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疏肝散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肝胃气滞证)的临床观察

来源 :长春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gf2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拟通过观察柴胡疏肝散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肝胃气滞证)的临床疗效,评价柴胡疏肝散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肝胃气滞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中医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肝胃气滞证)提供更为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案。方法:本研究全部患者均来自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肝脾胃病科门诊病人,纳入时间为2017年11月至2018年12月,筛选后选择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肝胃气滞证)病人69例,将入选病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5例,对照组34例,治疗组给予柴胡疏肝散,水煎取汁450ml,每次150ml,嘱患者于早晚饭后口服。对照组给予胃苏颗粒,每次1袋,每日服用2次,嘱患者早晚饭后半小时温水冲服。两组均连续服用28天。治疗过程中对两组患者的症状体征的变化进行密切观察并记录。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对中医症状积分和内镜下黏膜炎症变化情况进行评价,将收集到的数据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综合评价疗效,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的差异情况。结果:1.治疗前两组的一般情况、中医证候主症评分、中医证候次症评分、中医证候总分、胃镜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2.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主症评分、中医证候次症评分和中医证候总积分、胃镜评分,这四个维度与治疗前相比,P<0.05,说明两组治疗方法对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肝胃气滞证)均有治疗效果。3.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组间比较结果为:治疗组在中医证候积分总分及胃镜评分两个维度与对照组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在改善中医证候积分及胃镜评分方面优于对照组。4.28天的治疗结束后,治疗组的有效率为82.86%,对照组的有效率为64.71%,两组比较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说明治疗组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结论:1.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临床发病率高,柴胡疏肝散能够明显改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肝胃气滞证)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对胃脘胀痛、胁肋部疼痛、嗳气频作等症状有明显的改善作用。2.柴胡疏肝散对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肝胃气滞证)患者的内镜下红斑、水肿、糜烂、出血等内镜下表现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提示柴胡疏肝散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炎性反应。3.柴胡疏肝散对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肝胃气滞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无不良反应。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检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 OSAHS)及OSAHS合并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otal
随着移动终端智能设备的快速发展,业务类型变得新颖多样,无线通信技术也取得了巨大进步。各种类型的无线技术之间存在差异,没有一种无线技术能够满足用户对网络的所有要求。
我国中小企业一直存在着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即融资难、融资贵,且该问题日益突出,这严重限制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基于博弈论的视角来深入分析比较采用供应链金融模式的前后的
研究目的:本课题通过对芪龙通肾方治疗膜性肾病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研究,观察芪龙通肾方在减少患者尿蛋白、升高血白蛋白及改善临床症状方面所起的作用,证实芪龙通肾方治疗膜性肾病蛋白尿、提高血白蛋白及改善其临床证候的有效性,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从而为膜性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及新方法,为该方应用于临床奠定理论依据。研究方法:本课题采用随机、平行的对照设计原则和前瞻性的研究方法。病例选取2017年3月2018年
近年来全球能源短缺以及供需形势不佳,温室效应加剧与全球环境问题成为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随着可再生能源逐步替代传统能源时代到来,发展可再生能源已备受关注。生
自旋电子学也称为磁电子学,是一门结合磁学与微电子学的交叉学科。稀磁半导体材料能够同时利用电子的电荷和自旋属性,将半导体材料的电子输运性质和磁性材料的记忆特性结合起
<正> 钩虫病患者在轻度或中度流行区,“着土痒”的历史只占27%,显著贫血者不多。因此,仅依靠问诊或望诊来确定钩虫病是很不可靠的。钩虫病的诊断以应用实验室方法较方便可靠
目的探讨染料木黄酮对COPD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分泌的作用。方法取30例急性发作期COPD患者和27例健康对照者的外
为了开发中小河流域洪涝预报预警系统,以江西省中小河流为研究对象,运用arcgis10的HydroArcTools模块,以1:5万数字高程模型(DEM)为数据基础,对江西省进行数字水系和流域边界
教育生态理念运用生态学方法研究教育与人的发展规律,着重围绕生态平衡、环境与适应、人群的分布与构成、人际关系等问题,建立合理的学校内外生态环境,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