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杆菌O157:H7对氟苯尼考耐药性产生的初步研究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xu369666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肠杆菌0157:H7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病病原菌,氟苯尼考能防治大肠杆菌0157:H7引起的疾病,但是大肠杆菌0157:H7对氟苯尼考产生的耐药现象也日趋严重。本研究旨在探讨大肠杆菌0157:H7产生对氟苯尼考耐药性的机理,为减缓细菌对氟苯尼考耐药性的产生和为临床提供更好地抗菌药物奠定基础。本研究测定氟苯尼考对2株大肠杆菌0157:H7的体外最小抑菌浓度(MIC)、防突变浓度(MPC)、耐药突变选择窗(MSW)和选择指数(SI)。采用亚抑菌浓度体外耐药诱导法将大肠杆菌O157:H7由氟苯尼考高度敏感诱导成耐药,并建立氟苯尼考对肠杆菌科细菌敏感性的判定依据。以大肠杆菌0157:H7氟苯尼考敏感菌及其耐药诱导菌为研究对象,采用PCR方法和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方法对提取的质粒进行氟苯尼考耐药基因(floR)的检测;通过质粒的转化、接合转移和消除证实该质粒是否与氟苯尼考耐药有关;并对大肠杆菌0157:H7氟苯尼考外排泵表型进行检测。试验结果显示,氟苯尼考对大肠杆菌O157:H7RS2和FC1菌株的MIC为4μg/mL,MPC为7.6μg/mL,MSW为4μg/mL~7.6μg/mL,SI为1.9。大肠杆菌O157:H7RS2和FC1菌株分别经32代和36代的人工体外耐药诱导,氟苯尼考对RS2和FC1菌株的MIC从4μg/mL升高至256μg/mL。建立了氟苯尼考对肠杆菌科细菌的体外抑菌试验结果判定的依据:MIC≤8μg/mL,判定为敏感,MIC为16μg/mL,判定为中介,MIC≥32μg/mL,判定为耐药。琼脂糖凝胶电泳方法检测质粒结果显示,氟苯尼考耐药诱导菌均含有两个大小约为1,200bp和3,500bp的质粒带。LAMP检测和PCR检测结果表明,氟苯尼考耐药基因floR位于大肠杆菌0157:H7氟苯尼考敏感菌株和耐药诱导菌株的质粒中。将大肠杆菌0157:H7氟苯尼考耐药菌的质粒转化或接合转移至对氟苯尼考敏感的同种属(科)菌和不同种属(科)菌,结果表明,受体菌对氟苯尼考的耐药性升高,其MIC提高16-64倍。PCR检测结果显示,质粒转化前受体菌均未检测到floR基因,质粒转化后的阳性受体菌均检测到floR基因。大肠杆菌O157:H7氟苯尼考耐药菌在无氟苯尼考压力下连续传代培养200代,氟苯尼考对菌株的MIC从256μg/mL降低至8μig/mL,由高水平耐药恢复到敏感水平。传代菌的质粒没有丢失,但是floR基因的拷贝数从0.768ng/μL下降至0.166fg/μLSDS-温度交替法对大肠杆菌0157:H7氟苯尼考耐药株有部分质粒消除作用,氟苯尼考对菌株的MIC从256μg/mL降低至64μg/mL,菌株的质粒带没有丢失。在外排泵抑制剂氰氯苯腙(CCCP)、奥美拉唑钠和利血平的作用下,氟苯尼考对大肠杆菌0157:H7氟苯尼考敏感菌MIC降低2-8倍,对耐药菌的MIC降低2~32倍;表明大肠杆菌0157:H7存在ATP水解依赖型外排泵和质子能驱动型外排泵。本研究结果初步表明携带floR基因的质粒是大肠杆菌0157:H7产生氟苯尼考耐药性的一个原因。
其他文献
无糖食品,最早起源于欧美,2007年时开始在市面上出现,之后便迅速流行开来.所谓无糖,就是用不易被人体吸收的木糖醇或多元糖醇替代易造成蛀牙、肥胖、高血糖的简单糖(蔗糖、果
我国社会经济在飞速的发展,随之暴露在群众视野中的食品问题越来越多,其根本原因在于监督力度不够,对于食品安全生产,食品工厂未进行重视.为此,文章主要概述“互联网+”,研究
经济全球化、互联网+、消费4.0时代背景下的网红经济迅速崛起,消费升级作为一个新概念,涵盖了消费对象升级、消费方式换代、消费制度保障和消费观念更新四个层面内容.我们要
供电企业强化电气设备安全运行检修是确保电网实现安全供电的重要保障,因此需要电气维护单位在内部建立运行检修业务管理流程,论证电气设备技术方案可行性,设立专项工作组的
当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施工规模在进一步扩大,建筑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建筑企业为了获得一定的市场竞争力,需要不断加强内
我国近些年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我国电力的发展,所以我国电力工程已经越来越完善.在电力工程中,安全问题是最重要的问题,因为在电力工程中施工人员的安全不能得到保证,那么就不
在化工企业的发展中,必须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化工作业安全有效开展,特别是化工企业生产有着安全性、污染性以及复杂性的特征,因此必须严格遵守相关工艺流程,确保生产符合
此文简单介绍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生态环境监测原理,详细分析了物联网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具有的问题与物联网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并研究了提高物联网技术在现代生态
企业在实际生产期间,要求相关生产管理工作人员做好相应的安全生产风险分析管控工作,同时根据企业自身实际构建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将以上两者进行有效结合,以此来提升企业生产
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在近些年来发生率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进一步提升,城市化建设进程也进一步加快,这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更多高层建筑的拔地而起,同时也加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