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构集》的空间形式:模型、技巧、功能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51585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虚构集》是博尔赫斯小说风格成熟期的代表作,也是当代世界文学的经典之作,长期以来备受关注。作为最具颠覆性的叙事者,博尔赫斯将极端主义诗歌的创作原理运用到该短篇小说集的创作中。放弃了传统小说以人物、情节、叙述顺序为主线的观念,在叙述进程中有意识地打破文本中的因果关系链,不断中止叙述的时间流,运用淡化的情节、并置、重复、反讽、互文等手法,形成了一种意蕴丰富的创作模式。作品篇幅短小、语言精练,却用彼此关照的象征、不断分叉的叙事和趋近诗歌的形式,使各种看似与事件发展无关的元素在文本中形成一个统一的体系,而读者在接受和感知作品时也必须运用“反应参照”的方法将其看作一个整体来加以理解。因此,无论从创作主体的角度还是接受主体的角度来看,《虚构集》都具有明显的空间形式特征。本文以美国著名批评家约瑟夫·弗兰克提出的“空间形式”为研究框架,对《虚构集》的创作思路和艺术特征进行具体分析,归纳其小说作品中空间形式技巧的运用,并对其功能和审美意义进行探讨,以期增添空间叙事学的研究,进一步开拓博尔赫斯小说的研究视角。绪论部分对《虚构集》的创作背景和特点进行简要说明,结合博尔赫斯小说和“空间形式”理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阐述文章的理论角度和研究目标。第一章主要以《赫伯特·奎因作品分析》和《小径分岔的花园》为例,提出《虚构集》中利用给“假想书”写书评的形式所呈现的几种现代小说基本模型均具有空间形式特征;同时,这些“假想书”中直接或间接地谈到一些小说创作的思路,都与弗兰克提出的“空间形式”概念不谋而合。第二章以文本细读的方式对《泌密的奇迹》、《南方》、《通天塔图书馆》、《<吉诃德>的作者皮埃尔·梅纳尔》等几部作品进行解析,具体分析了博尔赫斯如何利用时间的停滞、淡化的情节和别有用心的并置和重复几个写作技巧,使作品呈现出空间形式特点。在此基础上,第三章着重分析了《虚构集》中空间形式的两大功能:反讽效果和重读的必要性。读者需要在重复阅读的基础上,找到散落在文本中的大大小小的意义单位之间的联系,并将其视为一个整体加以理解,可以发现其超越文本的深层意趣。博尔赫斯小说文本的空间形式是其短篇小说的重要特征,却未能引起学界的足够重视。从“空间形式”角度对《虚构集》进行阐释,将所有作品视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对读者的接受有很好的引导作用,可以使博尔赫斯的文学世界变得更容易被理解、被接纳。
其他文献
《SCM协定》中的专向性标准可以说是美国法中的专向性标准的编纂和修改,但又有相当的丰富和发展。虽然美国1994年《乌拉圭回合协定法》对《SCM协定》作出了一定的回应,但就专
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苯基三氯硅烷,通过对所测样品储存、检测条件的改变,有效的减少了苯基三氯硅烷在检测过程中的水解,准确检测出苯基氯硅烷的质量分数。
随着游艇经济的升温,游艇的神秘面纱正在揭开。未来几年,游艇产业将成为中国一项可以普及化的、蓬勃发展的、有品位的水上休闲运动。为此,本期特别报道,从游艇产业链整体出发
期刊
邮轮游艇消费作为休闲产业的高端市场,日益显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有望成为下一个经济热点。邮轮游艇协会的成立将从根本上对当前市场进行一次规模化的调查,统筹资源,规范市场
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资金等扶持力度的加大,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在素质教育发展的进程中,初中历史教师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方法上下功夫,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至今没有形成清晰的学术发展脉络,积累有价值的理论认识。作者通过广泛阅读,选取文化生态保护区、民俗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通过对不同时期城乡居民收入差异系数的对比分析,发现国家发展战略(这里以西部大开发为例)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缩小有积极影响——尽管对城乡居民收入差异系数绝对值的影响
介绍了一种利用Brent Kung法和进位选择法设计的高速复合加法器 ,该加法器具有高速、面积小的特点。利用Brent Kung法设计的加法器克服了扇入、扇出问题 ,具有速度快的特点 ,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问题一直备受关注,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在与旅游业的结合与开发上存在着较大障碍,现有的手工技艺类旅游产品普遍存
<正> 克非的新作《头儿》(载《四川文学》一九八三年第四期),是这样一种作品:它有一股力量吸引人读下去,读完之后,也许你脑子里一时还难以形成明晰的印象,也很难用简单几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