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警察的思想认识、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呈现多元化趋势,其价值取向也正在经历着从传统向现代的过渡,一些警察出现了理想信念动摇、心理迷失、价值观念歪曲、道德界限模糊等不良现象,这使得我国警察道德素养呈现出相对复杂的情形。在实现“中国梦”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法治社会的形势下,塑造警察理想的道德人格,实现依法行政与依德行政相结合,推进警务工作的积极开展,建设一支道德人格健全、作风优良、素质过硬、敢于担当的警察队伍,提高警察队伍自身建设已经成为我们所面临的重大课题,同时也是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因此,加强警察道德人格塑造,探索新时期警察道德人格塑造的途径和方法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如同人格的概念一样,关于道德人格的内涵也是众说纷纭。尽管道德人格有着人格的独特性,但是并不排除与人格有共同之处。所谓道德人格,就是人之为人的尊严、价值和道德品质的总和,也就是说道德人格是个人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通过生活实践,加上自身的主观认识,形成对道德规范以及道德价值的理解,逐渐认同这一价值主体,并随之形成稳定的认知系统,将道德品质内化为人格的一部分。道德人格最终是要通过主体的社会活动体现出来,这一过程也是道德人格发挥自身功能的过程。警察代表国家执行行政权力进行治安管理和刑事执法。警察的职责是通过行使国家法律赋予的权力,履行法定职责,从而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警察的道德人格是警察根据自身职业要求和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对其角色的规范而形成的稳定的人格品质,通过不断的工作实践展示道德品质、道德境界,体现自我道德的完整性。警察道德人格既具有一般职业人员的道德人格特征,又具有区别于其他职业人员的显著特征,具体表现为:政治性、示范性和约束性。 本文通过“目标人物评价”的方法对河南省369名不同警种的警察进行开放式调查,得到描述警察道德人格特征的形容词,删除一些不是用于描绘警察道德人格的词语,将一些近义词归为一类,最终得到具代表性的形容理想中好警察词汇70个,形容不好警察的词语33个,共计得到警察道德人格词语103个。通过广泛阅读分析与警察人格相关的文献、资料,找出与警察道德人格密切相关的描述人格特征的词汇,让被试进行重要性排序。由6名心理学、教育学研究生及2名专家对每一个形容词及其反义词的处理进行表决,选定一致意见达6人以上的词语,最后选择62个词汇构成道德人格词汇评价表并编制《警察道德人格形容词自评量表》,随机选取各警种的警察800人对该量表进行自我评定。通过主成分分析和因素分析,剩下的33个形容词项目可以用七大因素进行解释,解释量为总方差的66.26%。这七大因素为:自立担当(F1)、忠诚正义(F2)、勤恳务实(F3)、亲和友善(F4)、沉稳理性(F5)、机智果敢(F6)、严谨自律(F7)。为了验证问卷的标准化程度,随机抽取100名警察对该问卷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结果显示:该量表的一致性系数介于0.72-0.88之间,分半信度介于0.61-0.91之间,重测信度介于0.70-0.81之间,说明《警察道德人格形容词自评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道德人格塑造是一个终生需要学习和培养的过程,根据自编的《警察道德人格形容词自评量表》中得出的警察道德人格七因素,在警察道德人格塑造方面着重从以下几点去探索:首先,从道德人格塑造本身的层次性进行剖析,抓住道德人格塑造的本质,它要求个体在道德实践的同时要有道德觉悟,主动地寻求提升道德层次;其次,要从社会角度去考虑,比如扎实的物质基础、完善的培养制度、监督机制和评价体系等外在条件为个体提升道德人格进行约束和引导;再次,要从个体教育和实践着手,培养警察道德人格实践的自觉性,提高自律能力。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只有内因与外因相结合才能构建完善的道德人格培养体系,才能激发个体道德实践的主动性,只有做好这几点,才能更合理的塑造警察道德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