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放归大熊猫和圈养大熊猫肠道正常菌群的研究

来源 :四川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f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工作采用常规细菌培养和鉴定方法对四川卧龙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1只放归亚成体大熊猫(祥祥)和3只圈养亚成体大熊猫(福福、林阳、林蕙)肠道正常菌群的种类和数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鉴定出14种菌种。它们分别是埃希氏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产气肠杆菌(Enterobacter aerogenes)、变形杆菌(Proteus)、沙门氏菌(Salmonella)、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Yersiniaenterocolitica)、粪链球菌(Streptococcus faecalis)、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p.)、芽孢杆菌(Bacillus sp.)、酵母菌(Yeasts)、乳杆菌(Lactobacillus)、类杆菌(Bacteroides)、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小韦荣氏球菌(Veillonella parvula),空肠弯曲杆菌(Campylobacter jejuni)。 实验结果表明,圈养大熊猫和放归大熊猫肠道正常菌群中优势菌群为肠杆菌,肠球菌和乳杆菌,其中埃希氏大肠杆菌的检出率最高,为100%,其次是粪链球菌、乳杆菌及产气肠杆菌,检出率分别为97.2%、88.9%及72%。其它细菌的检出率较低,依次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葡萄球菌、芽孢杆菌、变形杆菌、沙门氏菌、酵母菌、双歧杆菌、空肠弯曲杆菌、小韦荣氏球菌、类杆菌。 在采样期间,圈养大熊猫肠道正常菌群发生的变化不大。与圈养大熊猫相比,放归大熊猫在放归一周后,肠道正常菌群中优势菌群仍为肠杆菌(大肠杆菌、产气肠杆菌、变形杆菌、沙门氏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肠球菌(粪链球菌)和乳杆菌,但细菌数量即开始发生了一定变化,表现在肠球菌数量明显增加,乳杆菌数量明显减少,肠杆菌数量有轻微减少,到采样后期,肠球菌数量超过肠杆菌;另外,放归大熊猫粪样中芽抱杆菌和酵母菌的检出率较高,分别为60%和40%。 上述结果表明,圈养大熊猫放归野外后,其食物结构由营养丰富的精饲料变成营养成分贫乏的竹子,微生态学研究表明,食物结构发生很大变化时,肠道微生态平衡会发生生理性波动,在大熊猫以高纤维性的竹子为主食后,肠球菌增多,有利于在厌氧环境下肠球菌对纤维性食物的分解和利用。放归大熊猫粪样中芽抱杆菌和酵母菌等过路菌的检出率较高,这可能与圈养时卫生条件较好而放归时野外卫生条件较差有关。 本工作为四川卧龙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启动的大熊猫野外放归工程提供了放归大熊猫肠道菌群变化情况的第一手资料,也为放归前后大熊猫饲料的合理搭配等措施,使放归大熊猫能顺利度过食物结构转换期,提高存活率提供了科学依据。关键词:野外放归大熊猫;圈养大熊猫;肠道正常菌群;分类鉴定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20 多年来,随着党的富民政策的贯彻实施和收入分配体制的调整,我国的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已经先富起来。但同时仍有一些地区和个人处于贫困状态,出现了收入差距并呈现出
对于GPS道路高程转换问题,常采用多项式拟合、神经网络和平均加权法进行拟合,这些方法都存在一些模型上的缺陷,造成精度降低。文中采用基于多项式的拟合推估法进行GPS道路高
梅洛-庞蒂对身体问题的关注贯穿于他的自然研究之中。在自然反思中,他从感性论、力比多理论以及符号论三重维度展开的身体研究揭示了世界与身体之间的相互性关系,以及符号主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众创背景下,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也正深入开展,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重要的改革目标。通过构建系统的实验教学体系,打造学科专业特色的众创空间,
<正> 罗斯基质疑给予我们的启示 2001年底以来,国际学术界出现了一种怀疑中国经济增长率的思潮。克鲁格曼讲,我不明白为什么香港的经济增长率为零,大陆却能够达到7%。许多海外
为探究机场重载下SMA(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的车辙变形特性,同时为建立沥青混合料细观模型提供数据支持,针对SMA高温变形过程中集料倾角的变化规律开展研究.采用车辙试件取芯方式
规则教育是中小学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以及个体个性化与社会化都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当今中小学在实施规则教育过程中却面临着多重困境,具体表现为:
焦化废水是典型难降解工业有机废水,构成其成分的复杂及种类的繁多使其难以实现高效的生物降解过程,制约了水处理的水质达标.为了探明其中生物降解强抑制组分,采用DAX-8大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