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耗能器偏心支撑框架结构的设计及其抗震性能研究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gg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偏心支撑框架是满足抗震要求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抗侧力体系,该体系较好地结合了抗弯框架和中心支撑框架的长处,能同时满足结构的强度、刚度和能量耗散的要求。 结构振动控制技术是目前结构工程学科中一个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并且由于被动控制不需要外界能量的输入,所以它成了现今结构控制的主流。 本文在偏心支撑斜杆上设置耗能装置,在风荷载或小地震作用时,这些耗能装置具有足够的初始刚度,处于弹性状态,结构具有足够的侧向刚度以满足使用要求。当出现中、强地震时,耗能装置率先进入非弹性状态,大量消耗输入结构的地震能量,并且迅速衰减结构的地震反应,避免主结构出现明显的非弹性状态,从而保护主结构及构件在强震中免遭破坏,确保主结构在强震中的安全。 本文首先结合算例对普通偏心支撑钢框架和含耗能器偏心支撑钢框架进行了结构设计,然后对这两种结构形式进行弹性反应谱分析、弹塑性时程分析并进行了相应的比较。得出加设耗能器后,虽然结构的刚度减小,延性增大,但其层间侧移和层间侧移角仍能满足规范限值要求,并且在加设耗能器后,结构的消能能力和抗震性能都较偏心支撑结构有所提高。最后利用Pushover分析方法得出含耗能器偏心支撑结构的基底剪力—位移曲线、塑性铰出现的位置及先后顺序。得出含耗能器偏心支撑钢框架结构体系在地震荷载作用下耗能装置可以在耗能梁段屈服进入塑性之前耗散一部分地震能量,从而推迟耗能梁段的屈服,并且减少耗能梁段吸收的地震能量,更有效地保证与耗能梁段相邻的柱与支撑处于弹性状态,起到“双保险”的作用。 在偏心支撑斜杆上设置耗能装置,在理论研究及实际工程中都还处于空白状态。通过本文的研究结果初步证实了这种新型结构体系的良好抗震性能,为进一步对其进行理论分析以及工程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充分利用冶金工业副产物粒化高炉矿渣生产碱激发高性能水泥,成为了当前建材领域热门研究方向之一,这对于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近些年来,人们对于矿渣的利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目前矿渣主要是作为填充料或者取代部分硅酸盐水泥熟料生产矿渣水泥,亦或者作为碱激发水泥的主要原料。本课题主要研究了碱矿渣混凝土抗压强度、静态应力-应变性能以及动态应力-应变性能,与此同时对流动性
由于土层分布的不均匀性,基坑周边地面荷载的不对称性,场地地面两面高差的不同,基坑土方开挖的不对称等因素都会导致基坑支护结构上承受的荷载非对称,从而造成其变形及内力大
本文在饱和土初始应力各向异性的弹塑性模型和非饱和土弹塑性模型的基础上,给出了原状非饱和黄土不等向硬化弹塑性模型,并采用基于SMP准则的空间应力变换,对其进行三维化,使
现浇混凝土薄壁筒桩作为一种新的桩型,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以前,人们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了改善筒桩的施工工艺方面,而在理论及试验研究方面倾注的热情较少。设计者也因为对筒桩的
结构健康监测是当今土木工程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其中结构损伤检测是结构健康监测的基础和核心,而振动模态分析技术和神经网络技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工具。 本文目的
高速铁路较之一般铁路线对线路的平顺性要求更高,一条高速铁路线路是由路基、桥梁、隧道、涵洞等不同刚度的构筑物组成,在这些不同构筑物连接处存在着刚度差异所引起的沉降差异
局部场地对地震波传播有很重要的影响,震害调查显示,地震烈度异常区与场地条件密切相关。场地反应问题也是近年来国内外非常关注的研究课题,对该问题的理论分析求解包括解析
本文简述了几种常用的地震动平稳随机模型,这几种地震动平稳随机模型的功率谱是一组光滑的函数,相应的自相关函数基本上是指数衰减的振荡函数,且很快衰减到零;但是真实地震动的归
桩基础是软土地区常见的地基处理方法,软土高含水量、高孔隙比、高压缩性和低强度、低渗透性、低固结系数的特性,使天然地基往往不能满足工程需要,采用桩基础进行加固是有效手段
短肢剪力墙是一种介于异形柱和剪力墙之间的抗侧力构件,它组成的短肢剪力墙结构结合了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的优点,由于没有像框架结构那样室内存在凸出墙面的柱,非常适用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