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纳尺度流体释放及其在微流体二极管应用的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ny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纳流体控制技术在近几十年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它提供了一种集合多种功能的微纳实验室系统,在生物医学分析、药物传输、环境和食品检测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将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中去。然而,随着人们对微纳流体控制的要求越来越高,流体在微纳流道中流动的理论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并且微纳流体逻辑控制系统也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本文在前人所得成果的基础上,对流体在微流道中的释放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对其理论做出了一定完善,并利用这些研究结果提出了一种被动微流体二极管结构。具体的研究总结如下:(1)微流控装置的加工制造。首先,对微流控芯片的各种加工制造方法进行了详细综述,并根据加工过程高效简洁、成本低廉、实验中实用性强等标准最终选用了激光烧蚀技术加工微流控芯片。确定了加工方案后,在激光刻模机加工和氧等离子表面键合原理的基础上按照相应的步骤进行芯片及夹具的设计制造并进行组装。然后,对与实验相关的芯片中微流道的尺寸、表面特性等等进行了实际测量,以尽可能缩减实验中产生的误差。(2)对微流体释放压力的实验测试、理论分析及仿真验证。利用实验和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从微米级到纳米级矩形通道的流体释放过程。实验的结果显示,非浸润液的释放压力随着矩形截面通道宽度的减小而增大,并随着通道壁倾斜角的增大而增大。对此,建立了改进的杨-拉普拉斯方程,来预测矩形微纳通道的释放压力。该方程在纳米尺度的通道也可以适用。实验和理论预测的结果均得到了数值模拟结果的验证。除此之外,经过与上述相同的实验与仿真验证得知,对于润湿液,在通道壁倾斜角小于一定值时,可以自发从微流道中释放。(3)被动微流体二极管的设计与实现。基于前一章对释放压力的理解及运用,提出了一种被动微流体二极管模型。该流体二极管没有运动部件,利用了不对称的微流道结构,可以使水在很宽的压力范围内优先正向流动,而反向流动则被阻塞,呈现与电子二极管相似的效果。这种效果是其各个方向不同的激活压力导致的。此外,可以通过改变通道尺寸及壁面表面特性的方法对流体二极管的有效压力范围进行灵活调整。相应的流体二极管结构已经使用上述方法制造出来,并通过实验及COMSOL有限元模拟的方法进行了验证。这为集成的微流体和纳米流体刺痛种的流量控制或逻辑计算提供了一种新颖的策略。
其他文献
学位
三叉神经痛是神经系统的一种顽疾。现有的治疗方法主要为消融手术,其原理是消融针上通过电流会产生高温,使得三叉神经痛病灶部位组织凋亡、毁损。消融手术难点在于如何将手术器具穿刺到达病灶。现有穿刺方法主要为:依靠医生经验徒手穿刺和依靠医学设备引导穿刺,两者的成功率都较低,若因穿刺点位置或穿刺角度等偏差而造成穿刺失败,后果很严重。基于医学图像,采用计算机程序实现穿刺路径自动规划,能够使消融针在穿刺过程中对患
学位
随着机动化的交通需求迅速增长,快速道路交通拥堵问题愈发严重。现有的主动交通管控方法,包括入口匝道控制和可变限速控制,是缓解快速道路拥堵最有效的控制方式。入口匝道控制通过调节匝道汇入主线的流量,可变限速控制通过调节瓶颈上游路段的限速值,两种控制方式都是通过防止瓶颈路段通行能力下降来提高快速道路的通行效率。近年来对于快速道路瓶颈路段的研究主要针对合流区的瓶颈,针对快速道路远距离下游瓶颈的研究较少,而在
学位
阿尔茨海默病是发病率较高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记忆力减退、进行性认知功能衰退,同时伴有各种精神行为异常和人格改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有资料表明,继心脏病、恶性肿瘤、脑卒中后,阿尔茨海默病已经成为老年人死亡的第四大杀手。关于阿尔兹海默症的致病机理,普遍认为是β-淀粉样蛋白通过与细胞膜的相互作用,诱导细胞产生毒性。但是关于两者相互作用的机制仍有很多关键问题没有解决,因此有必要深入了解β
学位
学位
化业生产过程(如印染、造纸等)常有废液产生,而这些废液中往往含有浓度较低的Na OH溶液,若将其直接排放到外界环境中,不仅污染了水体和土地,还浪费了碱原料,这与节能环保理念相违背。因此,将工业废液高效浓缩再生,获得较高浓度的Na OH溶液,并加以利用非常有必要的。热泵具有较高的能效比,在工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若将热泵循环应用于碱液蒸发系统,将会达到较好的节能效果。国内外学者对基于热泵循环的碱液蒸
近年来,移动终端的普及率不断提高,移动应用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导致移动网络流量飞速增长,移动应用的流量识别技术成为目前热门的研究课题。现有的移动应用流量识别工作主要围绕流量数据自动化采集和智能分析两方面展开。在流量数据采集方面,动态测试技术往往存在流量覆盖率较低、流量数据获取不全面的问题,而静态信息抽取则面临着方法复杂度高、时间消耗大,或应用建库规模过大,难以进行大规模分析的问题。在移动应用流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