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研究的意义
网络在飞速发展。从走进人们生活到现在,18年的时间,网络人际传播从电子信发展到能够无限延伸的链式社会网络。在中国,1998年开通的上海热线电子邮箱还在不断的改进中,同时任何一个懂英文的人都可以通过手机twitter随时follow美国总统奥巴马的每日行动。
旧的未去,新的又来。这样的发展速度,带给人们更多网上交流方式的选择,也使网络人际传播的更加复杂多变。同时虚拟网络的负面事件越来越多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隐性网络人际传播被认为是网络负面事件的成因之一。究竟网络人际传播将怎样变化,如何才能从人际传播的角度制止网络负面事件的发生,本文为此进行了深入详细的探讨。
(二)研究方法
由于社会和学界对网络的关注,以及网络的技术优势,网络发展和网民行为统计报告数据全面,多样,而且更新迅速。笔者以来自CNNIC历年的统计数据作为主要量化参考指标,提取整合网络人际传播的有关数据,结合权威报道和网络生动案例,分析网络人际传播的心理动机,理清网民隐性和显性的人际交流行为之间的关系。
(三)主要研究结论
(1)隐性的网络人际传播是很难追溯真实身份的人际交流现象。
所有的网络行为背后都有真实存在的行为个体,他的一言一行无论是否匿名都是真实的,只是不为人知而已。
(2)显性的网络人际传播没有隐匿或者能够追溯真实身份的人际交流现象。
除了使用真实姓名,只要传播时所显示的身份是公众认可的,或者通过所显示的信息能够容易追溯到真实身份的情况,都在显性网络人际传播范畴之内。
(3)隐性网络人际传播有向显性网络人际传播自然转化的趋势。
无论是隐性网络人际传播,显性网络人际传播,还是个体身份信息的逐步揭示,都是缘于个体自身的交流需要,自然发生的。
(4)显性网络人际传播将成为网络人际传播的主流,同时隐性网络人际传播也会作为显性网络人际传播的补充长期存在。
人际传播在娱乐型网络应用以隐性为主,在工具型网络应用向显性人际传播发展。只要网络的仍然具有娱乐功能,隐性人际传播就会一直存在。
(5)显性网络人际传播可以超越实名制度下的网络人际传播。
在显性网络人际传播中,能够追溯到的信息有个体的基本物理信息,也有文本化状态下的其他个性信息。这比实名制度更加进步。
(6)显性网络人际传播的主流化将随着网络的发展,网民需求的出现,以及国家对网络环境的管理制度的完善过程中逐步实现。实名制度不是建立网络人际传播诚信的唯一方法,也不是最理想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