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性历史街区的空间自组织现象初探——以上海卢湾区绍兴路历史街区为例

来源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00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主要通过对于一系列风格迥异的自组织空间的罗列,提醒人们注意 编织这些空间的“看不见的手”及其产生的复杂的意义。笔者把这种编织看成 是日常生活中的“写作”,也许这类“写作”的动机、效果与操作手法千差万别, 充斥着各种偶然性或个人化的风格,但它们却共同创作了意义丰富的文本,“空 间的自组织现象”虽然只是纷繁复杂的意义表述中的一个名词,但却准确传达 了由于社会、历史、文化等相关因素在历史街区中所留下的痕迹。因此,本论 文以人为本,在对历史街区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上,通过对居住性历史街区更 新改造实践的回顾与反思,利用空间的自组织现象作为切入点,以上海历史文 化风貌保护区为研究范围,并以上海卢湾区绍兴路历史街区为例,通过对历史 街区中空间自组织现象的分类与介绍,并结合西方国家历史街区更新的批判性 思考,采用“自下而上”(Bottom-Up)的研究方法,研究由于社会、历史以及 人的日常性活动和空间的自组织现象的关系,分析其产生的动因和折现出来的 问题,并挖掘街区的活力和多样性与空间的自组织现象的联系。提出从关注日 常生活的价值来重新看待“空间的自组织现象”,并对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价值 评判进行再思考。 关键词:风貌保护区 价值评价 空间自组织现象 日常生活
其他文献
本课题以建筑形式嬗变过程中的一个片断:转角为研究对象,以形态为研究目标,分析转角在建筑形态体系中的意义,探讨影响转角形态的各制约因素,以及制约因素的作用过程与机制,最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博览建筑展示空间设计逐渐成为了现代展示设计这门新学科的主要领域之一,是体现博览建筑水平的关键,在博览建筑设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0世纪以来,世界
  本文首先指出存在于新建大学校园的外部空间较为普遍的问题,即规划的整体性与弹性不足、空间的多样性不足、尺度的人文性不足、场所的文化性不足、景观的生态性不足等。进
京杭大运河杭州市中心段(德胜路至建国北路段)沿岸是传统居住和产业混杂的地块,历经了半个世纪的发展之后,居住类地块大量增加,产业类地块日渐衰败。运河航运功能的逐渐淡化,为市
当前城市规划决策是我国规划界讨论的热点问题,城市规划委员会是促进规划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有效制度安排之一。深圳是国内最早较为彻底地实行这一制度的城市,以深圳为案例,介绍
学位
乡村旅游在我国的发展已有相当长时间。与乡村旅游发展相比,乡村旅游研究处于落后阶段,乡村旅游规划研究更加缺乏。为了更好的解决当前乡村旅游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指导乡村旅游规
学位
全球化、信息化浪潮带来了一场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生产方式、生存方式的革命,这也必然会对整个城市,包括对CBD有着深远影响。所以这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信息化下CBD发展背后的规律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城市空间逐渐由单中心向多中心转变,以往城市的边缘地区在区位上逐渐由边缘地带向城市中心地带转变,从而呈现出比一般边缘区变化更快、矛盾更为
历史江南水城中的交通空间在水城意象的塑造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交通空间与城市水系相依相生的关系是水城意象形成的关键。而在快速城市化的今天,江南水乡城市的水城意象正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越来越关注周围生活环境质量。室内空间环境作为人们生活中的主要环境倍受关注。人们在使用室内空间环境的同时,还与其进行着不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