派,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色,对疾病的诊治独具特点。络病即络脉病证的简称,是由于各种致病因素导致的络脉功能和(或)结构发生异常的一类病证。络病理论萌芽于“内经”时代;汉代张仲景首开辛温通络,虫药通络,“络病证治”微露端倪;清代叶天士提出“久病、久痛入络”等创新性理论,使络病发病理论具体化,成为吴门医派核心理论内涵之一[1-3]。络病理论虽然广泛应用于内科
期刊
膝骨关节炎(KOA)是多种原因引起的退行性、不可逆转的骨关节疾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中老年患者的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加重社会的医疗负担。该病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尚不完全清楚,具有难治性等特点。近年来,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中医药在慢性复杂性疾病中被广泛应用,尤其在治疗膝骨关节炎中已突显巨大优势。众多医家认为“肝肾亏虚、痰瘀伏络”是膝骨关节炎病机演变的关键环节,本文结合中医学“络
期刊
将可再生的农作物茎秆用于建筑材料的开发,有望实现建筑物真正的可持续性。近年来,得益于优异的调湿性和保温隔热特性,大麻等植物秸秆混凝土受到广泛关注。通常,植物骨料混凝土(PAC)采用石灰和传统波特兰水泥作为胶凝材料。由于水泥的高碱性,植物骨料与水泥相容性差,由此产生诸多缺陷,如延长凝结时间、成核位点的污染及在碱性环境下植物颗粒的溶解等。因此,制备的PAC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较差。为更好地制备PAC,研究
学位
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网是未来电力系统的重要特征。含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电力系统呈现运行方式多样、转动惯量下降、输配潮流双向以及交直流混合输电等新特性,给输电网规划带来新的挑战。本文结合鲁棒规划与随机规划理论,旨在研究解决高比例可再生能源输电网规划中的安全稳定与可再生能源消纳问题,主要工作如下:(1)针对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导致的电网运行方式多样,提出了内嵌海量场景静态安全约束的输电网鲁棒规划方法。通过快速
学位
混合式教学以满足学生的需求为中心,满意度成为衡量混合式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以小学生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课程为例,重点考察了混合式学习的学生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根据顾客满意度基本理论构建混合式教学的学生满意度模型,该模型包括学生特点、教师特点、课程特点、系统功能特点四个维度和19个自变量。对调查数据的分析显示,其中有4个自变量显著影响混合式学习学生满意度,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系统为辅助的混合式
期刊
大规模电动汽车的充放电负荷可能会给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带来挑战。作为智能化负荷,考虑到电动汽车用户行为的随机性、对电网充电容量的影响、电池特性及实时电价的变化,研究电动汽车(EV)的智能化调度及充电定价算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针对多时间断面、非线性、动态及外源时变输入向量,基于先进的最优自回归神经网络(NARX),分析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负荷预测的精确度问题。为验证NAR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