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人群乙型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特征及乙肝疫苗效果分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stb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分析湖北省2004~2012年的乙肝报告发病趋势和流行特征;2、掌握湖北省2011年不同年龄、性别、地区人群乙肝血清指标流行率、流行病学分布特征;3、明确乙肝血清标志物组合模式的种类和构成,以及青少年和成人乙肝病毒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4、掌握湖北省人群乙肝疫苗接种情况,得到乙肝疫苗接种率、全程接种率和首针及时接种率等指标,并对乙肝疫苗免疫效果进行初步评价,为制定乙肝有效防控措施及评价实施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4年~2012年湖北省报告乙肝发病数和发病率情况。2、样本量计算和抽样方法:按照1992年我国在新生儿中开展HepB接种,以及于2002年将HepB纳入儿童免疫规划管理来划分调查人群年龄为:1~8岁(2003年~2010年间出生)、9~19岁(1992~2002年间出生)以及20~59岁(1952年~1991年间出生),并根据2006年调查结果进行样本量计算。采用分层多阶段抽样方法,在湖北省范围内按照城市和农村、长江以南以北地区进行分层抽取县(市、区),在每个县(市、区)随机抽取1~3个街道(乡镇),从中抽取2~4个社区居委会(行政村)作为调查现场。3、现场调查和实验室检测方法:采用入户调查方法,根据统一的调查表收集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乙肝患病史、乙肝病毒暴露史和乙肝疫苗免疫史等内容。同时采集调查对象的血液标本,并用酶联免疫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Hepatitis B surface Antibody, HBsAb)、乙肝病毒核心抗体(Hepatitis B core Antibody, HBcAb),对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者才检测乙肝病毒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 HBeAg)和乙肝病毒e抗体(Hepatitis B e Antibody, HBeAb)。4、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方法:调查数据资料录入Epidata3.1,采用抽样权重对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HBsAg、HBsAb、HBcAb、HBV流行率和HBV易感率进行估计,然后比较95%置信区间确定是否有统计学上差异;计算人群乙肝血清学感染组合模式;设立病例和对照组,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筛选出HBV感染危险因素。用SAS9.0和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结果:1、乙肝报告发病趋势:湖北省2004-2012年湖北省共报告乙肝发病591076例,其中男性386245例(65.35%),女性204831例(34.65%),总年均发病率为114.29/10万,男性发病率(144.54/10万)高于女性(81.96/10万),女性发病平均年龄高于男性,发病率图形呈中间平滑的“M”形状,不同地区间发病情况存在差异。2、乙肝血清学流行现状和特征:从全省13个县(市、区)共抽取1~59岁人群9955人,其中1~8岁2443人,9~19岁2592人,20~59岁4920人。HBsAg流行率为6.79%(95%CI=4.32%~9.26%),20~59岁人群HBsAg流行率(8.29%)明显高于1~8岁(0.34%)和9~19岁(3.41%)人群,两两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9,P=0.0161);城市男、女性HBsAg流行率分别为7.09%、2.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4,P=0.0185)。20~59岁男、女性HBsAg流行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5,P=0.0031)。全省1-59岁人群HBsAb流行率为61.24%(95%CI=53.25%~69.23%),9~19岁人群HBsAb流行率(67.87%)明显高于1~8岁(58.90%)和20~59岁(60.09%)人群,9~19岁年龄组与其他两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男女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14,P<0.001):东、中、西部两两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湖北省1~59岁人群HBV流行率是22.56%(95%CI=15.94%~29.19%),1-8岁人群HBV流行率为2.34%,明显低于20~59岁(26.37%)和9~19岁(16.05%)人群,各年龄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湖北省1~59岁人群中HBV易感率是28.64%(95%CI=21.03%~36.26%),其中1~8岁人群HBV易感率为39.38%,明显高于9~19岁(27.73%)和20~59岁(27.56%)人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农村高于城市,不同地区间存在差异。3、乙肝血清学标志物检出模式:共检出16种乙肝血清学指标分布组合模式。HBsAb单阳性模式检出率最高,占49.69%,血清学五项指标全阴模式次之,占32.20%;HBsAb和HBcAb同时感染模式居第三位,占9.02%;前三者相加为90.91%。不同的年龄、不同的HepB免疫史人群的HBV血清学组合模式基本相同。20~49岁的育龄期妇女总共检测出13种感染组合模式,其中第1种模式为38.91%,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第2种,占32.05%;第3种模式则占15.68%,以上3种模式合计占所调查育龄期妇女的86.65%。4、青少年和成人感染乙肝病毒的影响因素分析:根据本次调查,9~59岁人群HBV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根据OR值大小排序为:结婚时限长(>10年)、长期一起生活的人HBsAg阳性、有输血史、职业为农民、年龄>30岁、有针灸史,其OR值分别为2.31,1.80,1.71,1.25,1.21,乙肝疫苗接种史为保护因素,其OR值为0.46。5、人群乙肝疫苗接种情况:湖北省1~19岁人群HepB全程接种率是88.88%(95%CI=88.01%-89.75%),1~8岁人群HepB全程接种率是96.19%,显著高于9~19岁(81.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4.92,P<0.0001);年龄越大,HepB首针及时接种率(HepB1)和HepB全程接种率越低。全省1~19岁人群首针及时接种率为73.47%(95%CI=72.25%~74.69%);1~8岁组HepB1及时接种率(85.84%)显著高于9~19岁年龄组(61.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5.99,P<0.001);在家出生者的接种率、全程接种率和HepB1及时接种率均显著低于在乡镇卫生院及以上医疗机构出生者(P<0.001)。结论:湖北省已从乙肝高流行区降为现在的中度流行区,儿童HBV流行强度显著低于青少年和成人,与1992年全国的流调相比,湖北省的HBV流行强度已经减弱,儿童时期的流行高峰也已消失;特别是8岁以内儿童的HBsAb抗体水平明显提高,湖北省实施新生儿HepB接种,保护易感者为主的乙肝防控策略取得了显著成效,实现了《2006-2010年全国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规划》中提出的将全人群HBsAg携带率控制在7%以下和5岁以下儿童HBsAg携带率控制在1%以下的目标。尽管乙肝流行强度减弱,但不同年龄、性别、地区间的流行差异依然存在,并且目前湖北省人群中有大量的乙肝易感人群,应进一步加强乙肝预防控制工作。创新点:首次对乙肝疫苗使用20年后湖北省的乙肝血清流行病学特征开展大范围的大样本的研究,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严谨的设计实施要求,较系统全面的研究内容,科学的分析方法,详细的研究结果,为湖北省的乙肝防控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其他文献
<正>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坚持全民行动、干部带头,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企业作为
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在2013年12月29日举行的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工作会议上说,国资委将就中央企业业绩考核进行四方面探索:以管资本为主进一步深化经济增加值考核
随着铁路、公路隧道和地铁的快速发展,对于富水公路隧道结构安全性问题的深入研究,涌水量预测和力学特性分析逐渐成为了公路隧道工程学科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愈来愈多的学者与
随着全球能源消耗的持续增加,温室气体的排放问题日益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渔业作为一个高耗能产业,是农业能耗和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渔船数量居世界第一,
冠心丹参方是2005版药典收录的一个经典方,由君药丹参、臣药三七、佐使药降香组成,主要药理作用为改善供血、保护心肌缺血、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改善脂质代谢以及抗血栓的形成,临
作为美国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辛克莱·刘易斯出版了颇具影响力的现实主义讽刺小说。同时,作为生活的观察者和评论者,刘易斯运用机智幽默的语言揭露和讽刺了美国社会存在的问
生态女性主义诞生于20世纪中后期,是女性主义与生态学思想结合的产物。其致力于从文学批评视角调查研究环境问题和性别问题,从而改变人们对待自然与女性的观点和态度,推进自然
本试验旨在运用真代谢能(TME)法研究大恒肉鸡对不同来源菜籽粕的代谢能(ME)和氨基酸营养价值的评定。从四川省的饲料企业随机收集12个菜籽粕样品,评定其ME和氨基酸真利用率(TAAA)。M
产科是医院中的重要科室,也是感染发生的高发科室,属于重污染科室。产科发生的感染主要发生在产房,包括:孕产妇、婴儿、医护人员等发生的感染,如果没有对感染进行及时的控制,
开展园区集中柞蚕放养和传统分散式柞蚕放养对比试验,分析园区建设的效果和影响。结果表明,在同样的自然条件下,园区放养壮蚕期保苗率在55%以上,结茧率在50%以上,单粒全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