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加纳米粒子技术在非调质钢35MnVS中应用的基础研究

来源 :北京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vvf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钢铁企业生产出来的非调质钢往往因铁素体晶粒粗大,使得零件出现组织和性能不均匀的问题,严重影响非调质钢的使用。钢中外加纳米粒子技术可以降低钢中夹杂物尺寸,促进夹杂物诱导针状铁素体形核,有效细化微观组织。本研究将外加纳米粒子技术成功应用于非调质钢的生产制备过程,有效解决了非调质钢晶粒粗大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钢中纳米粒子收得率、针状铁素体诱导核心类型、外加纳米粒子技术在控轧控冷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研究。首先,本研究在真空感应炉冶炼非调质钢35MnVS过程中,尝试将外加纳米粒子技术应用在非调质试验钢的制备上;在分析了试验钢中纳米粒子收得率的基础上,提出采用磁感应悬浮技术提高钢中外加纳米粒子收得率的方法。研究表明:在真空感应炉冶炼非调质试验钢过程中,应用外加纳米粒子技术后,其夹杂物尺寸得到有效细化,夹杂物诱导产生了针状铁素体组织,微观组织类型得到初步改善;应用磁感应悬浮炉制备添加纳米粒子的试验钢,与真空感应炉试验钢相比,钢中Al和Ti元素的收得率分别提高了 24.4%和11.4%,夹杂物类型明显增加,平均尺寸降低了 40.0%,钢中夹杂物诱导针状铁素体的形核率接近100%,针状铁素体成为钢中主要微观组织类型。其次,借助高温共聚焦显微镜,系统分析了试验钢冷却过程中,不同针状铁素体形核核心的析出特点,以及针状铁素体的形核特点;通过调整试验钢凝固过程中的冷却强度,探究了冷却速率对针状铁素体诱导核心形核特点,以及奥氏体晶粒尺寸的影响,并分析了不同冷却强度下的微观组织特征及其形成机理。主要结论如下:针状铁素体的主要异质形核质点包括TiN-MnS夹杂物、残余δ-Fe和MgAl2O4夹杂物,其中TiN-MnS针状铁素体形核率最高,为主要的针状铁素体形核核心;冷却速率为1.25℃/s和5℃/s下的微观组织特征相对较好;不同冷却速率下试验钢微观组织特征差异主要与残余δ-Fe相的特点和奥氏体晶粒大小有关,不同形状和尺寸的残余δ-Fe能够诱导出具有不同生长特征的针状铁素体组织。最后,将外加纳米粒子技术应用于试验钢形变诱导相变强化工艺中,对比双强化试验钢(技术应用后)和单一形变强化试验钢(技术应用前)在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上存在的差异,并对形变强化过程关键工艺参数的设置进行了探索,最终提出了形变工艺参数的优化建议。研究表明:外加纳米粒子技术应用前后试验钢中的微观组织类型分别为块状铁素体和针状铁素体,在不同的形变工艺条件下,双强化试验钢的应力峰值均高出单一强化试验钢约50%;奥氏体化温度越低,形变量越大,试验钢中微观组织晶粒尺寸越小;形变温度处于Ad3和Ar3之间时,形变过程铁素体形核获得的驱动力相对较大,铁素体形核率较高。
其他文献
作为生态环保型路面铺装材料,透水混凝土具有透水、透气、多孔隙的特性,对于减少城市内涝、提高汽车行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及保持生态平衡有着明显的作用。
为了改善直接转矩控制(direct torque control,DTC)永磁同步电动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PMSM)定子磁链观测性能,该文基于有效磁链概念提出一种定子磁链滑模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也越来越繁荣,建筑业的不断发展,使得人们对于建筑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排水系统作为建筑建设中重要的一部分,它的质量是否达标,不仅影响到整个
足球一直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运动之一,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得关注,但中国足球的水平还不够发达。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在世界地位的提升,而国家队的足球水平似乎与中国在世
目的观察安胰汤联合平胰外敷方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随机、对照的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65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药物治疗,治疗组在
<正>目的探讨饮食对成年海马神经发生的影响。方法从Pubmed输入"diet" "Hippocampus neurogenesis"共检索到118篇文献,关于饮食对海马神经发生的影响研究还不是很多,饮食对海
会议
壳聚糖与碘结合不仅可以克服传统碘的配合物如聚维酮碘、碘伏、碘酊和安尔碘等存在分散均匀性难以保证,稳定性不佳、碘易散失和保质期短等缺陷,而且还可以赋予或增强高分子材料
富氧燃烧技术应用锅炉、熔炉等设备,能促进燃烧完全,大幅减少废气排放量,节本、增效、环保。日本研发的"膜法富氧燃烧技术"在以气、油、煤燃烧的不同场合应用试验表明,用27%的
<正>我国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导致占用人类正常生活的土地等问题日益突出,因此人们对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需求越来越大。明挖工法施工时通常伴随噪声、振动和空气污染
本文以内燃机活塞—缸套系统为研究对象,对工作状态下活塞裙部二阶运动和混合润滑特性进行了研究;将表面织构技术应用于活塞裙部摩擦学分析,研究了微凹坑造型表面对活塞裙部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