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建筑“本土化”探索对比及分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sb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改革开放30年,市场经济的逐渐深入,中国大陆的建筑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在21世纪的10年内,中国大陆建设规模和数量在世界其他地方是少见的。惊人的建设量吸引着大量能干的建筑专业人士,在全国各地的演艺场竞争,也使世界上的建筑大师到中国这个实验场来完成自己的建筑梦想。学生和建筑学者关注着这狂热的现象。全球化和本土化交叠、冲突,这些所引起建筑界的兴奋和焦虑,正影响着新一代青年建筑师的深刻思考,以及他们的作品。中国大陆民众观念也在发生着转变。在海峡对岸,台湾在六七十年代经济起飞,已进入发达地区行列。而1988年政治解严为建筑界铺陈了一个允许与鼓励建筑美学百花齐放的政经环境。后现代主义在台湾开始蔓延,去中心主义,多元价值的要求,弱势族群抬头,要求权力再分配,各个族群的主体性与身份认同感得到提升,这些社会普遍关怀的话题成为日后建筑师在创作过程中着重考虑的要素。台湾当代建筑师及社会工作者普遍的社会关怀取向,是值得大陆建筑师及学者学习借鉴的。2008年汶川大地震之后,我们需要怎样去审视未来的中国建筑,需要以怎样的心态来看待建筑创作,中国是否需要放慢建设的脚步,多进行一些社会关怀?我们应当如何做我们自己的“本土”建筑?因为完全拷贝西方形式是对本国以及“本土”丰富的建筑遗产的轻视。这些都是在“本土”建筑探索中需要回答的现实问题。也是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所在。本文在第二章到第四章回顾了台湾地区及中国大陆自1949年分治之后,各自在建筑“本土化”的探索历程,并着重分析论述当代两岸的“本土化”实践。第五章对两岸各自的建筑“本土化”探索情况及各自的不同特点进行对比,引出台湾的相关实践思考对大陆建筑界的启发——文化空间主体性的诠释、人本与社区关怀、建筑为草根服务以及建筑界应该与公部门、民众合作营造空间等。从而在第六章本论文最后结语部分,引发对建筑“本土化”、建筑师角色的重新思考,重新认识和定位。展望未来的中国建筑,充满机遇与挑战,期望有更多的研究者加入两岸建筑文化对比的研究当中。附录部分为中国大陆关于“本土设计”的研讨会内容及台湾知名建筑界学者、建筑师的访谈录,以期了解当代两岸建筑界对于建筑“本土化”探索的思考情况。
其他文献
根据钻井测温和镜质体反射率资料,在现今地温场分析的基础上,开展了有机质热演化和热史模拟研究。热史模拟结果表明,火石岭组古地温较高,沙河子组时期有一个明显的降温,营城组晚期
以湖北恩施至来凤高速公路中的石板溪特大桥主桥为工程背景,主要对其主桥11#墩墩身及11#墩上悬浇阶段悬臂长度达54m时的箱形梁的日照温度效应进行了理论分析和现场测试。利用
目前随着人们对建筑的认识与要求已发生了质的变化,新的建筑观念已经在中国悄然兴起.如何努力探索建筑教育改革方向,培养出适应新时期、新形势下社会需要的复合型建筑学专业
以人为本是认识素质教育的重要思想前提。广大教师应摒弃落后的学生观.牢固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个学生都有潜力、学生是完整的个体、尊重每个学生等新的学生观,用新的学生
在单跨简支体系的梁式桥中,钢一混凝土叠合连续梁的结构形式充分利用了钢梁便于架设、轻质高强和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较好,抗压强度较高的优点,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桥梁的跨越能力。
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表现1、市场盲目性风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银企借贷双方都要对借贷行为的经济前景进行预测,只有借贷双方预计将来均可得到补偿,并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
近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对农业动力机械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不断更新农业动力机械技术。针对农业动力机械更新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有效
终端作为移动业务的载体,对于拓展新增市场、维系存量市场、促进数据及信息业务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如何有效地细分客户,对客户终端偏好进行分析,已经成为移动公
导管架结构原本是采油平台中一种常用结构型式。该结构有刚度大、整体性好、抗风、波浪、水流能力强的特点,目前已用于开敞式码头。为了节省成本,相较于驳船运输,针对码头结构,可
<正>骨科运动医学(Orthopedic Sports Medicine)是由骨科学、创伤学及运动学等学科综合发展起来的临床交叉学科,是骨科学的一个分支,也是运动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1-4]。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