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檗碱类化合物降糖作用的活性、机理与化学基础

来源 :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 清华大学医学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gfang2008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檗碱(berberine,BBR)的降糖作用已在二型糖尿病病人中得以证实。机制研究表明,BBR激活肌肉和肝等胰岛素敏感细胞内的AMPK(AMP-activatedproteinkinase),AMPK通过不依赖胰岛素的信号通路,增加肌肉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减少肝脏的糖异生,从而引起机体血糖的下降。本研究发现,BBR激活包括MRC-5(人胚肺细胞),Caco-2(人结直肠癌细胞),HCT-116(人结直肠癌细胞),PC-3(人前列腺癌细胞),HL-7702(人肝细胞),BEL-7402(人肝癌细胞)和HepG2(人肝癌细胞)在内的多种细胞中的AMPK,激活作用可被AMPK的抑制剂CompoundC(CC)所抑制。BBR激活AMPK的机制可能与其抑制细胞线粒体的电子传递有关。BBR增加人肝细胞HL-7702和HepG2,以及啮齿动物肌肉细胞L6和C2C12的糖消耗量;但BBR增加糖消耗的作用不能被CC抑制,也不受干扰RNA介导的AMPK表达下调的影响;说明细胞内可能存在其它的蛋白或机制具有和AMPK及其调控通路类似的作用,此问题将在下文中详细阐述。葡萄糖消耗量能够直观地反映细胞对葡萄糖利用的情况,本研究采用了这一指标衡量BBR等化合物的体外降糖效果。   因此,本文设计构建了分别针对AMPK活性和糖消耗量的细胞筛选模型,用以评价BBR结构类似物的体外降糖活性。本项目通过化学修饰和改造,得到42个BBR的结构类似物;分别使用上述两种筛选模型进行评价。结果发现,化合物M2B1虽然激活AMPK的作用比BBR强,但具有毒性。在糖耗量筛选中,BBR的活性最强;T-1-2、J-70和470三个化合物糖消耗的活性与BBR接近,分别是BBR的87%,85%和87%,目前正在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分析了BBR衍生物增加细胞糖消耗量的构效关系,为BBR进一步的化学改造提供了研究基础。   异小檗碱(isoberberine,开发后命名为IMB-Y53,以下简称Y-53)也是上述衍生物中的一个,结构上是BBR的同分异构体。本室前期研究发现,Y-53在实验动物中口服安全性好,且降脂作用优于BBR。本研究首次报道,Y-53也具有降糖作用。细胞水平上,Y-53可以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的激活肌肉细胞L6和C2C12中的AMPK;Y-53对AMPK的激活作用可以被CompoundC抑制;Y-53增加肝和肌肉细胞的糖消耗,但活性不能被CompoundC抑制;Y-53的体外作用与BBR是一致的,但活性弱于BBR。在KK-Ay二型糖尿病小鼠模型中,使用100mg/kg/day的Y-53治疗使小鼠血糖下降28%,与使用300mg/kg/day二甲双胍(metformin)治疗的效果相当(血糖下降30%);两种药物都降低了肥胖小鼠的体重(Y-53组降低10.6%,metformin组降低11.4%);同时,Y-53使肥胖小鼠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分别下降了11%和44%,而二甲双胍没有这些作用;结果提示,BBR类化合物应用于代谢调控具有其特殊的优势。Y-53体外增加糖消耗的能力仅为BBR的50-63%,但在db/db二型糖尿病小鼠模型中,Y-53的降糖效果却与BBR相当,甚至略优于BBR,其机理主要是增加了生物利用度(已由本室的另一位博士完成)。   如上文所述,BBR的降糖作用可能并不依赖于AMPK。本研究室的前期工作表明,BBR使细胞内PKD的916位丝氨酸自磷酸化而激活,进而促进胰岛素受体(insulinreceptor,InsR)基因的转录,增加InsR在细胞膜上的表达,从而提高二型糖尿病病人的胰岛素敏感性,降低病人的血糖。本研究发现,BBR和Y-53治疗组db/db糖尿病小鼠的肝和骨骼肌中,AMPK被激活,同时InsR的表达普遍升高。因此,InsR介导的胰岛素通路可能是BBR和Y-53发挥降糖作用的另一条重要途径,Y-53和BBR的降糖机制可能与它们调控胰岛素信号通路和AMPK信号通路都有关。   除了上述的BBR衍生物,本文还进一步研究了BBR的代谢产物对上述BBR作用靶点(LDLR、InsR、AMPK)和糖消耗量的生物学活性。人体内BBR经一相代谢产生4个主要的代谢产物M1~M4。为探讨BBR的代谢调控作用是BBR自身的作用还是这些代谢产物的作用,本研究比较了BBR与4个代谢产物对上述靶点和葡萄糖消耗量的活性强度。结果发现,产物M1~M4都可以增加HepG2细胞内InsR的表达;M1和M2可以增加HepG2细胞内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owdensitylipoproteinreceptor,LDLR)的表达,M3和M4没有作用;M1和M2可以激活HepG2细胞内的AMPK,而M1~M4都可以激活大鼠骨骼肌L6细胞中的AMPK;四种代谢产物都可以增加肌肉细胞L6和C2C12对葡萄糖的消耗;对于上述靶点和生物学效应,代谢产物的作用强度都不如BBR本身,所以发挥代谢调控作用的主要化学实体是BBR本身,而不是其代谢产物。另外,代谢产物的生物活性虽然都不如BBR,但它们的结构中具有可被修饰的羟基(如图15所示),可以在化学改造中加以利用。   BBR的生物利用度较低(不足5%)。近几年本研究小组尝试多种手段提高BBR的体内药效。理论上,增加口服生物利用度可能提高BBR降糖的效果。前药制备是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的重要手段之一,但BBR的结构不易改造成前药,所以我们决定挑选有活性的BBR代谢产物进行前药合成,来探讨增加生物利用度能否提高BBR类化合物的体内药效。由于结构中E环开放的产物M3和M4(结构如图15所示),在HepG2细胞中丧失了对AMPK和LDLR的药效(如图16.B和C所示),因此被放弃。如上文所述,尽管弱于BBR,但产物M1保持了所有BBR的生物学活性,且对于LDLR的活性优于其它代谢产物;因此,本文最终选取了M1作为活性基团进行前药合成与评价。   本研究发现,将代谢产物M1的9位羟基棕榈酸化,得到的前药化合物5g,具有较好的脂溶性(2<LogP<7)和血浆酯酶水解速率;前药5g长期给药不影响大鼠的肝肾功能,表明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在二型糖尿病模型小鼠KK-Ay上,5g具有和BBR相当的降糖效果(100mg/kg/day的5g治疗组血糖下降26%,100mg/kg/day的BBR治疗组血糖下降28%)。从不同细胞的糖消耗量上看,M1的生物活性仅为BBR的15-46%,但制成前药增加脂溶性及生物利用度后,5g与BBR在动物水平的降糖效果相当。这说明,增加生物利用度可以提高BBR类化合物的体内药效,这为BBR的改造提供了研究方向。另外,化合物5g需要进入血液才能大量释放出有效成分M1,提示BBR类化合物需要进入血液才能发挥代谢调控作用。   综上所述,本研究表明BBR可在体内和体外激活AMPK,但其降糖作用可能并不依赖于AMPK。针对抑制线粒体电子传递发挥作用的降糖药物(如BBR和二甲双胍),本研究构建了细胞水平测定葡萄糖消耗量的筛选模型,分析总结了BBR类似物对细胞糖消耗量的构效关系,为BBR的化学改造提供了理论基础。本研究首次证实了Y-53的降糖作用,与BBR相同,Y-53也具有同时调控血糖和血脂的优点。本研究发现,BBR四个主要一相代谢产物(M1~M4)的生物学活性不如BBR;因此,发挥代谢调控作用的主要化学实体是BBR本身,而不是其代谢产物。本研究以代谢产物M1为结构基础,成功制备了前药5g;在动物模型上,5g具有与BBR相当的降糖效果,证明增加生物利用度有利于提高BBR类化合物的体内药效。本研究充实了BBR类化合物降糖作用的分子机理,了解了更多BBR类化合物降糖的化学基础。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学校的教育水平也逐渐提升了,学校教育不但要对学生进行教育,还要注重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家校沟通有助于帮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校园文化因其隐性、实践性特点,在高职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中有着独特作用.要有效发挥校园文化育人作用,应发掘高职院校精神内涵,形成蕴含工匠精神富有高职特色的校园精神文化
在新形势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创新方法手段,切实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为我们新闻媒体和互
在植保科研随机区组试验资料的分析过程中,一般要对原始数据进行一定的代换,如反正弦角度代换,平方根值代换或对数值代换,再用代换值做F、SSR等统计检验。有时,为了充分证实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是大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提出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其实是针对大学生的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部分.本文就主要从大学生在创新创
期刊
当今社会,正处在巨大的变革与发展中,许多原来热门的事,现在经受着巨大的冲击.对于一个在职教战线上工作多年的人来说,我感受到职业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压力,感触颇深.
期刊
总论 中国栩花学会第三次学术讨论会纪要一关于提高我国棉花 产妞的建议·····、············……中国棉花学会1(2) 全国棉花品种联合考察总结 ······
在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自身全面发展的方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是两个重要的途径.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的作用,既能够使学生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现代网络技术迅速发展,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已深度融入人们的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对高校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观点和认知方式产生了较为深刻的影响,也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对中职德育课程采取发展性评价模式,这种模式能够提升中职学生德育课程的教学效果.本文对发展性评价的概念、目的、特点和作用进行分析,详细地论述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