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向冲刷式降膜湿法脱硫反应器的试验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gduohui1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我国大气污染以煤烟型为主,首要污染物是SO2。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SO2排放量逐年增多,酸雨问题以及由此而带来的诸多问题日益突出。因此,SO2污染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控制SO2污染势在必行。烟气脱硫技术是当前解决SO2污染的最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而湿法烟气脱硫技术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最成熟的一种脱硫技术。  传统湿法烟气脱硫技术成本高,投资大,而且存在结垢、堵塞等问题,同时出口烟气易携带液滴,易引起尾部设备的腐蚀,本文针对上述问题并结合降膜式反应器以及双循环湿式脱硫法的特点,首次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气液反应器——横向冲刷式双循环降膜湿法脱硫反应器,并将翅片管束作为降膜的载体应用于反应器中。通过对该反应器脱硫过程的研究,旨在开发出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烟气脱硫技术,并将该技术应用于脱除烟气中的SO2。该反应器在保证较高烟气脱硫效率的同时,能有效地减轻或防止尾部烟气带水现象,且出口烟温高于绝热饱和温度,从而减轻尾部设备的腐蚀,通过省去烟气再热系统和除雾器简化脱硫系统,达到降低设备投资和运行费用的目的,进而推动脱硫设备国产化的进程。  本文首先研究了横向冲刷式双循环降膜湿法脱硫的试验系统,研究了各运行参数对脱硫过程的影响,并比较了两种典型脱硫方案的脱硫性能;然后研究了5种翅片结构参数对脱硫性能的影响规律;最后,对横向冲刷脱硫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建立了液相侧传质-反应模型和横向冲刷降膜式脱硫传质模型,并将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脱硫设备的阻力特性和蒸发性能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焦点之一,因此,对横向冲刷式双循环降膜反应器的阻力特性和蒸发特性的研究显得很有必要。通过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得到了横向冲刷错列布置翅片管束阻力系数的修正表达式,这将为翅片管束设计和阻力计算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而蒸发特性的研究结果对于反应器的优化和降低成本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在横向冲刷式双循环降膜湿法脱硫试验台上针对串联给浆方式的脱硫过程进行了试验研究,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显示了良好的脱硫性能。文中还针对所提出的并联给浆工况与串联给浆工况进行了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了串联给浆方案具有最佳的脱硫性能,它不但能够实现高效脱硫,而且还具有较小的液气比,且液气比小于常规的湿法脱硫装置,能够有效地降低脱硫设备的投资和运行费用,是高效反应器的首选方案。  为了研究翅片结构参数对脱硫过程的影响,本文在一台单循环降膜式脱硫装置上对5种结构参数翅片管束在不同工况下进行了对比分析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了5-90o120o翅片管束具有较好的阻力特性,而8-90o翅片管束具有较好的传质特性。此外,本文还在一台管束结构为槽型芯的单循环降膜式脱硫试验台上进行了脱硫试验研究,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最后分析了脱硫反应器产生结垢的原因。通过采用强制氧化方式和间歇排污方式的,基本上解决或缓解了横向冲刷式双循环降膜反应器的结垢和堵塞现象,提高了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本文还推导了碱性浆液脱硫量的计算公式,并基于FLUENT计算软件对两种不同工况的出口烟气的SO2浓度进行了数值模拟,最后建立了液相侧传质-反应模型和横向冲刷降膜式脱硫传质模型,并将计算值与试验值进行了对比分析,表明了该模型对于液相侧传质-反应过程的求解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这也必将对横向冲刷式脱硫反应器的设计和优化提供理论上的支撑和依据。
其他文献
发展了一种在运动网格中求解二维静止流体中运动物体超空泡形成过程的数值模拟方法。采用雷诺时均化方程、k-ε双方程模型。通过应用动网格法克服了由于固定模型引起的无法计
根据蒙特利尔议定书的要求,氯氟烃类物质(CFC)和含氢氯氟烃类物质(HCFC)将被禁用,HFC-227ea(1,1,1,2,3,3,3-Heptafluoropropane)是最近提出的一种对大气臭氧层无害的制冷工质,是CFC12和CFC114可能替代物之一,其混合物被认为可替代R22和R502。 本文选用MBWR(Modified Benedict-Webb-Rubin)方程为HFC-22
我国的无烟煤储量丰富,占全部煤炭保有储藏量的16.2%。但无烟煤挥发分含量比较低,着火、稳燃和燃尽都比较困难。W型火焰炉专为燃用无烟煤等低挥发分煤种设计,采用拱形燃烧的方式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智能故障诊断技术在复杂故障诊断的领域内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然而,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智能故障诊断技术的缺陷,如诊断信息利用不足、诊
电(热)对流是电流体动力学的基础研究课题之一,隶属传热学、流体力学、电动力学等多学科交叉领域。基于电场的主动流动控制及强化传热技术因其独特优势(无需机械运动部件、低噪声
本文以武汉市电动城市客车开发项目为背景,以武汉理工大学与武汉市公用客车厂共同研发生产的WG6120HD混合动力电动客车为基础,论述了在当前能源逐渐短缺,环境逐渐恶化的情况
机内催化燃烧技术是降低汽车排气污染、提高燃料燃烧效率的有效措施,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重视。催化剂的种类、催化剂的加载方法都会对催化效果产生影响。要使催化燃烧技术得到推广,不仅仅需要找到经济、有效的催化剂,还要有合适的加载方法。国内外学者针对催化剂种类的研究及其载体已经做了很多工作,也有了很大进展。对于催化剂加载方法上则还存在很多问题,如对发动机的改造太大,成本太高、催化剂与燃料接触面积太小,而且他
循环流化床内气固两相运动特性的研究对于揭示床内气固两相流动机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床内气固两相流动的复杂性,使得床内颗粒速度及浓度的分布很难通过实验方法来获得
分别用普通4A和锂化4A分子筛两种方法去除锂离子电池非水电解质体系(EC/DEC/LiClO4)中的微量水,引进不同浓度的Na+离子.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两种情况下体系中的Na+及Li+浓度
节能与环保日益成为社会发展的主题,摩托车燃油电子控制喷射系统改造传统的化油器供油系统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在摩托车电喷系统研发成功之后并实现量产之前,系统的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