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过程中的语篇意识

来源 :西北成人教育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ckey887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来,翻译研究蓬勃发展,许多学科如心理语言学和篇章语言学的介入拓展了翻译研究的视角。翻译研究已不仅仅局限于对翻译文本的研究,探索翻译过程也逐渐成为翻译研究的一个新的视域。翻译过程是译者解码原文和编码译文时进行文本加工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译者必须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来解码原文并编码译文,因此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是否具备语篇意识就逐渐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焦点。目前,国内外的一些学者多从篇章语言学的视角来研究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语篇意识,但这些研究仅仅是通过分析文本来推测译者的语篇意识。本文试图将图式理论和文本分析结合起来,以有声思维为基本的研究方法,探究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解码原文和编码译文时文本加工的具体方式,以此来进一步研究翻译过程中译者的语篇意识。本文以中国某大学28名翻译专业三年级学生为实证研究的对象,选用英语专业八级翻译考试中的一篇记叙文(英译汉)为实证研究的具体材料,对收集到的有效数据进行了定性分析。结合这项实证研究,本文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学生在英译汉的过程中具备语篇意识。首先,学生在编码译文时能够有意识地体现原文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文本类型。其次,学生在理解原文和产出译文的过程中能够根据语境选择词义和句义。第三,学生具备语篇连贯的意识,他们在翻译过程中尽力弄清文本潜在逻辑结构中隐含的事件之间的关系。最后,学生具备语篇衔接的意识,他们在解码原文的过程中充分关注衔接方法并体现在目的语文本的编码中。2.学生在英译汉过程中的语篇意识有一些共同特点。第一,学生刚开始翻译时语篇意识不是很强。第二,学生在翻译短句时主要注意微观层面的语篇意识。第三,学生微观层面的语篇意识影响了他们对原文的理解和译文的产出。第四,宏观层面的语篇意识和微观层面的语篇意识在学生的翻译过程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第五,学生在翻译长句时会同时借助宏观语篇意识和微观语篇意识。这篇论文主要由六章构成。第一章陈述了研究问题和研究意义。第二章回顾了翻译过程和语篇意识的相关研究。第三章介绍了研究的理论框架—图式理论和语篇分析。第四章是研究设计。第五章对收集的数据进行了定性分析。最后一章是此项研究的讨论和结论部分。
其他文献
<正>第一部分:开题报告一、选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一)课题研究背景《中小学德育大纲》指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对于小学生来说,语文
会议
目的系统评价125I放射粒子联合支架内植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MOJ)的疗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从建库至2017年4月在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
数字技术的发展带来媒体技术的变革,形成了新媒体时代,催生出了新媒体艺术,新媒体艺术的诞生打破了传统媒介的局限性,逐渐融入到各种艺术形式中,舞台艺术便是其中的一样,新的
鲁迅小说的内容博大精深,艺术手法极为丰富。而在极为丰富的艺术手法中,当推“借一斑略知全豹,以一目尽传精神”的“画眼睛”艺术。这种以少胜多的艺术手法,除了通过眼睛显示
“双元结构”理论指出,由于成年外语学习者大脑中存在有两种不同的语言符号系统,必然会出现由两种语言所支配的、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作用的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即:“母语知识结
<正> 编辑同志: 刘长虹、陈豪同志的文章《鲁迅笔下的“眼睛”——学习鲁迅小说札记》(《扬州师院学报》1979年第1期),把鲁迅先生“画眼睛”的话,简单地理解为人物肖像描写的
期刊
衔接理论(Halliday & Hasan,1976)自从提出以来,许多学者,例如Guy Cook (1989),Michael Hoey (1991)及Martin, J. R., (2004)等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做了深入研究。Cook从词
话轮转换是日常会话中一个十分普遍的现象,但它在东北二人转中呈现出不同于日常会话的特点。东北二人转中特殊的话轮转换机制不仅奠定了它的基本会话类型,而且限制了会话参与
幼儿教育阶段是孩子启蒙的重要阶段,幼儿教师通过挖掘幼儿的潜能,培养幼儿的学习能力,使幼儿能够在此阶段得到相应的成长。幼儿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
麦田杂草防除是目前小麦生产中的难点,通过试验对比出在不同处理方式下几种药剂的防治效果,对晚粳稻茬麦田杂草的防除具有重要意义。试验对6种除草剂及其复配防治小麦田杂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