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增菌因子及其机理的研究

来源 :陕西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er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益生菌数量是益生菌产品重要的质量指标,国内外为了增加益生菌的数量以达到保健功效,研究者的焦点集中在益生菌的增菌物质上。本课题试图从卫生部最新公布的“既是食品又是药品”和“可用于保健食品”的201种中药中选取174种来培养益生菌中的嗜酸乳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干酪乳杆菌,通过对其培养过程中菌体数量,菌体形态及药液的pH变化的跟踪检测,筛选出对益生菌有增菌作用的中药,并选取其中增菌作用显著的中药,分离、提取并检测其主要有效成分,通过有效成分的含量变化,初步分析其增菌原因和增菌因子。通过试验得到以下结果。 用174种中药原药液和补充碳氮药液37℃培养嗜酸乳杆菌4d后,L.A.有明显和显著生长的中药有62种,分别为薤白、桑椹、黄精、大蓟、木贼、韭菜籽、巴戟天、佩兰、白术、天门冬、三七、北沙参、黄芥子、蒺藜、人参、西洋参、川牛膝、党参、五加皮、小蓟、桑叶、香橼、菊花、槐花、小茴香、山药、白芷、白扁豆、龙眼肉、肉豆蔻、葛根、芦根、杏仁、桔梗、莲子、酸枣仁、紫苏籽、槐米、荜茇、远志、薏苡仁、野菊花、黄芪、升麻、车前草、太子参、当归、鳖甲、龟甲、川贝母、枸杞子*、黑芝麻*、蒲黄*、苦丁茶*、白豆蔻*、菟丝子*、牛蒡子*、莱菔子*、生地黄*、大枣*、乌梢蛇*、蛤蚧*,其中*代表补充了碳氮。 用初筛后的62种中药药液37℃培养嗜酸乳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干酪乳杆菌4d后,三种菌均有明显和显著生长的中药有9种,分别为白扁豆、鳖甲、人参、西洋参、小蓟、三七和北沙参、蒺藜、蛤蚧*。 从上述9种中药中选取蒺藜进行增菌因子及增菌机理的研究。首先研究了蒺藜浓度和蒺藜药液是否离心对L.A.和L.B.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浓度的增大,L.A.菌增加,48h时0.222g/mL菌数最多,pH最低,96h时0.444g/mL药液中菌数最多,pH最低,药液是否离心对L.A.生长和药液的pH几乎没有影响。随着浓度的增大,L.B.的菌数先增加后降低,0.111g/mL的药液中菌体最多,pH最低;药液离心对L.B.的生长和药液的pH均有较大影响,和没有离心的药液相比,其菌体减少,pH升高。 其次以嗜酸乳杆菌为代表菌研究了其对蒺藜甾体皂甙的利用情况。通过对蒺藜甾体皂甙测定方法的比较,结果表明硫酸—甲醇法最佳,以薯蓣皂甙为对照品,测定条件为60℃保温1h,最大吸收波长λ=326nm,标准曲线的回归方程为y=0.0624x+0.1028,相关系数R2=0.9982。 通过对蒺藜甾体皂甙提取方法的研究,研究表明:将药液浓缩至1/4,加2倍量95%的乙醇沉淀,8000r/min离心8min,48℃旋转蒸发回收乙醇,浓缩至浸膏,加25mL水溶解,用乙醚萃取4次,将水相用正丁醇萃取4次,浓缩至浸膏,甲醇溶解、定容,将样品在200nm~1000nm进行紫外扫描,其扫描曲线和对照品曲线趋于一致。 最后通过对蒺藜药液培养L.A.过程中蒺藜甾体皂甙含量的紫外检测,发现培养5d后甾体皂甙的吸光度从培养前的1.6378下降到0.4617,初步说明蒺藜甾体皂甙对益生菌有增菌作用。
其他文献
开发洁净煤技术、实现煤炭资源的合理利用已经成为能源科学的研究重点。煤炭气化技术是减少环境污染、节能、发展绿色工业的重要措施之一。 选取了神木矿区大柳塔矿、马家
微生物腐蚀致使不锈钢设备及管道损坏,并由此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研究负载在不锈钢表面的抗微生物腐蚀材料,对控制金属的生物腐蚀,减少社会资源浪费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及广阔
茉莉酸(jasmonic acid,JA)及其甲酯衍生物(methyl jasmonate,MeJA)和异亮氨酸共轭物(jasmonoyl-isoleucine)统称为茉莉酸类化合物(jasmonates,JAs),是植物体内起整体性调控作用的
便携式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人们对新型储能技术的广泛研究。在各种储能技术中,超级电容器(SC)由于功率密度高、充/放电速率快、使用寿命长、环境友好等特点,引起了各行各业的高度关注。本文以含氮聚合物(聚吡咯、聚苯胺、LA133)为碳源、氢氧化钾为活化剂,合成一系列聚合物衍生的多孔炭材料。通过采用各种结构表征手段(TEM,SEM,FTIR,XPS,XRD,Raman,BET)和电化学手段对所制备的多
学位
该文以中间体四丁基锡和二丁基二氯化锡的合成为出发点,通过对原有的格氏法工艺进行改进,并对高压下直接合成二丁基二氯化锡进行探索,合成了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其中一步法由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