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绵羊高繁殖力和非季节性发情基因的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yuiyigjgh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褪黑激素受体1b(melatonin receptor 1b, MTNR1B)、抑制素βA亚基基因(inhibinβA, INHBA)、kisspeptin及其受体G蛋白偶联受体54(Gprotein-coupled receptor 54,GPR54)、绵羊骨形态发生蛋白6(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6,BMP6)基因为研究对象,用PCR单链构象多态性(PCR Single-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PCR-SSCP)分析、RT-PCR、基因克隆等技术研究这些基因在常年发情的高繁殖力绵羊品种以及季节性发情的低繁殖力绵羊品种中的遗传变异及其对绵羊繁殖性能的影响,寻找影响小尾寒羊高繁殖力和常年发情的主效基因或有较大关联的基因型或基因位点,以探索小尾寒羊高繁殖力及常年发情的分子遗传机理,为绵羊高繁殖力的标记辅助选择提供科学依据。实验主要得出如下一些结果:根据人褪黑激素受体lb基因外显子2和预测的牛褪黑激素受体mRNA序列设计5对引物,检测MTNR1B外显子2在常年发情绵羊品种(小尾寒羊、多赛特、湖羊)和季节性发情绵羊品种(特克塞尔、考力代)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测序结果表明突变型与野生型序列相比存在33个碱基突变,其中14个引起氨基酸改变。分析表明这些突变均与绵羊季节性发情相关性不大,MTNR1B基因可能不是影响绵羊季节性发情的主要基因。比较发现获得的绵羊褪黑激素受体1b基因外显子2序列与牛、猪的系统进化关系较与人、小鼠的近,它与牛(95%)和猪(79%)的褪黑激素受体1b氨基酸同源性高于与人(76%)和小鼠(71%),而且与绵羊、人和小鼠的褪黑激素受体la的氨基酸序列也有较高的同源性(61%-63%)。结构分析发现绵羊褪黑激素受体lb具有35个特异变化的氨基酸,并在第3跨膜区后具有DRY和CYVCR序列,这与牛的褪黑激素受体1b一致,而不同于已知的其它褪黑激素受体家族中的NRY和CYICH结构,但和已知的其它褪黑激素受体家族一样,它在第7跨膜区内含有一个NAXXY序列。我们认为可能是由于绵羊褪黑激素受体lb这种结构上的差异导致了它与配体(主要是褪黑激素)结合功能的改变,或者导致其受体的特定结构域改变和磷酸化途径,并由于基因替代效应的影响,使它在绵羊体内的功能逐渐被弱化,在进化中其功能逐渐被其它基因取代(可能主要是褪黑激素受体1a),以致于其表达现在很难检测到。根据牛抑制素βA亚基基因外显子1、外显子2和绵羊抑制素βA亚基mRNA序列设计5对引物,检测抑制素βA亚基基因的全部编码区和部分3’UTR序列在2个高繁殖力绵羊品种(小尾寒羊、湖羊)以及6个低繁殖力绵羊品种(多赛特羊、特克塞尔羊、德国肉用美利奴羊、南非肉用美利奴、考力代、中国美利奴绵羊)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该基因对绵羊高繁殖力的影响。结果发现引物3、引物4与引物5扩增片段有多态性,其余2对引物的扩增片段不存在多态性。对于引物3,发现AA、BB、CC三种基因型型,中国美利奴绵羊都为CC型,湖羊含有AA和BB型,其余6个品种均为AA型。BB型与AA型相比有8个碱基突变,CC型与AA型相比有4个碱基突变,这些突变均没引起氨基酸改变。对于引物4,发现EE、EF、FF、GG和EG五种基因型型,其中小尾寒羊、湖羊、特克塞尔羊、南非肉用美利奴和考力代羊等5个品种都为EE型,多赛特羊和德国肉用美利奴羊均含有EE、GG和EG三种基因型,中国美利奴绵羊中含有EE、FF和EF三种基因型。FF型在对应EE序列的第114 bp处有一个G→A的单碱基沉默突变。GG型在对应EE序列的第143bp处有一个C→T的单碱基突变,即TCG→TTG,引起亲水的丝氨酸(Ser)→疏水的亮氨酸(Leu),该位点对应GenBank发表的绵羊抑制素βA亚基的第287位丝氨酸(Ser)残基。对于引物5,发现KK、LL、KL和MM四种基因型,其中MM基因型只在湖羊中检测到。LL型在KK型第218bp处有一个G→A的单碱基突变,MM型与KK型相比有9个的碱基突变,这些突变均为没引起氨基酸改变。小尾寒羊只在引物5中检测到多态,LL型小尾寒羊产羔数最小二乘均值分别比KL型和KK型小尾寒羊多0.53只(P<0.05)和0.63只(P<0.05)。KL基因型小尾寒羊的产羔数的最小二乘均值比KK基因型的分别多0.10 (P>0.05)。INHBA基因编码区在湖羊、多赛特羊和德国肉用美利奴羊中有较高的碱基突变率,以湖羊为最高,在小尾寒羊、特克塞尔羊、南非肉用美利奴、考力代和中国美利奴绵羊中的碱基突变率较低。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kisspeptin基因外显子1和GPR54基因外显子1、外显子2和部分外显子5序列在常年发情的高繁殖力绵羊品种(小尾寒羊、湖羊)和季节性发情的低繁殖力绵羊品种(多赛特、特克塞尔、考力代)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并分析其对绵羊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Kisspeptin基因的外显子1在常年发情的小尾寒羊(出现AA、BB和AB 3种基因型)、湖羊(出现AA朋和CC两种基因型)中均有多态性,在季节性发情的绵羊品种中均无多态性(只有AA型):GPR54基因的外显子2在常年发情的湖羊中有多态性(出现DD和EE两种基因型),而在常年发情的小尾寒羊和季节性发情的绵羊品种中均无多态性(只有DD型);GPR54基因的外显子1和部分外显子5序列在5个绵羊品种中均不存在多态性。测序发现BB与AA型相比有1个突变(G73A),导致Val25Met; CC型与AA型相比有7个碱基突变(C19T、C33T、T34C、C63A、T64C、C72G、C77T),其中4个突变引起氨基酸改变,即分别为Arg7Trp、Phe12Leu、Asn24Lys、Ala26Val。EE型与DD型相比有T269C、A320C两个突变,分别导致Met90Thr和Aspl07Ala。小尾寒羊AA、BB和AB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62、0.05和0.33。BB型和AB型小尾寒羊平均产羔数分别比AA型多0.78只(P<0.05)和0.45只(P<0.05),BB型和AB型小尾寒羊平均产羔数差异不显著(P>0.05)。这些结果初步表明kisspeptin基因与绵羊的常年发情和高产羔数有一定的相关性。根据GenBank发表的绵羊骨形态发生蛋白6基因部分序列所包含的外显子5、6、7和小鼠BMP6基因外显子5、6、7序列设计3对引物,检测了BMP6基因外显子5、外显子6和外显子7在高繁殖力绵羊品种(小尾寒羊、湖羊)和低繁殖力绵羊品种(多赛特、特克塞尔、考力代)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同时研究该基因对小尾寒羊高繁殖力的影响。结果发现该3对引物在所检测的5个品种中均无多态性,说明所检测的BMP6外显子5、6、7序列比较保守,该区域可能不是影响绵羊高繁殖力的功能结构域。同时克隆了绵羊(695bp)和山羊(699bp)部分BMP6 mRNA和绵羊exon3-4的内含子序列和两端部分外显子序列(785bp)。发现绵羊和山羊的碱基和氨基酸序列差异很少。两者的碱基序列同源性高达99.28%,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8.1%,除山羊中插入一个丙氨酸外,.只有4个氨基酸的差异。绵羊与牛、人、小鼠和大鼠的碱基同源性分别为97.04%、81.82%、84.68%和85.06%;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9.05%、91.43%、90.48%和92.38%,均大于90%,说明BMP6在各物种碱基序列虽然差异较大,但氨基酸序列却非常保守。
其他文献
MEMS(Micro-electronics Mechanical System)的可靠性已经成为它能否成功地实现商品化的一个重要问题.多晶硅微悬臂梁是MEMS中的一个基本结构,阐述了多晶硅微悬臂梁的粘附失
乳果糖作为渗透性缓泻剂已广泛用于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近年随着对肠道菌群和肠道微生态研究的深入,乳果糖的益生元效应受到广泛关注。对乳果糖益生元效应的探索有助于更好
弓形虫是一种世界范围内寄生的原虫,可导致人畜流产、死胎和免疫抑制患者死亡,临床表现复杂,确诊困难,缺少有效的治疗药物,给公共卫生和畜牧业带来极大危害。弓形虫循环抗原(
通过具体实例,讨论了抗震概念设计的重要性,对于空旷房屋这种平面,竖向布置复杂,难以精确分析的结构体系,抗震概念设计尤为重要。
奶牛乳房炎通常就是指乳腺发生了炎症,是由多种因素引起严重程度不同的复杂疾病。最后会由于环境、病原体以及宿主的不同而导致不同的后果,因此治疗代价较高且不容易治愈。当
通过对LDAR技术的文献及应用调研,重点总结了LDAR在美国、欧盟等国外发达国家中的应用情况及经验教训;系统讨论了国内政策文件对LDAR提出的相关要求,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了我
1病例报告患者杨某,男,17岁。因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无力进行性加重人院。表现为上楼、爬楼梯及走路久后时感双下肢无力明显;无头昏、头痛,无吞咽困难及饮水呛咳,无肢体麻木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纯音电测听(PTA)在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甲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例甲减患者进行BAEP及PTA检测,并分别对治疗前后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受复杂的自然地质条件、设计、施工、管理、成本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塌方,属于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文章通过借鉴安全系统化的分析事故树的方法,对隧
目的探讨达英-35配合促排卵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症不孕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于2016年7月~2018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多囊卵巢综合症不孕患者中选取50例,随机分组,其中观察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