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机《演连珠》研究

来源 :河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yyangc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连珠是我国古代一种短小精巧的论证性文体,常喻事用典,以表达政治思想和人生哲理,语言骈化,文辞精美,声律谐和,具有较高的审美性。连珠肇始于两汉时期,魏晋南北朝达到创作顶峰,唐以后偶有创作,作品存留极少,直到明清时期,中国文化进入总结期,连珠体才又重新焕发了生机。陆机的《演连珠》汲取前人成果,又有意识的进行体制机制的创新;内容上以阐释政治思想为主,又创造性地表达了自己对日常生活、天地自然和为人处世方面的哲理感悟;句式上继承了“连珠”文体的对偶手法,并创新发展了三段连珠句式,使其更富多样性和美感;逻辑严密,论证方式多样,并且用语精工,大量设喻、用典,文采斐然,堪称逻辑与文学的完美结合,达到了汉晋连珠创作的最高水平,为后世连珠创作树立了典范,影响深远。陆机天资独绝、文章冠世,其文学思想既受魏晋盛谈玄理、注重缘情的“文学自觉”思潮影响,又能够自出机杼,将家族传承的儒家思想与魏晋流变的玄学思想相融汇贯通,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玄学思想。陆机大量的拟古创作实践,以及自觉进行文章体制机制的创新,追求文章的艺术审美性,也大大推动了文学发展的进程。本文通过对陆机《演连珠》的思想内容、艺术手法和时代思潮进行解析,着重探讨了《演连珠》的创新性以及所彰显的玄学、文学思想。它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审美价值,更为可贵的是还体现了陆机作为儒者志匡世难的情怀、身为文人丰富敏感的情思以及魏晋时期文学思潮流变所造成的巨大影响。
其他文献
唐代墓誌數量龐大,在歷史學、考古學、文字學等領域都有很高的研究價值。近年來,學界已經对唐代墓誌給予了廣泛的關注,各領域的研究成果頗豐。墓誌釋文整理是一項基礎而重要的工作,只有正確釋讀墓誌上的文字,纔能更好地開展相關研究。本文以唐咸通年間墓誌爲研究對象,立足於前人的研究成果,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展開研究:(一)從釋文校補的角度,對唐咸通年間墓誌釋文的疏漏不足之處進行補正。(二)從文字考釋的角度,對唐咸
宗教信仰与人文精神同时并存的西周文明,以其对天人关系的特有解读成为探寻中国哲学起源的关键一环。《尚书》中以敬德保民为核心的天命观,更是展现出宗教信仰中天人关系的新境界。《尚书》天命观的产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有其思想渊源和产生前提。颛顼时期的“绝地天通”以及殷人对“帝”的至上神信仰,都为其产生提供必要的思想养分。而于周之代殷历史剧变中产生的周初统治者对于解释政权合法性、完成民族整合以及稳固政权等重大
本文以郑玄所注释的《周礼》、《礼记》、《仪礼》三本著作为基础,探究汉代经学大家郑玄对词源学的贡献和成就。在具体训诂实践中,郑玄继承先秦声训探源结论,开创了“就其原文字之声类,考训诂,捃秘逸”的探源观念,已开“名之于实,各有义类”之先河,《三礼注》常以声训和双音词构词理据两种方式探求事物得名之由及语词间的源流关系。据笔者全面统计,郑玄《三礼注》中探源的材料多达521条,其中声训材料437条,双音词构
本文研究的是晋城方言的时间量表达。目前学术界还没有一个完善的时间量理论体系,主要体现在关于时间量的术语、认识、分析方法和研究角度均不够统一。故本文通过搜集、整理并分析大量语料,试图重新建构一个完善的时间量表达的理论框架,然后在新的时间量理论框架指导下对晋城方言的时间量表达进行研究。全文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并梳理了前人研究的重要成果,阐述了本文的研
笔者通过查阅资料对“例题”、“数学例题”、“数学习题”、“例题教学”等有关的基本概念进行界定,在对这些概念有了正确的理解和定位的基础上,对例题教学的功能价值、编写原则以及国内外关于例题教学和有效教学等方面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了查阅、学习研究和梳理.在课堂教学中,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传达是通过例题实现的.教师在课前对例题的选取、设计、编排,课中对例题的讲解,课后对例题的反思,属于例题教学的三个阶段,这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是新时代我国刑事司法改革的一项重大创新举措,其核心要义即通过实体上从轻的刑罚和程序上从简的审判,来激励被告人自愿认罪认罚,以促进刑事案件繁简分流和司法资源的有效利用,最终达到在实现公正司法的基础上提高诉讼效率的目标。上诉权作为被告人的一项基本诉讼权利,承载着维护被告人合法权益和实现诉讼公正的效能,理应得到保障。然而,实证研究发现,在本应达到预期服判效果的认罪认罚从宽案件中,被告人得
庄子政治哲学思想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和人文背景。春秋与战国战争极其频繁,战争造成的生灵涂炭给予庄子深刻的思想冲击,这为其批判昏暗政道提供了现实基础。庄子极有可能是楚国贵族后裔,广博的知识见闻令他有着知识分子的自觉,他深刻反思“有为之治”所带给人性的桎梏,儒家政道所造成人心的异化,知识智慧对人心的扰乱,因而庄子对此进行了强烈的批判,进而提出自己的政治哲学主张——在宥天下。庄子的哲学思想在一定程度
提问是师幼互动语言中最重要的语言,能否开展有效提问也是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有效标志。教师提问最终的指向必然是促进幼儿的发展,教师通过提问培养幼儿的思考能力,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幼儿的思维过程往往也是从问题开始,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精心地设计每一个提问,通过提问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由于幼儿回答问题的思维水平与教师的提问密切相关,因此教师低水平的提问可能阻碍幼儿思维的发展。现阶段幼儿园教师提问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和司法体制改革火热进行下应运而生,习惯作为补充性法源的位置并没有发生变动,该条法律规定中的理论漏洞并未予以修补,该规定中的“习惯”是指习惯法还是单纯事实上习惯的问题依然存在激烈争议,由此引发法官适用习惯时存在裁判不一致现象。民事习惯司法适用中存在众多问题,缺少明确具体的习惯查明途径和认定、适用标准以及论证过程;习惯规则与基本原则适用顺序尚有分歧;民
欺凌受害是初中生群体中常见的不良现象之一,会对被欺凌者的成长发展造成恶劣影响。影响欺凌受害现象产生的因素较多,针对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有助于在教育实践中为减少欺凌受害现象的发生提供理论基础。因此,欺凌受害的相关研究,尤其是初中生群体的欺凌受害影响因素的研究,以及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研究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采用心理测验法,对河北省827名初中生施测《父母心理控制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