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素的因果论与文艺学研究中的两个问题

来源 :云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cj_l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该论文里,研究人员利用罗素的因果论来尝试解决这个问题:怎样来划分感觉(sensations)(images)?对于这个问题,传统的解决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按照知觉的生动程度来区分,如休谟对印象和观念的区分,在通常情况下生动的知觉为印象,微弱的知觉为观念;二是按照研究人员对知觉有否物理实在的信念来区分感觉与心象.有,知觉对象则为感觉;无,知觉则为心象.在对以上两种区分方法批评的基础上,罗素提出了因果论的区分方法,并认为这个方法更为恰当,更进一步,它认为从知觉对象的因来区分何者是感觉何者是心象,要比从知觉对象的果来区分合理得多.在阐述了罗累的因果论的基础上,研究人中还将对文艺、美学中的起因因阐释的可能性作出以思.该文认为,在心理学的范围内,起因研究法所能追溯到的不过是一系列的感觉和心象,并且当且仅当感觉和心象进入语言成为可交流的.而语言离不开人的当下的存在,研究人员任何对果的追溯,都离不开语言当下对研究人员造成的果.因此,起因阐释要可能,因和果必须是循环的.
其他文献
分析了造成学生“问题意识”缺乏的原因,并结合多年从事初中生物教学的经验,探讨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 Analyze the causes of the students “problem consciousnes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本题的常规解法是:分直线,的斜率不存在与斜率存在两种情况讨论。
该文在搜集《儿女英雄传》(以下简称《儿》)中“起来”全部用例的基础上,对趋向动词“起来”在动词、形容词或短语后面充当补语的用法进行了详细考察.将其用法分为“趋向”、“
该论文在40年代女性写作"整合性体系"的基础上,充分肯定以文化平等的态度对之进行更为全面的解读.40年代女性写作立足于由女性生命体验和生活实践所决定的观物方式,不断参与
期刊
面对日益临近的小班化时代,我们在不断寻找着小班化教育下课堂教学的变革方式.上海阳浦民办小学的张治校长说:“小班教学组织形态是一种外在的组织形式,但我们要把它转化为一
言为心声,有些学生之所以在作文时感到无物可写、无话可说,是缘于他们对生活的观察比较肤浅,对事物的认识不深刻,缺乏概括能力和发掘能力。在作文教学中,除了要保证作文的质
该文从启蒙文学观念及其矛盾性的角度论析刘恒小说文本的复杂性,情节结构模式,叙事手法以及文体风格.该文共分三章:第一章,从文学观念的矛盾性看,刘恒小说关注生命本能,生命
论文分四章:第一章,生平和自传体的写作.比较李箱和郁达夫小说的自传特点,分析他们的实际生活怎样反映到他们的小说里,进一步看这种自传体的写作在他们的作品里怎样升华,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