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向通风作用下隧道贴壁火灾烟气分岔特性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rr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隧道由于其狭长的特殊结构,一旦发生火灾,消防救援和安全疏散将面临巨大挑战,高温有毒烟气是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纵向通风是一种有效控制烟气的通风方式,当纵向风速较小时,烟气在撞击顶棚后,将迅速沿隧道顶棚蔓延,呈一维纵向流动的特点。当纵向风速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烟气在火源下游可能出现分岔流动现象,在隧道顶棚将出现几乎无烟的低温区域。当火源位于隧道中心位置(中心火源)时,顶棚烟气将呈“V”形分岔流动并最终汇聚,而当火灾发生在隧道侧壁处(贴壁火源)时,顶棚烟气将呈“S”形流动。因此,烟流结构形式随着纵向通风速度、火源横向位置的不同将产生较大差异。临界风速是纵向通风设计的主要依据,在实际工程中,为了保守起见,纵向风速往往超过计算的临界风速。当纵向风速较大时,火源下游将出现烟气分岔现象。竖井或排烟口一旦设置在烟气分岔流动的低温无烟区域时,将不能有效排烟。因此,纵向通风作用下烟气分岔特性的研究,对于指导隧道防排烟设计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论文通过小尺寸实验,开展了中心火源条件下烟气分岔流动时顶棚最高温度的研究,将实验结果与Kurioka最高温度预测模型进行了对比,发现使用Kurioka预测模型计算烟气分岔顶棚最高温度时,会产生较大误差。基于小尺寸实验结果,提出了适用于烟气分岔流动时顶棚最高温度的预测模型。在火源热释放速率较小时,Kurioka预测模型和本文的预测模型差异较小,在火源热释放速率较大时,两者预测结果会产生较大差异。为了分析火源横向位置的影响,开展了贴壁火源条件下烟气分岔流动时顶棚最高温度实验,提出了贴壁火源最高温度预测模型。同时,利用“镜像”原理对贴壁火源进行处理,发现基于镜像原理的计算结果和本文的预测模型存在较大差异。最后,通过FDS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隧道宽度条件下,纵向通风对贴壁火灾烟气分岔的影响。针对贴壁火源烟气分岔呈“S”形的特点,对顶棚烟气“S”流动进行了区域划分,分析了烟气撞击顶棚位置、烟气撞击侧壁位置等,构建了烟气触顶区域的纵向偏移距离和低温无烟区域纵向长度的理论模型。结果表明,随着纵向风速的增大,烟气撞击顶棚与撞击侧壁的区域会不断往下游发生偏移,低温无烟区域将随着纵向风速的增大而扩大。基于FDS模拟结果,提出了贴壁火源烟气“S”形蔓延下三个特征长度的预测模型。
其他文献
干硬性混凝土(roller compacted concrete,简称RCC)具有快硬早强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大坝、路面等工程中,但其存在易拉断、韧性低、受载易开裂等缺陷,影响其工作性能和使用年限。纤维增强混凝土是近年来飞速发展的新型复合材料,在RCC中掺加纤维也可以显著阻碍基体中裂缝的产生与发展,增强增韧。不同纤维可以在不同层次、不同尺度上逐级阻裂和互相增强,从而更好地改善混凝土的性能。粗聚丙烯纤
重庆市的地形条件为山地地形,各供水组团之间联系不够紧密,城市供水应急保障及用水安全储备较弱。为了提高各供水组团之间的联系,保障城市供水,需要在各组团之间建设大量长距离大断面供水管道。考虑供水水质要求以及重庆地区围岩以软、硬岩石为主,项目选用混凝土管道通过顶管法进行施工。长距离大断面混凝土顶管在施工过程中由于顶力大、受力复杂的特点,在顶管接头处易产生应力集中导致管节接头局部压碎破坏。鉴于此,本文依托
近年来,随着大量深部岩体开挖工程建设的展开,高地应力问题不断显现,使得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对深部岩体开挖过程中围岩的稳定性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对此,本文以砂岩为研究对象,利用自主研制的“多功能真三轴流固耦合试验系统”,开展了真三轴应力条件下砂岩的加卸载实验,重点探讨了不同初始静水应力和不同Lode角对砂岩的力学特性、声发射特征、裂纹扩展特征以及能量演化规律的影响,对深入研究岩石的损伤破裂特性有重要的
当今教育越来越关注心理因素,尤其是"立德树人"育人目标的提出,对师生的身心健康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教育过于偏重知识传授,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积极心理的培养,这样的教育理念下培养出来的人才虽然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却不懂得调节自身的心理,如一些人缺乏积极心理,无法正确面对挫折、诱惑等,对自己的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甚至还可能危害他人和社会。因此,从育人的角度来讲,积极健康心理的培养是当代教育的重要内
期刊
学位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安防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门禁作为安防领域里十分重要的一环,一直以来都受到许多企业的青睐。现在,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生物识别领域的不断突破与发展,许多传统的物联网门禁设备无法满足现代企业和个人的需要,人们迫切的需要一种更加智能化的门禁通行方式,需要更为高效、实时和便捷的门禁通行体验。智能门禁物联平台正是基于此目标,用以满足以上企业和个人的需求。通过分析国内外的相关发展
区域供冷在国内已有一定应用,行业内对区域供冷输配系统比摩阻及供冷半径的研究还比较缺乏。本文针对区域供冷系统最佳比摩阻、供冷半径开展理论和实际应用的研究,开发相关应用软件,促进区域供冷系统的推广与应用。首先,本文以全寿命周期成本年折算费用为目标函数,分析了全寿命周期成本各项费用的组成,建立输配系统最佳比摩阻数学模型;提出了以冷水循环泵能耗与输送冷量的一次能耗比ECR’为指标确定供冷半径的评价方法,建
工程岩体失稳破坏往往是由于岩体的变形过大造成的,而岩体在变形破坏过程中,其变形从最初的均匀逐渐转化为非均匀,产生应变集中,当应变集中累积到一定程度后会出现一条或多条变形窄带,即变形局部化带,最终导致岩石的失稳破坏。为了深入研究岩石在复杂地质环境下的变形破坏过程及机理,论文基于自主研发的可视化三轴试验机,并结合数字图像相关(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DIC)技术,以砂岩和凝
当前服役中的附件机匣往往面临效率低、寿命短、噪声大、难以重复利用等问题,引起这些问题的原因之一是机匣壳体应力场变化导致的变形。壳体变形将破坏机匣精度而使齿轮啮合错位、机油泄露,因此降低了机匣效率、缩短了机匣寿命,并且拆卸后机匣无法重新装配,增大了机匣维护的难度。机匣壳体应力的变化作为引发机匣种种问题的原因之一,目前还没有人对附件机匣残余应力的演变过程进行系统的研究,缺乏控制壳体残余应力的依据。因此
混合动力汽车既可以弥补普通燃油汽车燃油消耗高,尾气排放多的缺点,又可以弥补纯电动汽车续航里程较短的不足,是目前汽车研究的热点。而如何合理地对混合动力汽车动力传动系统进行参数匹配和在行驶过程中协调发动机和电机之间的功率分配则直接影响着整车的燃油经济性和排放。作为混合动力汽车的核心技术,能量管理控制策略的制定是目前混合动力汽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而对于装备有CVT的混合动力汽车,如何实现CVT速比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