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TNR1B对妊娠期胰岛素分泌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56ur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妊娠糖尿病(GDM)是孕妇在妊娠期间被发现的糖耐量异常现象,对孕妇、胎儿乃至新生儿的健康产生长期不利的影响。近来的研究证实,脑松果体分泌的与生物节律调节有关的激素——褪黑激素会通过其特异表达于胰岛β细胞上的受体MTNR1B影响胰岛素的分泌,调控机体的血糖代谢;而有关妊娠血糖代谢的研究包括我们前期的工作发现,MTNR1B基因变异与血糖水平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但其关联性特征在妊娠期与非妊娠期存在一些明显的差异。妊娠代谢变化涉及众多因素,其中孕期激素的改变被认为是引起代谢变化的主要原因。雌三醇(E3)作为一种次要的女性性激素,其水平在孕期母体循环中提高千倍以上,被报道与GDM显著相关,但致病机制不明。因此,本论文工作拟探讨胰岛细胞在孕期高浓度E3影响下,褪黑激素-MTNR1B介导的信号途径对胰岛素释放调控的影响及相应的分子传导机制,进而为了解妊娠血糖代谢改变的原因、糖耐量异常的产生以及GDM诊疗提供分子理论基础。研究方法:(1)对分离纯化的小鼠原代胰岛细胞和体外培养的胰岛细胞系MIN-6、NIT-1进行糖刺激胰岛素分泌实验(GSIS),以验证不同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能力。并进一步通过体外实验调查:(2)褪黑激素对胰岛素分泌的抑制作用;(3)不同种类不同浓度雌激素对胰岛素分泌的影响;(4)不同浓度E3作用下,高浓度褪黑激素刺激下的褪黑激素-MTNR1B信号对胰岛素分泌的影响,再通过Western Blot检测相关信号蛋白分子(包括Rac和Akt、ERK及其磷酸化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与结论:(1)小鼠原代胰岛细胞,胰岛细胞系MIN-6,NIT-1均具备糖反应性。其中原代胰岛分泌胰岛素能力最强,而胰岛细胞系中MIN-6较NIT-1分泌胰岛素的能力更强也更稳定。体外MIN-6的实验结果显示:(2)1nM和100nM的褪黑激素都能抑制胰岛素分泌,抑制作用随浓度升高而增强,在25mM葡萄糖条件下,100nM较1nM的抑制效果增强约26%;(3)不同种类的雌激素都能不同程度地影响胰岛素分泌。其中,在一定浓度范围内,E2(1nM和100nM)和E4(0.2nM和2nM)能够促进胰岛素分泌;对于E3,当浓度从100nM增加到100μM,其抑制胰岛素分泌效果变强,约增强39%;(4)100nME3、100μME3与高浓度褪黑激素(100nM)共刺激细胞时,胰岛素分泌呈现上升趋势,反转了两种激素单独作用时的抑制效果,但100nME3与褪黑激素共同作用时胰岛素分泌的上升趋势比100μM E3与褪黑激素共同作用时更强。Western Blot检测显示:与DMSO对照组相比,100nME3、100μME3、100nMMLT 单独处理以及 100nMMLT+100nM E3共同作用条件下,激酶信号系统相关蛋白Akt、P-Akt以Rac的表达量几乎没有观察到变化。但100nME3、100μME3、100nMMLT单独作用时,ERK1/2表达量增加,P-ERK1/2表达量降低;与单独作用相比,100nMMLT+100nME3共同作用时,ERK1/2表达量增强,P-ERK1/2未观察到明显变化。综上,本实验调查发现ERK1/2及其磷酸化蛋白的表达发生明显的变化,显示E3影响了褪黑激素介导的胰岛素分泌信号通路中的MAPK/ERk信号。其中,P-ERK蛋白表达的降低与两种激素单独作用时胰岛素分泌的减少相关,我们将进一步验证相关的实验结果。
其他文献
传统基于密码学的认证技术已经难以保证通信系统的安全,而物理层认证技术可以利用无线信道、射频指纹进行认证,极大地提高了安全性和可靠性。目前有很多使用单特征参量进行物理层认证的方案,但由于受噪声,环境,不完备估计等影响,提取的参量具有一定的波动性,难免有局限性。为了更高的检测性能,本文提出基于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和载波频率偏移(Carrier Fr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运用常规腹部超声和经胸超声心动图技术并联合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探讨肝包虫病灶导致肝脏结构、功能改变与心室结构,运动以及功能异常之间的相关性,为揭示评估肝包虫病患的肝脏损伤程度与早期心脏功能改变的临床价值。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9月-2021年1月经术后病理证实为肝包虫病的藏族患者30例作为试验组,另选取同期同一地区经肝脏常规超声检查未发现肝占位的藏族居民20例作为对照组。并
目的构建结直肠癌风险预测模型,早期发现结直肠癌高危人群,对高危人群实现精准筛查及精准行为干预。方法1.大数据研究:通过四川省结直肠癌患者病案首页大数据研究患病特征。2.文献研究:在中英文数据库中检索相关文献,采用Meta分析方法确定结直肠癌风险因素。3.问卷调查:参考大数据研究和Meta分析提示/确定的结直肠癌风险因素,自行编制结直肠癌风险因素评估问卷进行现场调查。4.病例对照研究:病例源于四川省
背景:抗CD45RB和抗TIM-1单克隆抗体作为近年来常用的免疫抑制剂,在小鼠心脏和胰岛的移植中可以诱导移植物的长期耐受。供体骨髓共移植是近年来诱导移植免疫耐受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但它容易引发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本实验是在前期研究基础上,探讨抗CD45RB和抗TIM-1单克隆抗体对骨髓移植诱导耐受过程中引发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治疗效果。目的:本实验主要通过构建aGvHD的小鼠
在全球近视发生发展频率越来越高的大背景下,飞秒激光辅助原位角膜磨镶术(Femtosecond laser-assisted in situ keratomileusis,FS-LASIK)作为一种帮助患者矫正近视、摘掉眼镜的有效手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然而眼科医生更多的是关注患者术后视锐度的提升,却忽略了患者手术前后双眼视功能的变化及客观量化。本研究基于双眼视觉通路与脑视觉相关理论基础,创新性
伴随着社会进步,我们不得不面对社会人口中快速进展的老龄化问题,膝关节骨关节炎发病率越来越高,全膝关节置换手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逐渐增加。针对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参照对位的截骨角度及假体安放角度,常规采用股骨的解剖轴与机械轴的夹角作为下肢股骨远端截骨角度,以恢复膝关节的矩形“屈曲间隙”,恢复下肢中位力线。采取参照中位力线对位方式的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后,仍有部分术后患
背景:视网膜色素变性(RP)是一种遗传性疾病,涉及眼睛视网膜细胞的退化和死亡,会导致视力进行性下降,并最终导致失明。其在全球的发病率约为1/3000-1/7000,是单基因致盲性眼病最主要的原因。目前已经报道大约90个基因与视网膜色素变性发生相关,这些基因突变能解释约60%的RP病例,筛选RP致病基因的有效方法是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突变基因鉴定之后则需进一步研究相关基因致病机制及寻找合适的治疗方式
目的:慢性鼻窦炎作为耳鼻喉科的常见疾病,其发病机制和炎症模式与患者的人种和地理环境存在密切联系。目前已有研究证明,欧美慢性鼻窦炎患者主要以2型炎症反应伴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特征,而亚洲慢性鼻窦炎患者主要以Th1/Th17混合炎症反应伴随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本课题旨在研究中性粒细胞、IL-17A在慢性鼻窦炎发病机制中的相关性,以期为慢性鼻窦炎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新的实验数据。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慢
研究背景:移植术后糖尿病(posttransplantation diabetes mellitus,PTDM)在肾移植术后高发,是影响受者生存质量和移植物长期存活的重要不良因素,但其相关发生和发展机制仍不明确。研究目的:在肾移植受者(Renal transplant recipients,RTRs)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的背景下,探究PTDM相关的肠道微生物和代谢物特征,为研究PTDM的发生和发展机
金属-π电子低维体系展现出很多新奇且有趣的物理现象,能够广泛地应用于微电子学技术、信息处理和存储以及清洁能源领域。本论文采用第一原理方法研究了一维有机金属分子线、金属-石墨烯和金属-富勒烯三种金属-π电子低维体系的电子性质和磁性质,并对其潜在应用展开讨论。一维复合有机金属分子线由于其选材面广、物理性质可调控,是一种有应用前景的半金属材料。复合有机金属分子线中的半金属性和铁磁性/反铁磁性源自于有机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