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流体验视角下政府网站公众持续使用意向研究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onw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提出,促使了我国电子政务的进一步改革,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的构建,使公众通过电子政务平台获取在线服务和更深层次的公众参与变得愈发的方便起来。其中政府网站的状况是衡量电子政务发展的最重要的指示标志,因为现有电子政务状态下政府主要通过政府网站发布信息与提供服务,公众通过浏览政府网站获取内容与办理事务。因此,建设电子政务的第一个重点就是建设好政府网站。我国电子政务上世纪80年代才开始建设,相较于其他国家起步晚,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例如,公众通过政府网站了解信息却发现仍在空白栏目、链接不可用等问题,导致无法有效获取政府信息;还有公众通过互动栏目向政府咨询时,而政府互动栏目长期不回应的问题也时有发生,这也就是政府网站被称为“僵尸网站”的原因,也进一步造成了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障碍。政府网站上表现的主要问题有不及时更新信息确保时效性,不准确发布内容破坏权威性,不回应公众留言引发不满,服务内容不实用成空中楼阁等。这些问题与构建“互联网+”背景下方便快捷的智慧化政务服务的目标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目前政府网站使用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多数学者的研究主要关注了第一阶段初始采纳阶段,也有部分学者将目光投向了持续使用阶段的研究,但总体针对第二阶段的研究仍不足。同时大部分研究将重点关注在其外部行为层面,未考虑到内部动机。为了实现智慧化的政务服务目标,必须更多的关注政府网站的持续使用,因为政府网站的成功主要取决于公众是否持续使用政府网站,也就是持续使用意向。在此基础上,将心流体验这个内在动因作为新的影响因素引入考量,进一步探究大众持续使用意向的影响因素建立政府网站持续使用的模型。同时提出改进影响因素的建议,推动公众持续使用政府网站意向的理论研究的进一步深化,为政府网站的建设做出一定贡献。通过查阅总结现有文献,借鉴持续使用研究中已有的经典理论相关因素,基于信息系统持续使用模型(ECM-ISC),引入心流体验中的感知控制、感知愉悦性、精神集中度三个内部影响因素,构建了探究内部动因的政府网站公众持续使用意向理论模型并提出对应假设。弥补了以往仅从外部行为分析持续使用的研究缺失,为促进政府网站公众持续使用提供了建议。借助调查问卷得到实证数据,运用SPSS25.0进行描述性统计得到个人特征并进行分析,同时采用信效度检验,并通过相关回归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心流体验中的感知控制、感知愉悦性对政府网站的公众持续使用意向有显著正向影响。最后,本研究结合政府网站的实际情况对各个研究假设结果进行分析,最终结合分析结果与中国政府网站实际情况提出提高政府网站持续使用意向的对策及建议。
其他文献
选择2种常见水生植物荇菜(Nymphoides peltatum)和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构建了荇菜群落(浮叶植物群落)、黑藻群落(沉水植物群落)和荇菜-黑藻群落(复合群落)等3种不同
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家乐旅游可持续发展于崇明而言十分重要,以建设镇东平森林公园地区农家乐为例,在共生关系的视角下,构建景区依托型农家乐动力机制的系统结构,并
中国古诗凝练、含蓄,人称代词通常省略。译者在英译古诗时,由于受英语形合特点的影响,往往不可避免地要根据自己的理解补出人称以符合英文的表达习惯。唐诗《春晓》的四个英
空间诗学是一种以空间化为特征的思维模式,注重事物的共时性、在场性、构成性。将意象理论置于文化地理空间、心理场空间以及都市空间的维度下分别进行分析考察,则会发现意象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城市和农村两个市场的不断拓展,现阶段中国农村中的诸多问题之一就是抗风险能力弱。保险是化解风险的有效手段,那么应该如何在中国农村发展壮大保险业务就显
近代国人日本观的演变往往与中日关系的走向密切关联,其背后有着深厚的国家外交搏弈、双方之间的国家地位等多重原因。甲午战争前国人对日认识是中国近代日本观形成的重要阶
<正>时代在变迁,缝纫机的变革也在循序渐进,由坐到立,由单人单机到单人多机,创新的脚步从未停止富怡集团是做绣花机的企业?做缝纫机的企业?做软件的企业?是,也不是。富怡集团
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货是在政府支持鼓励的一种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最直接的扶贫方式,小额信用贷款是中国农村信贷管理体制的重大变革,是将制度创新和金融创新的信贷活动与支持三
城市的发展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动态的发展应有动态的城市规划来指导。要实现一个理想的规划,仅有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终极目标的把握是远远不够的,规划师还应有对发展动
对诉讼行为的界定学界历来存有争议,传统的"要件效果说"和"效果说"已经不能适应民事诉讼法学的发展要求,"主要效果说"应运而生,在当事人行为的效果同时规定于诉讼法和实体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