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论文的研究工作主要概括为两部分内容,即天然杜仲橡胶的提取和环氧杜仲橡胶的制备。 首先,在天然杜仲橡胶的提取方面,本论文通过采用超声波法、超临界流体CO2法对经过预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的研究工作主要概括为两部分内容,即天然杜仲橡胶的提取和环氧杜仲橡胶的制备。 首先,在天然杜仲橡胶的提取方面,本论文通过采用超声波法、超临界流体CO2法对经过预处理的杜仲树皮、树叶、翅果壳进行提取,得到天然杜仲胶(EUG)。研究不同的预处理方法、不同提取方法对杜仲胶提取率的影响,并对杜仲橡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经过酶处理后提取的天然杜仲橡胶具有较高的分子量(15万-45万);机械粉碎法得到的天然杜仲橡胶分子量在4万左右。采用酶法进行预处理,避免了对杜仲胶聚合物的切割并维护其原有的聚合度;超声波法和超临界流体CO2法能大幅提高产率。经过对EUG的表征,我们发现提取出来的EUG具有99.9%的反式-1,4-聚异戊二烯结构。 其次,在环氧杜仲橡胶的制备方面,采用两种方法进行环氧化实验,即溶液法和乳液法。第一种是溶液法,研究了采用过氧乙酸溶液法合成环氧化杜仲橡胶(EEUG)的合适条件,并对EEUG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环氧化过程中可通过控制过氧乙酸和杜仲胶双键的摩尔配比来控制环氧度;随着过氧乙酸与杜仲胶双键摩尔配比的增加,环氧度增大,副反应程度也会相应增大,配比为0.4,反应时间为1h,过氧乙酸的浓度控制在2~3mol/L时,环氧化程度最高、副反应最小;随环氧度的增加,EEUG分子链刚性增加,极性变强,结晶性变差,结晶度降低,密度上升,硬度先增加后减小,玻璃化转变温度Tg变高,熔融温度Tm变低。IR法测定的环氧度A1250/A1383与1H-NMR法测得环氧度A2.68/(A2.68+A5.08)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作出校正曲线,可以通过红外谱图,得到EEUG的结构信息和环氧度。 采用的第二种环氧化杜仲橡胶的制备方法是乳液法,主要研究了采用过氧甲酸乳液法合成EEUG的合适条件,并对EEUG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较适宜的条件是:HCOOH/EUG(C=C)/H2O2摩尔比为1∶2∶1,反应温度为40℃,反应1h,可以制备环氧度25%左右的EEUG。与过氧乙酸溶液法合成EEUG相比,过氧甲酸法反应条件方便简单,无需提前配置环氧试剂,制备的EEUG环氧度虽没有溶液法高,但副反应程度大大减小,且环氧度更加稳定。环氧基团对碳酸钠的反应不敏感,对甲酸的相对敏感.EEUG在常温下能保存较长时间,在高温条件下迅速老化,提高EEUG耐老化性能的方法主要在于控制反应体系的酸的残余量。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基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 spectrum, SERS)检测技术构建了一种新型的DNA循环放大方法,利用DNA酶和目标分子结合后独特的共反应催化剪切活性,实现了高灵敏度检测小分子物质L-组氨酸的方法。二是将纳米金粒子上分别修饰Rox分子和Cy3分子,制备了具有SERS活性的两种纳米金生物条码,基于表面
有机涂层技术是一种常用的金属材料腐蚀防护手段,具有适用性广,制备简单,成本低廉等优点。一个完整的涂层体系一般包括两部分,即预处理层和防护涂层。传统的表面预处理技术包括铬酸盐钝化和磷酸盐转化处理,虽然两者具有良好的性能,但前者具有很强的致癌性,后者则是引发水体富营养化主要原因。随着环境问题日益严峻,这两种技术的使用逐渐受到限制,开发新型环保表面预处理技术迫在眉睫。硅烷化工艺是近年来新出现的一种绿色表
二氧化钛作为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在化学和物理领域发挥着特殊的作用。目前,二氧化钛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太阳能电池、生物传感器和光降解催化剂等方面。介孔二氧化钛具有高度有序的孔道结构,优良的光电化学性能,在光电催化剂和电池等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其有序的孔结构增大了二氧化钛的比表面积,使二氧化钛的反应面积和吸附能力得到增强,这样就提高了二氧化钛的反应活性。但是,由于二氧化钛较宽的禁带宽度(3.2eV
新型有机-无机复合物的合成促进了有机-无机复合材料的发展,其中不仅有机组分和无机组分的功能得到了很好的保持,并且由于各组分之间的协同效应,使得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优于单个组分。而Keggin型杂多酸作为一类有着球型结构并且具有质子导电性的无机组分,通过配位键、氢键以及静电作用与金属有机配合物复合形成的新型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在质子导电性、稳定性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本文以Keggin型杂多酸和2,2-联
金属-配体间的配位作用是超分子化学中最重要的相互作用之一,三联吡啶配体可以与许多过渡金属离子进行配位,形成稳定的六配位八面体的配合物,此类配合物具有独特磁、光物理和电化学性质,因此近年来三联吡啶配体及其相应配合物的分子设计、合成及材料的性能研究引起化学家的广泛关注。本文采用氮杂冠醚和吡咯并吡咯二酮(DPP)对三联吡啶进行修饰,通过不同取代基的引入,对其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进行系统研究,以期获得一类
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人们对多巴胺(DA)和谷胱甘肽(GSH)两种生物小分子在生命科学中的重要作用了解的越来越多,因此建立快速、准确和简便的多巴胺和谷胱甘肽的检测方法对生命科学和临床医学等领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荧光分析法因其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简单快速且稳定性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小分子的检测中。本文利用多巴胺和谷胱甘肽与荧光特异性试剂的反应,结合荧光技术建立了两种多巴胺和三种谷胱甘肽测定新方法。
本文采用第一性原理方法,以层状模型为基础,研究了TiO2/WO3、TiO2/石墨烯和WO3/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几何结构和电子属性、光学属性和光催化机理;并以水热法制备了具有超强吸附性能的TiO2/WO3/石墨烯三元复合纳米材料,可以轻易地除去水中的罗丹明B。具体研究内容分述如下:1.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锐钛矿型TiO2/石墨烯复合纳米材料的界面性质及其对可见光响应的影响。与石墨
这是中组部副部长张柏林同志给中组部机关正处级以上干部上党课的讲稿,在谈到如何搞好团结时,既深入浅出,丝丝入扣,又语重心长,循循善诱。本稿原载贵州《党建交流》,我们特推
一灰蒙蒙的天空偶尔撒下几滴小雨,空气中飘散着几缕清秋时节的味道。秋季,怎能不令我伤感?街道旁早已落满了枯黄的树叶,自行车飞驰而过时,飘飘荡荡,没有着落点,好像我永远寻
本文基于离子液体的结构可设计性,设计合成了咪唑和三唑两类9种手性离子液体催化剂,并将其用于催化合成γ-丁内酯的模型反应。将合成的新型咪唑手性离子液体催化剂用于催化4-甲氧基肉桂醛和对甲酰基苯甲酸甲酯合成γ-丁内酯的反应,优化出的较佳反应条件:乙腈作为溶剂,4-甲氧基肉桂醛和对甲酰基苯甲酸甲酯的物质量比为1:2,催化剂用量为4-甲氧基肉桂醛用量的20mol%,DBU(1,8-二氮杂二环十一碳-7-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