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竹类植物功能性状的分异规律及环境解释

来源 :江西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qin6131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在中国分布的所有竹类植物,共计34个属538个种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竹类植物生物学特性,包括不同功能群类型:地下茎类型(丛生、散生和混生)、出笋季节(春、夏、秋、冬)、特有性分布(304个中国特有种)与不同功能性状数据:秆高、直径、节间长、竹壁厚、叶长、叶宽和叶面积等进行收集和整理,并根据中国竹类植物的标本记录确定每种竹类植物的分布中心,结合分布中心所对应的气候与土壤等环境数据来分析中国竹类植物的地理分布格局、竹类植物功能性状的分异规律、以及竹类植物的环境适应性。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1)中国竹类植物的分布格局存在相对明显的区域性以及地带性,可划分为喜马拉雅山脉竹林区域、横断山脉竹林区域、秦岭山脉竹林区域、巫山山脉竹林区域、武陵山脉竹林区域、雪峰山脉竹林区域、南岭山脉竹林区域、武夷山脉竹林区域以及琼滇热带竹林区域等9个竹林区域。从不同功能群竹类植物的地理分布格局来看,散生竹的分布范围较广,在九个竹林区域均有分布;混生竹的分布格局与散生竹相似;丛生竹的分布较为集中,在琼滇热带竹林区域、南岭山脉竹林区域、横断山脉竹林区域与喜马拉雅山脉竹林区域有较多分布。中国特有种竹类植物和非特有种竹类植物具有较大的重合范围,在九个竹林区域都有分布。春季出笋的竹类植物具有较广的分布范围,在九大竹林区域均有分布。夏季出笋的竹类植物主要分布在喜马拉雅山脉竹林区域、横断山脉竹林区域、琼滇热带竹林区域和武夷山脉竹林区域。秋季出笋的竹类植物分布区域较为集中,以横断山脉竹林区域和琼滇热带竹林区域为主。冬季出笋的竹类植物数量较少,仅零星分布在南岭山脉竹林区域和雪峰山脉竹林区域。从竹类植物功能性状的分布格局来看,竹秆较高的竹类植物主要在秦岭山脉竹林区域和喜马拉雅山脉竹林区域分布;直径较长的竹类植物以琼滇热带竹林区域、南岭山脉竹林区域和武夷山脉竹林区域为主;节间长度大于54cm的竹类植物在武夷山脉竹林区域、南岭山脉竹林区域和横断山脉竹林区域均有少量分布;竹壁最厚的竹类植物分布在琼滇热带竹林区域;叶长较长的竹类植物在横断山脉竹林区域、南岭山脉竹林区域和琼滇热带竹林区域分布;南岭山脉竹林区域分布有最长叶宽的竹类植物;少数叶面积较大的竹类植物分布在横断山脉竹林区域、琼滇热带竹林区域、南岭山脉竹林区域以及秦岭山脉竹林区域内。(2)不同功能群竹类植物功能性状指标通常存在显著差别,但各个功能性状之间往往存在紧密地关联。丛生竹、散生竹和混生竹的功能性状差异分化显著,丛生竹具有最大的秆高、直径、节间长、壁厚,同时具有最小的叶长、叶宽和叶面积,散生竹次之,而混生竹则具有最小的秆高、直径、节间长、壁厚以及最大的叶长、叶宽和叶面积。中国特有种在秆高、直径、壁厚、叶长方面显著地小于非特有种。不同出笋季节的竹类植物在秆高、直径、节间长、壁厚、叶长、叶宽和叶面积等方面均差异不显著。竹类植物秆性状(秆高、直径、节间长、竹壁厚)与叶性状(叶长、叶宽和叶面积)之间存在较高的相关性。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叶面积、叶长和直径是影响竹类植物功能性状变异的主导因子,并且它们也是表征不同地下茎类型、出笋季节及特有性分布竹类植物变异的关键因素。(3)不同功能群竹类植物在生存环境上存在显著差别。从气候因子看,丛生竹类植物具有最大的平均最高气温,而混生竹和混生竹具有较大的平均相对湿度。春季出笋的竹类植物具有最大的平均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平均降水量、最多降水量、最少降水量和相对湿度,秋季和冬季出笋的竹类植物次之,而夏季出笋的竹类植物最小。就土壤因子而言,适宜丛生竹生长的土壤类型主要以赤红壤为主,丛生竹需求的土壤养分最高。混生竹在黄壤中分布最多,散生竹在红壤中分布的最多。散生竹和混生竹具有较大的土壤粒径和土壤交换量。黄壤是中国特有种竹类植物分布最多的土壤类型,红壤是非中国特有种竹类植物分布最多的土壤类型。中国特有的竹类植物往往具有较大的土壤交换量。春季出笋和夏季出笋的竹类植物在红壤中分布最多,春季出笋的竹类植物通常具有较小的土壤粒径、土壤交换量和土壤养分含量。秋季出笋的竹类植物在黄壤中分布最多,秋季出笋的竹类植物具有最大的粘粒和交换性钠。冬季出笋的竹类植物仅分布在红壤和黄壤中,具有最大的细砂和交换性酸。就土壤质地而言,壤质粘土是最适宜不同功能群竹类植物生长的土壤质地。(4)冗余分析结果表明:气候因子对丛生竹功能性状的变异具有最大的影响,解释量为11.43%,气温是丛生竹功能性状的变异的关键因素;土壤和气候的交互作用对混生竹的影响较大,解释量为71.24%,全氮、全钾和降水是影响混生竹功能性状变异的主导因子;土壤有机质是影响散生竹功能性状变异的主导土壤因子,平均相对湿度是影响散生竹功能性状变异的主导气候因子,其中土壤因子对散生的竹类植物影响较大。土壤因子对中国特有性分布竹类植物功能性状的变异具有较大的影响,解释量为16.11%,全氮、全磷和有机质是影响中国特有种竹类植物功能性状变异的主导因子。气候因子是非中国特有种功能性状变异的主要因素。其解释量为24.52%,气温是非中国特有种功能性状的变异的关键因素。土壤因子春季出笋的竹类植物功能性状变异影响较大,解释量为48.25%,全磷和全钾主导其功能性状的变异。气候因子对夏季出笋的竹类植物功能性状的变异解释度较大,为32.71%;气温和土壤的交互作用是主导秋季出笋的竹类植物功能性状变异的关键因素。综合来看,粘粒、平均相对湿度、降水和气温与中国竹类植物功能性状变异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其中土壤因子和气候因子的交互作用是表征竹类植物功能性状变异的关键因素。通过探究中国竹类植物的地理分布格局、功能性状的分异规律以及影响竹类植物分布的关键因素,有助于理解不同功能群竹类植物在资源吸收和利用上的环境偏好以及驱动竹类植物分布的关键环境因素,以期为中国竹类植物生物多样性保育和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指导。
其他文献
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属于禾本科刚竹属,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生态价值。毛竹笋是江西竹产业加工与利用最多的资源之一,笋期是毛竹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需要吸收大量的营养元素,期间内源激素含量变化剧烈。磷是毛竹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我国南方红壤地区缺磷现象突出,为维持或促进毛竹生长,添加磷肥已成为毛竹林集约经营的重要措施之一。为探究磷肥的添加量对毛竹笋期营养元素与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森林生态旅游、森林浴、森林康养是国有林区、集体林区转变生产方式实现全林利用,转变部门职能实现由木材生产向生态产品生产,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新兴产业途径。科技支撑力度薄弱,基础数据缺失是制约这一类新兴森林保健产业发展的关键瓶颈。本研究以中亚热带森林典型代表江西大岗山为研究区,依托大岗山国家森林生态站,采用国家标准野外长期监测方法,系统分析大岗山区域内典型林分森林保健功能关键参数。通过
学位
大气氮沉降是目前全球环境研究热点之一。大量的氮元素以气体形式进入大气,从而渗入陆地生态系统。亚热带土壤缺磷现状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土壤环境,而土壤中的氮磷元素存在相互作用的关系,关于土壤氮磷元素作用规律研究迫在眉睫。土壤团聚体是土壤结构的基本单位,团聚体的分布情况能够反映出土壤肥力,氮磷施肥对土壤团聚体的形成及分布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土壤氮矿化是森林生态系统氮素循环的重要过程,土壤的团聚化作用对
提出一种考虑多个失效模式相关的钢筋混凝土(RC)框架结构整体地震易损性VineCopula分析方法。首先,采用条带法建立单个构件的概率地震需求模型,针对轻微破坏、中等破坏、严重破坏、完全破坏4种极限状态进行单个构件的地震易损性分析;然后,引入D-Vine Copula模型刻画多个失效模式之间的相关关系,并结合单个构件的地震易损性分析结果,实现考虑各失效模式相关的RC框架结构整体地震易损性分析;最后
随着城市不透水下垫面的增加,地表径流无法及时削减,容易造成城市内涝,园林植物及土壤是园林规划设计的重要组成元素,在削减地表径流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校园内21种植物凋落物的分解特征、持水特征、失水特征研究及凋落物对土壤渗透性影响研究,为改善城市绿地雨水利用的自然生态过程、优化绿地植物配置、加强城市绿地水生态系统健康提供基础数据及参考,研究结果表明:(1)凋落物分解中,凋落物整体残留率随着时间的增
猪痘(Swinepox,SWP)是由猪痘病毒(Swinepox Virus,SWPV)引起猪的一种以皮肤损伤、形成痘疹和结痂为特征的猪传染病,猪感染后能自行康复,对养猪业造成的损失极小。猪痘病毒具有严格宿主特异性、基因组大(146kb)、复制非必需区(Non-essential Regions,NERs)多和可插入大片段外源基因等特点,特别适合作为基因工程疫苗载体。虽然SWPV作为疫苗载体具有诱人
为了解粤西北地区桂花资源情况,采取抽样地点调查和样方调查法对该地区的连州、连南、阳山地区的桂花资源进行了调查。在对粤西北地区桂花资源调查研究中发现,大多数四季桂品种不能结实,但有的品种具有结实性能。为了解四季桂生殖特性研究,通过定点观察、石蜡切片、杂交授粉等方法展开研究,以期了解调控四季桂结实与不结实的内在机制。为促进南亚热带地区桂花的应用和产业发展,为桂花资源分布及演化,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及保护
当前,我国农业生产中的氮肥施用在提高作物单产的同时,又因长期不合理的高量投入导致农田氮盈余迅速增加,造成严重的水环境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等生态环境问题。氨挥发是氮素进入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不仅降低了氮肥利用率,还严重威胁到了生态环境安全。红壤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区,坡耕地是红壤区重要的用地类型,降低红壤坡耕地的氨挥发损失对维系区域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花生是红壤坡耕地的夏季主栽作物,种植
樟树(Cinnamomum bodinieri)是我国南方地区常见的绿化树种,因其树姿雄伟、冠大荫浓而常在城市中作为行道树和庭荫树使用。在南昌市现有行道树中,樟树的应用最为广泛。丛枝菌根真菌(AM真菌)是一种能与绝大多数高等植物形成互利共生关系的微生物类群,其在促进植物生长、增加植物矿质养分吸收、增强植物对外界不良环境抗逆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汽车保有量增加,城市土壤中由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