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弃水泥厂中高层厂房的改造利用设计研究——以慈城水泥厂改造为例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shaom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十余年来,由于国家下令淘汰普通立窑水泥生产技术,许多立窑水泥厂面临废弃或拆除。由于水泥生产技术的要求,这些水泥厂中的主要建筑大都具有相当的结构强度并保存较好。如何对这些占地面积及建筑体量巨大的厂房进行利用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立窑水泥厂中诸多的建筑类型中,立窑窑房——即题中的“高层厂房”是其中建筑高度最高的,并且通常在水泥厂平面布局中位于核心位置。由于煅烧水泥生料的过程会产生巨大的活荷载,窑房的建筑结构设计活荷载取值也远远超出一般民用建筑的楼面活荷载取值。除此之外,窑房梁柱截面尺寸也超过其跨度所要求的经验值。因此,立窑窑房的结构强度很高。这为窑房的结构再利用和改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立窑水泥生产技术有其特定的工艺流程。在生产过程中,利用重力使水泥原料通过一系列加工过程(包括从高处落下和从低处提升至某一特定标高等)成为水泥熟料。这决定了水泥厂中某些建筑物(包括立窑窑房)中某些特定楼层的标高之间存在相等或相近的关系。这也是水泥厂厂区改造设计中可以进行利用的一点。  因此,废弃立窑水泥厂中的立窑窑房改造再利用设计存在两个主要问题:第一是如何利用窑房的高强度结构,第二是如何利用立窑与水泥厂中各建筑物标高间的关系作为切入点进行设计。在系统地对立窑水泥厂的工艺流程进行研究,总结出立窑水泥厂中的几组关键标高和立窑窑房的结构特点及类型后,笔者将这些研究成果应用于慈城水泥厂这一废弃的中型立窑水泥厂的改造设计中。最终设计成果包括慈城水泥厂厂区规划和窑房单体设计两部分。  在完成设计后,笔者将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和设计成果总结成毕业论文。本论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了研究的意义及研究方法。第二章为立窑水泥厂工艺流程及类型研究,通过研究立窑水泥厂的工艺流程,总结出其在平面布局、标高关系上的特点和类型。第三章为窑房工艺流程及类型研究,主要介绍了立窑水泥厂中窑房这种特定的建筑类型及其结构与空间特点。第四章为慈城水泥厂概况,主要介绍了设计的基地——慈城水泥厂的现状及其周边交通、景观情况。第五章为设计研究过程。通过慈城东门外交通和历史研究、窑房结构改造研究、水泥厂功能改造研究几方面来推进设计过程。第六章为设计成果。  本论文利用工业建筑“形式追随功能”的规律,通过研究水泥厂这种特定的工业建筑类型的生产流程来总结其空间、形式及结构上的特点和规律,利用这些特点和规律作为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设计的切入点。这种研究思路对某些类型的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该文旨在论证将筒子楼改造成单元式公寓住宅的在政策、经济和技术方面的各种可能性,进一步提出各种实用的具体改造方案,并探讨旧住房的改造再利用对城市住房更新的意义.
本项目位于重庆市南川区黎香湖镇,黎香湖镇境内多山,地形以山为主。黎香湖是国家中型水库,水质优良、岸线曲折、气候宜人、风景优美,是重庆一小时经济圈内海拔最高、温度最低
学位
该文主要研究的内容是"轴"这一城市物质环境设计中广泛涉及到的概念,研究城市中形形色色的轴的现象及其本质,分析它们的形态特点和组织规律,进而提出在城市设计中运用的原则
该文以动态表现为研究对象,在借鉴相关学科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建筑空间形态中运动概念的表现形式,探讨了动态表现的制约机制,并提出了相应的观点和设计策略,以期对建筑评论
该文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即通过对建筑雕饰基本理论的探讨,中西方建筑雕饰发展历史的分析,以及当代建筑雕饰设计现象和问题的阐述,勾画出一幅关于建筑雕饰的较为完整的图画.
该论文试图由"市民社会"这一社会学概念的引入出发,对当前中国广场设计的"现代化"语式提出质疑,且通过构建"市民社会广场"这一新语式提出将"国家-社会"之良性互动作为"市民社
弹性住宅的研究来源于对居住对象的调查分析.研究涉及一般性的家庭需求和特殊居住个体的需求.随社会发展,家庭结构不断演变、家庭生活方式趋于复杂多样化、家庭微观生命循环
随着世界范围内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山地作为人类生存空间扩展的重要方向,山地城市的开发建设开始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具体表现为山地城市规模不断扩张、山地城市数量不断增加
在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许多方面,保护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中国城市发展的目标.在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中,与保护环境有关的具体措施,包括增加绿地面积,以开始逐步实施.在符